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有关于《人性污点》中科曼·希尔克心理活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716 浏览:109912
论文导读:理由1父母感情的寄托根据弗洛伊德自恋理论,他认为自恋在儿童时期的表现是认为自我无所不能。在小说中,科曼的父亲与母亲都是受到过良好教育的黑人,但是他们在社会中饱受挤压和欺侮,他们的理想并没有实现。所以,他们将自己的理想寄托于童年的科曼身上,希望他将来能够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因此,在童年时期,科曼父
摘要 自从《人性的污点》发行之后,取得了巨大的反响。评论家们针对小说的写作技巧、题材以及主题等各抒己见,评论不一。然而,针对《人性的污点》的研究很少从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方面介入。本文将对《人性的污点》中科曼·希尔克的心理活动进行解读,分析其自恋心理,并且对这种自恋心理的产生理由进行探究。
关键词:《人性的污点》 心理活动 科曼·希尔克
菲利普·罗斯是美国著名的犹太作家之一,他所创作的小说《人性的污点》在美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小说主人公科曼·希尔克具有极强的自恋心理,表现出一种狂妄和孤高的态度。著名精神学家弗洛伊德在自恋理论中将自恋看作是一种临床症状,称之为“精神偏执症”,妄自尊大以及将对外部世界的兴趣进行转移是自恋的两种表现。从自恋理论的角度对《人性的污点》主人公科曼·希尔克的心理活动进行描述,有助于增进我们对这部小说的了解。

一、弗洛伊德自恋理论简析

弗洛伊德所撰《论自恋》一文中首次对自恋进行了系统的说明,他认为,自恋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原发性自恋,另一种为继发性自恋。原发性自恋是每一个人都拥有的,比如一个男人爱自己的妻子如同爱自己一样;继发性的则为病态性的自恋,指的是一个人在将自己投向客体遇到挫折后最终回归自我。对于自恋与自我的关系,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在儿童时期自以为无所不能,而最终步入社会后,被社会所遗弃,自恋回归,转化为理想的自我。对于自恋与自尊的关系,弗洛伊德认为,当自恋心理增强后,变为形成病态的自尊,即妄自尊大。

二、《人性的污点》作者及内容概述

《人性的污点》是美国著名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的代表作之一。科曼·希尔克是《人性的污点》中的主人公,整篇小说都围绕他的故事展开。科曼成长于黑人家庭,虽然他的父母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是由于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其父母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处处受到刁难和排挤,深深体会着社会冷暖。然而,科曼本身并非黑人肤色,而且生得一副好相貌,从小就受到了父母的宠爱以及哥哥的保护,对于社会中的残酷没有任何感知。在1946年,科曼从部队回来后通过个人的努力学习最终考入纽约大学主修古典文学。在学习期间他与年仅18岁的白人女孩斯蒂娜相识并相爱。后来得知科曼出生于黑人家庭,蒂娜果断与其分手。之后,科曼与爱丽丝相爱并结婚,担心重蹈覆辙的他将自己黑人的身份隐瞒起来,同时为了个人的事业断绝了与母亲和家人的联系。通过不断努力,科曼在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同时由于他对古典文学的精通,被聘为雅典娜学院的教授。在他的带领下,雅典娜学院恢复了消逝已久的生机,而且成功转变为学术性学院。后来,由于他在一节课中使用带有的词汇“幽灵”来形容两名逃课的学生,引起了同事德芬妮对他的控告,最终他成为了“政治正确”的牺牲品。从此,科曼的生活一落千丈,子女远离他,妻子也因此而离世。最后,已经步入晚年的科曼与30多岁的清洁工福尼雅迅速相爱,并最终走到了一起。福尼雅前夫设计意外事故葬送了两人的性命,这也为科曼自恋的一生画上了句号。

三、科曼·希尔克的自恋心理

1 科曼的自恋心理特征
弗洛伊德认为,自恋患者往往具有狂妄自大的特征,当自恋心理不断膨胀后,就会形成强烈的自尊,甚至狂妄。这一点在科曼的身上具有明显的体现。科曼具有非常强烈的信念,和傲慢的性格,并且过高地评价自己。他认为自己制约着雅典娜学院的院长,院长的权力也没有他的权力大,没有他的贡献,雅典娜学院现在还是从前那样,什么也不是。他还对札克曼说过,作为一个犹太人,他受到了雅典娜学院的邀请,或许从此之后美国会考虑让犹太人在任何一个公共部门任职。对于这一切,科曼甚至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他甚至认为在他退休后学院会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学校的地标。自恋型精神障碍的另一个特征是歇斯底里,当妄自尊大不能满足其自恋的需求时,科曼便呈现出歇斯底里的状态。歇斯底里往往是在受到创伤性事件后呈现出的一种疾病,歇斯底里便是由于受到巨大的情感创伤而表现出的一种近似于疯狂的精神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曼歇斯底里的情况不断加剧,最终转化为仇恨与愤怒。在小说中,罗斯描绘出了很多独白,基本上表达出科曼的不满以及愤怒。科曼开始谴责周围的一切,但是他却从来都不认为自己有错。比如,当科曼人生跌入低谷后,他的妻子也在不久后离世,对于他妻子的死因,他认为全是由于他的同事以及其他人的愚昧所导致的。在科曼的身上,存在着令人难以理解的自信。科曼的儿子曾经批评科曼:你肯定是正确的,你永远不需要道歉。
2 科曼理想的自我
当一个人将主体投向客体过程遇到挫折,便会从自恋形成自我,即回归到理想的自我。科曼极力隐瞒自己黑人的身份,当别人把他当做一个黑人看时,他总是感觉到一种痛苦。后来,他参加了海军,穿上了白色军服,但是他的黑人家庭总是提醒着他黑人的身份和种族。为了逃避这个“污点”,他要求断绝与母亲的联系,虽然其母亲一再挽留,但是他始终拒绝。拒绝了黑人种族身份后,他竭力想要成为一名犹太裔的美国人,而他本身的肤色为淡,这也为他融入到新的种族提供了机会。科曼在外人面前宣传自己父母以及家人都死了,自己以犹太人的生活方式进行伪装。当别人要求他打一场黑人拳击比赛时,他非常自然的拒绝了,并声明自己不是黑人,而且对邀请者显示出了轻蔑和鄙视,这些行为已经完全符合一个白人的行为方式。科曼已经习惯了不断地撒谎,成为一种病态,一种自恋的病症,而他也沉浸在这种理想的自我状态下。

四、科曼自恋心理形成的理由

1 父母感情的寄托
根据弗洛伊德自恋理论,他认为自恋在儿童时期的表现是认为自我无所不能。在小说中,科曼的父亲与母亲都是受到过良好教育的黑人,但是他们在社会中饱受挤压和欺侮,他们的理想并没有实现。所以,他们将自己的理想寄托于童年的科曼身上,希望他将来能够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因此,在童年时期,科曼父母对他十分溺爱,过于放纵,并且帮助科曼树立极强的自信,让他相信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就像弗洛伊德所说的那样,父母爱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在将来能够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这本身就是父母的自恋。正是由于存在这样的心理,科曼父母对科论文导读:曼非常放纵,这也为科曼成年后极度自恋心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科尔曼的祖先非常辉煌,曾经拥有一个工厂,而科曼的祖父也是一名大学生,但是经济萧条导致了工厂的倒闭,最终他们一家沦落到如此境地。科曼的父亲就是要让科曼建立强大的自信心,相信自己的力量,这点也充分体现出了其父亲的自恋。上一页12
曼非常放纵,这也为科曼成年后极度自恋心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科尔曼的祖先非常辉煌,曾经拥有一个工厂,而科曼的祖父也是一名大学生,但是经济萧条导致了工厂的倒闭,最终他们一家沦落到如此境地。科曼的父亲就是要让科曼建立强大的自信心,相信自己的力量,这点也充分体现出了其父亲的自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