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在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502 浏览:22013
论文导读:独立而不盲从,敢于否定、创新等予以鼓励、肯定、强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多提问,多组织课堂小组讨论、辩论、社会实践、竞赛等活动,让学生消除怯弱、自卑心理,培养交流和沟通能力,帮助学生处理好在竞争与合作中的人际关系,教师在用好竞争的激励功效的同时,既要设法避开由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
【摘要】学校教育是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然而,笔者认为育人比教书更为重要,良好的品德,健康的心理决定着他们知识发挥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从社会发展对人的综合素质需求方面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健康发展,指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较强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成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新型建设人才。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关键词】培养;健康心理;政治课教学
2095-3089(2014)01-0090-01
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前提和基础,是保持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心态,享有人生幸福的重要条件。健康的心理利于聪明才智的发展,有利于高尚的道德品德的培养。当今社会正处于改革的发展的动荡时期,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多样化、社会竞争激烈化使人的心理冲突加剧,心理障碍和心理疾患增加,给个人和社会带来诸多消极影响。高中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大动荡、大分化时期,心理品质有较强的可塑性。中职政治课,作为一门触及人的心灵和情感、陶冶人的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课程,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具有“天时”“地利”“人和”之便利。
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理由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中学教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共识,更多学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不少行之有效的策略。其中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作初步探索。

一、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努力提高心理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教师的人格特点、心理健康状况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眼神,都构成一种心理情景,它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这深远的影响。教师应热爱生活、热爱事业,并富有,充满活力,要乐观、自信、豁达、开放、坚毅、执着,为学生塑造一个借以模仿的完好形象;如果教师有自卑、忧郁、态度专横、情绪多变化、多疑、依赖强等不健康心理,则会直接危害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还要加强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懂得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通过检查、观察、记录心理档案等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并勇于实践,不断提高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技能。
二、充分挖掘利于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教学内容,使政治理论学习、品德培养与心理素质的提高相得益彰。
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心理理由,即主观的认识自我、他人和事物,这导致学生易产生自大或自卑心里,不能正确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政治理论的学习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人能正确看待社会。而自觉遵守社会所要求的行为规范的道德准则则能增强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中学生情绪易极端化,性格有时较偏执,看理由易简单片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心理素质的培养渗透其中。如利用“一分为二”、重点论与两点论结合的观点培养学生积极的认知方式,教育学生要善于看到社会生活光明的一面。避开只看到消极阴暗的一面,避开对人对事的偏绪,如过分挑剔、求全责备,或过分理想化等,防止产生消沉、玩世不恭、精神萎靡不振等不良心理,使学生保持乐观、积极进取的心理状态,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教学要富有社会性、实践性。

社会适应能力是衡量心理健康程度的重要标准。学校往往被视为一片“净土”,一些教师为了保持学生心灵的“清纯”,总是尽量回避甚至不让学生了解社会上的丑恶现象。如果学生长期与社会隔离,对社会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一旦接触社会,看到社会上某些阴暗面就会茫然若失,无所适从,人格就格易扭曲,易产生自私、刻薄、孤僻、消沉、自我过分膨胀、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教师在教学中应将课前指导、课堂指导结合起来,课前指导学生观察社会,收集各种素材,并作好小品表演、焦点报道等课堂教学活动的准备工作,并在课堂上通过小品表演、焦点报道等形式,模拟社会现象,并通过合作学习、讨论式教学等引导他们辩证地看待社会上的“阳光”的“阴影”,正确分析、评价各种形形式式的社会现象,懂得如何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四、优化课堂心理环境,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塑造学生优良个性品质,推动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教师要对学生持赞许的期望的态度,以真诚的微笑,以和蔼、平等的态度消除学生的防御心理。要善于调节学生的学习心理,善于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培养学习,使其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积极、乐观、愉快、开朗的良好情绪,避开产生压抑、忧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在提问或与学生讨论理由时,要耐心倾听,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观点、甚至与所提倡的道德准则、价值标准不一样的观点不能斥责,更不能讥讽,以避开学生产生胆小恐惧、自我封闭的心理。班级舆论对学生的思想、感情、意志、信念等有很大的影响,教师要正确地引导课堂舆论,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宽容地对待学习。教师要善于运用探究式教学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策略,对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如自信、独立而不盲从,敢于否定、创新等予以鼓励、肯定、强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多提问,多组织课堂小组讨论、辩论、社会实践、竞赛等活动,让学生消除怯弱、自卑心理,培养交流和沟通能力,帮助学生处理好在竞争与合作中的人际关系,教师在用好竞争的激励功效的同时,既要设法避开由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又要避开形成某个层次学生的自卑感或优越感。教师还应掌握能够机智地应对课堂出现的突发情况的经验和技巧,能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的前提下予以恰当的处理。

五、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

教师在教学中要细心观察学生,深入了解学生个体的心理特征,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理由,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对症下药,扬长避短,并给予必要的帮助的辅导。对胆小的学生,教师就有意识地经常提问,鼓励他大胆说话,要求他回答理由时声音响亮、清晰;教师就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激发、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力求使他们振奋精神,自信、向上,决不训斥、讽刺、挖苦,论文导读:果。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提高意志行为的自觉程度。正确的自我认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是自信的基础,是发挥潜能的必要条件。高中生自我认识的全面性、深刻性不够,但对教师的评价却很敏感,对学习中成败的体验也较深刻,教师的评价和教育手段往往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自我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应以人为本,让每一位
避开学生因产生消极的心理甚至抵触情绪而造成情绪更加消沉、自暴自弃的后果。

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提高意志行为的自觉程度。

正确的自我认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是自信的基础,是发挥潜能的必要条件。高中生自我认识的全面性、深刻性不够,但对教师的评价却很敏感,对学习中成败的体验也较深刻,教师的评价和教育手段往往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自我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应以人为本,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和浓厚的兴趣去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发展自己的个性,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教师可将作业和考试的评价多样化,将分数、评语和实践能力的评价综合起来,考试可采用学生自命题互测、口试、竞赛、社会调查报告、小论文等形式,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空间,使学生发现并勇于展现自己的长处,能够悦纳自己。教师对学生迸发的哪怕一点点创造性思维的火花都应持惊喜的态度,及时给予鼓励,不应漠然处之。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由近及远的奋斗目标,经常督促、鼓励,让学生正视学习中的困难,正确认识学习的苦与乐的辩证统一关系,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总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全体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政治教师更是责无旁贷。只要我们树立起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就会不断提高,从而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