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有关于焦虑症心理护理程序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218 浏览:33184
论文导读:焦虑发生的关键所在。如广泛性焦虑障碍具有典型“焦虑性担忧”,即一种未来指向的,个体时刻准备去应付即将发生的负性事件的情绪状态。如社交焦虑障碍的患者也具有过于关注社交中的可能威胁性信息以及夸大负性信息的倾向等认知特点。有研究表明广泛性焦虑患者患者积极应对维度得分较低,而消极应对却远高于正常组。对于这些属于
1004-4949(2014)05-0294-02
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的情绪反应。正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情况,有些外部的刺激会引发个体的适度焦虑,属于正常焦虑。而那些没有明确的致焦虑因素,或虽有明确的致焦虑因素,但反应程度、持续时间与致焦虑因素不相称,或焦虑理由解除后仍难以消除的焦虑,往往会减低或妨碍行为的效果,称为妨碍型焦虑,属于病理性焦虑。
1焦虑的评估
1.1病理性焦虑的特点 ①个体的内心体验具有一定明显的“内源性”;②个体的痛苦水平已超出了其所能承受的能力,开始寻求解除的办法;③焦虑的症状是持续的,而非短暂的适应反应;④焦虑影响了个体正常的生活,或有回避或退缩等特殊的行为,社会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简而言之焦虑症的心理护理程序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病理性焦虑是自发的、持续性的、痛苦的,并会影响日常功能,从而导致异常行为。其中,行为的转变是关键性的特点。
1.2病理性焦虑临床表现 ⑴情绪反应:又称精神性焦虑。典型表现为无确定的客观对象和具体而固定的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不安和恐惧。觉得自己无能力面对威胁,感到危险马上发生,内心处于警觉状态,或怀疑自己应对行为的有效性。患者表述的症状通常是与处境不相符合的痛苦情绪体验,如担忧、紧张、着急、烦躁、害怕、不安、恐惧、不祥预感等情绪反应。从反应强度上看,涉及到轻重不等但性质相同、相互过渡的一系列情绪过程,最轻的是不安、担心,继之是害怕、惊慌,再加重可能是极端的恐怖;从主观感受性――快感度上看,属于一种负性情绪,给人的体验是不愉快的;从复杂程度上看,属于一种复合情绪,包含有悲哀、恐惧、愤怒等成分。⑵行为反应:焦虑反应表现在行为方面,如表情紧张、双眉紧锁、睑面痉挛、笨手笨脚、姿势僵硬、坐立不安、来回走动、小动作多(抓耳挠腮、搓手、弹指、踢腿)、不自主震颤或发抖、奔跑呼叫、哭泣等;说话唐突、语无伦次、言语结巴;注意力不集中、思绪不清,或警觉性增高,情绪易激动等,极度焦虑患者还可出现回避行为。⑶生理反应:又称躯体性焦虑,多系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其症状表现多种多样,缺少阳性体征,以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以及皮肤血管反应性症状较常见,如自述胸闷、气短、窒息感、过度换气;心前区不适、胸痛、心慌、心悸、血压轻微升高;头昏、头晕、耳鸣、视力模糊、记忆障碍、入睡困难、似睡非睡、多梦、梦境有威胁性或有灾难性主题、时睡时醒、全身肌肉紧张、僵硬、全身或局部疼痛、抽搐;尿频、尿急、排尿困难、阳萎、早泄、性冷淡、月经紊乱;食欲减退、腹泻、瞳孔扩大、面红、皮肤出汗、寒颤、手足心发冷或出汗等。
2整体健康评估
对机体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进行评估。处于焦虑状态的个体,往往有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系统的功能损害的表现。心理的功能障碍主要包括焦虑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在躯体和心理的功能损害基础上,社会功能往往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如社交焦虑障碍的患者,对社交情境的害怕与回避往往导致其职业的受损,生活质量评价往往非常低。
焦虑的量表评定,如国内常用的评定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主要用于评定焦虑病人的主观感受,现被广泛应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为经典的焦虑评定量表,量表分出躯体性、精神性两项因子分,可进一步了解病人的焦虑特点,主要用于评定神经症和其他病人的焦虑程度。
3相关因素评估
3.1生理因素 焦虑与躯体性疾病、精神疾病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大部分躯体疾病、精神疾病均可引起焦虑,而焦虑也可躯体化。许多躯体疾病可以表现有焦虑症状,甚至是首发症状或主要症状。而治疗躯体疾病所需采用的某些治疗策略如外科手术,往往称为重大生活事件而引发患者产生焦虑等应激反应。焦虑性神经症而言,女性中的发病率高于男性,而就作为一种正常的焦虑——现实性焦虑,同样,女性焦虑的发生率也高于男性。
3.2心理社会因素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认为当“自我”无法调节“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冲突时,就会产生焦虑,其它尚需要加以关注的还有个体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文化背景和环境等心理社会因素。
4相关护理诊断
⑴营养: 营养失调:高于机体需要量;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⑵排泄:腹泻;排尿异常;⑶活动/休息;低效性呼吸型态;睡眠型态紊乱;⑷应对/压力耐受:恐惧;焦虑;预期性悲哀;个人应对无效。⑸社会功能受损;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和交往能力下降。
5心理护理计划与措施
在以上评估和诊断的基础上,根据心理理由的层次、结合临床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心理技术,有程序有计划地实施。护理宣教和一般支持主要适用于缓解第一层次的焦虑理由。护理宣教的内容往往涉及许多方面,护理人员应考虑个体的理解能力、知识情况、信息需求以及信息与健康的密切程度等具体情况,针对性地开展宣教。一般支持主要包括鼓励护理对象表达自己的焦虑感受、讨论处理焦虑可采用的方式、帮助获取家人朋友的支持等。
个体所具有的认知、应对方式等方面一定的倾向性,被认为可能是病理性焦虑发生的关键所在。如广泛性焦虑障碍具有典型“焦虑性担忧”,即一种未来指向的,个体时刻准备去应付即将发生的负性事件的情绪状态。如社交焦虑障碍的患者也具有过于关注社交中的可能威胁性信息以及夸大负性信息的倾向等认知特点。有研究表明广泛性焦虑患者患者积极应对维度得分较低,而消极应对却远高于正常组。对于这些属于第二甚至第三层次的焦虑理由,往往采用联合治疗方案,包括认知矫正指导、暴露技术(思像暴露、现场暴露、角色扮演暴露等)、行为训练、放松训练等有关技术也可使用。
其他护理措施,如对存在进食、睡眠或排泄等基本生理功能障碍的患者,应鼓励和督促其逐步恢复规律的日常生活,规律进食、睡眠、排便等。如对生活自理能力降低的患者,应通过指导或协助来帮助改善其自我照顾能力。
对于与人格特质密切相关论文导读:
的焦虑病人(第三层次的理由),如强迫症病人的焦虑症状,如一般的心理教育和指导无效,应采用系统的心理治疗或介绍其接受精神药物治疗。
6心理护理效果评价
焦虑的心理护理过程中,尤其是心理技术的实施过程中,通过临床访谈、心理测验、相应的生理指标、个体自我监测等策略,对个体的焦虑临床表现、个体整体功能状态进行动态性的评估。在动态评估的基础上,形成对心理护理效果的评价,判断心理护理成效的影响因素,指导心理护理的及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