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述教育资助对贫困心理影响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087 浏览:17110
论文导读:
【摘 要】高校教育资助的对象主要为贫困大学生,国家的教育资助政策在某种程度上为贫困大学生解决了经济上的压力,使得他们能够像其他学生一样获得教育的权利,使得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同时,也为他们减轻了生活上的压力,推动他们健康成长,但是,高校资助对贫困大学生带来有益的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心理上的影响。
【关键词】教育资助;贫困大学生;心理影响

一、教育资助工作的积极作用

(一)高校资助工作是学生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引导学生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可以拉近学校与学生的距离,从而有效的维护学校的安全与稳定。
(二)可以提高学生的自立自强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获得资助,可以减轻学生家庭经济的困难,使学生摆脱依赖家庭的心理,从而增强他们的独立性和自立自强能力。
(三)是实现教育公平、推动社会和谐的有效手段。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不能因为出身贫寒就没有机会接受教育,高校资助工作有针对性的对贫困大学生实施经济帮助和精神支持,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有利于教育资助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影响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教育公平的实现;通过扶助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带动一个家庭或家族,甚至一个地区的发展,这将对城乡教育共同发展和社会和谐起到重要作用。

二、教育资助工作的消极表现及对贫困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一)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分析。贫困生是高等学校中的特殊群体,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到他们的人格塑造和健康成长。因为长期缺乏经济基础,贫困生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心理上都面对压力,存在很多心理理由。
1.自卑。对于多数贫困生而言,由于大学学费较高,个人消费增加,与高中时有一定的反差,经济上的困难会使他们产生自卑感,他们大多缺乏自信,看待事情消极,感觉不到生活乐趣,感受不到美好的未来,严重影响了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严重者甚至会。
2. 焦虑感。由于他们懂得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赚钱强烈,所以他们大多比其他学生更想要获得成功,但是因为学习基础不扎实、就业形势较严峻,父母期望较大,使得他们在学业和就业方面面对很大的压力,有些觉得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所以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焦虑感,也陷入了恶性循环当中。
3.自尊心强。由于缺乏自信,贫困生大多自尊心较强,他们不愿接受别人的帮扶,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甚至有些人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困境,比较敏感多疑,很难融入到集体中去,他们不敢面对自己,强烈的自尊心导致他们的交往能力也很查。
4.依赖心理强。有些学生不愿意参加勤工助学,凡是补助皆伸手,以至在一些高校里,困难学生得到各种资助高于优秀学生的奖学金。部分贫困生也不乐于努力学习,去争取普通奖学金,这些学生有很强的依赖心理以及“等、靠、要”的消极思想。

(二)教育资助工作对贫困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1.学生争、抢、骗国家助学资源。由于国家对大学生资助的数额较大,在较大的金钱数目的诱惑下,很多学生编的家庭经济状况,出现骗取国家助学金的情况;在一个班级中,学生也可能会出现争、抢国家助学资源的情况。
2.学生消极还贷、缺乏信誉。在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运转过程中,还贷机制还不够完善,学生诚信教育缺乏,自我约束较弱,因此,政策运转中的诚信理由还相当突出。毕业之后变更以及各种工作变动,都会给银行联系学生带来困难,学生就会有恶意拖欠还贷的机会。
3.物质资助无法弥补精神需求。虽然国家也给贫困大学生一定的经济资助,但是物质资助无法弥补他们的精神需求。贫困大学生即使接受了资助,也觉得低人一等,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他们大多缺乏自信,自卑,不敢与人交流,参加集体活动较少,所以,精神需求也应该同样受到重视。
4.学生感恩意识淡薄。。当代中国的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在当今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由于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中感恩教育的缺失,导致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情感冷漠、责任心不强等不良现象的出现。

三、解决教育资助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影响的有效途径探索

(一)开展诚信教育。首先要创新诚信教育活动,比如诚信挂牌考试、诚信就业教育,开展名人讲座与普通案例相结合活动等;其次教育主体要完善评困、助困机制,做到评判公正、调研跟踪,效果评估。最后,受资助学生要参与到活动中来,定期做诚信笔记,定期为别人开展诚信宣传。
(二)加强励志教育。首先高校要将课堂教育与课外心理团体辅导相结合,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正确看待挫折,增强自信心;其次,社会上要加强对贫困生的帮助,政府应鼓励社会企业设立经济资助或者精神支持,让学生感受更多人的爱,意识到自己的价值,温暖他们的心灵。
(三)强化感恩教育。首先要将感恩教育贯穿到学校各种活动中去,可通过某些特殊节日如感恩节来强化感恩意识;其次要组织贫困学生多到敬老院、农村、孤儿院等地方参加公益献爱心活动,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最后学校应定期和家长联系,督促学生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加强感恩教育。
四、结语
要想建立一个有关贫困生的长期有效机制,要想要想完善学生资助工作,要想既资助了贫困生的经济,又资助了贫困生的精神,单靠设立助、贷机制是不够的,应同时设立专门的贫困生精神资助机构,并定期反馈、评估,不断关注贫困生的状态;高校也要完善助困工作体系,专人负责与团队辅导相结合;家庭应从小为他们营造充满爱的环境,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爱意,毕竟,一个学生的健康心理才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余辉.新资助体系下高校助困育人模式探索[J].西部贫困大学生的目前状况调查及帮扶模式研究,2011(12).
[2] 谭兵,张建奇.贫困大学生教育资助政策分析[J].广东社会科学,2007(5).
[3] 杜松涛,姚本先.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理由研究的目前状况与展望[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03).
[4] 李振江.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06.
[5] 李海星.特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深思[J].中国高教研究,2001(11).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rjgxxlxlw/lw30460.html上一论文:简论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