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析高职院校困难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080 浏览:85726
论文导读:(1).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面对的新形势、新任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职院校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前状况,最后提出了构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设想。
【关键词】高职院校 困难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一、高职院校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对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高职院校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教育行业的主力军,每年都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实践应用型人才,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近些年,国家特别重视高职院校的发展,在各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并把高职教育看作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很多高职院校都纷纷扩大招生规模,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困难学生的数量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一部分困难学生能够自强自立,通过课余、勤工助学、周末打工等方式赚取基本生活费,另外,在学习上也比其他同学更加刻苦、勤奋。但是,还有一部分困难学生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如别人,而在心理上产生了很大压力,导致他们非常不自信、性格孤僻、不喜欢与别人交往,甚至有的困难学生有“仇富”心理。即使有的困难学生性格稍微外向,能够与其他同学和睦相处,但是因为经济条件不好,造成他们无法或不愿意参加各种集体活动,目的就是为了多省点钱,长期下去可能会形成自卑心理。所以,针对高职院校困难学生心理状态的消极性、心理理由的复杂性,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打破传统的理由咨询型、事后治疗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而应该采取以预防为主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二、高职院校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前状况分析

(一)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

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给人们的印象就是对有心理理由的学生进行教育,这主要是由心理健康教育错误的目标定位引起的。如果我们让困难学生去听心理健康讲座、去找心理医生咨询,通常他们都会特别的抵触,认为自己的心理很健康,用不着去听什么讲座和看什么心理医生。困难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之所以感到厌烦、恐惧,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是针对已经出现心理理由或患有心理疾病的少数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这部分少数人摆脱心理理由、恢复心理健康。所以,目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是以治疗为主,严重忽视了心理理由预防,偏离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本来目标——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象范围比较狭窄

目前,高职院校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具有心理理由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因为经济压力,产生了极度的自卑、人际交往障碍等,以致影响了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众所周知,有心理理由的学生只占很小的比例,基本上一个班级只有两三个人。心理健康教育对象范围过于狭小,造成了其不能够关注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不能够为大多数学生,尤其是全部的困难学生服务。困难学生应当被看作高职院校特别关注的对象,在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只关注少数理由学生的情况下,看似心理健康的贫困生可能内心正在发生质的变化,如果不能够给予及时的鼓励、教育、引导,可能会造成无法收拾的悲剧。

(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整体素质低

高职院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比较少,一般只有两到三个人。虽然有的高职院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比较多,但是具有心理健康教育背景或专业的人很少。根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是辅导员、团委干部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些人一般不具备心理学专业背景,甚至有的人根本没读过心理学的相关知识,通常是凭借主观感觉或经验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将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交给这帮很不专业的人,在学生出现微妙的心理差异或细微的行为变化时,这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一般不能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采取有效的措施。

三、高职院校困难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一)开设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一门知识的重要阵地,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开设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积极心理的含义、掌握塑造积极心理的方式。开设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解决心理健康理由,比较关注学生心理消极的方面。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关注学生心理积极的一面,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具备的天赋,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尤其是困难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自立自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多么光荣,培养他们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精神;二是,注重增加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通过创设预防各种心理理由的情景,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讨论、探究采取什么样的行为才可以防止心理理由的产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同时养成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各种挫折、困难的习惯。

(二)强化困难学生发展性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该将发展性心理咨询引入到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发展性心理咨询是指综合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等有关知识的一种咨询方式,在咨询过程中充分尊重咨询者个人,让前来咨询的困难学生感受到人情关怀。同时,要善于发现困难学生的优点,促使其将心理积极的一面展现出来。另外,应注意的是发展性心理咨询并不是屡试不爽,对于已经存在心理理由且较严重的困难学生,应该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三)充分利用校园各种资源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主要受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的影响,通常和谐友爱的社会、家庭、校园环境会造就积极向上的心态。另外,一个人是否感到快乐、自信,一般看是否受到家人、同学、老师的认可,如果受到他人的肯定,那么学生就会表现得乐观向上、自信满满,如果受到他人的指责、轻视,那么学生就会感到自卑、消极。所以,笔者认为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做到以下两点:首先,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联合其他部门多开展一些积极向上的活动,为困难学生多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在参与活动过程中使其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其次,高职院校、家庭、社会机构等应共同努力为困难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生活、实践环境,使困难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积极因素,从而有利于其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周秀艳.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J].工会论坛,2011,(1).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rjgxxlxlw/lw24345.html上一论文:论危重新生儿的家属心理及护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