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发挥文化产业对我国新型城镇化贡献力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836 浏览:145301
论文导读:。以伦敦、纽约、巴黎、柏林等为代表的欧洲、北美城市转型时间最早,如伦敦在19世纪后半期经济结构就进入了服务业主导阶段。中国大规模城镇化的背景与欧美国家不同,是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推动大量的农村人口走向城镇,并且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互为因果。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不仅是生产要素和商品打破壁垒自由流动和聚集,形

一、新型城镇化:历史趋势和发展重点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波澜壮阔的新型城镇化,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推动可持续发展,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强大引擎,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容之

一、也将给中国发展文化产业带来广阔的“机会空间”和“发展红利”。

世界银行有关报告指出,在过去的50年,101个中等收入的国家和地区只有13个在2008年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成为高收入经济体,亚洲有5个,即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新加坡,它们恰恰也是在文化产业规模、主体、品牌和影响力方面卓有成效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另外88个国家和地区则跌入了中等收入陷阱,长期未跨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从全球看,大部分工业国家的城市经济从制造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以经济效益为主导向以经济社会生态协调为重点,兼顾中心城市和中小城镇发展,同时反思和弥补城市化带来的弊端,这一转型过程持续了100余年。以伦敦、纽约、巴黎、柏林等为代表的欧洲、北美城市转型时间最早,如伦敦在19世纪后半期经济结构就进入了服务业主导阶段。
中国大规模城镇化的背景与欧美国家不同,是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推动大量的农村人口走向城镇,并且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互为因果。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不仅是生产要素和商品打破壁垒自由流动和聚集,形成全国统一市场体系的过程,也是推动产业结构和城市空间双转型,走人与环境、产业与生态、资源与效益协调发展道路的过程。
第一,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城镇化。城镇化的指标不仅是土地的城镇化,也是人的城镇化,从单纯的经济效益主导,走向市民生活品质主导,这不仅是让农民在这个过程中成为新型的市民,也意味着不能以短期的经济效益而牺牲人的生活质量,要让迁徙到新城镇的建设者和大批居民随着新城镇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就业水平、文化品质和幸福指数。2011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为51.27%,但在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方面,还远没有达到这个比例,中国城镇化的土地开发、产业发展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还没有很好地匹配。鉴于此,《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提出了合理划定城市“三区四线”,推动地方特色文化发展,保存城市文化记忆等意见,从这个作用上,文化创意产业是新城镇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和服务基础。
第二,新城镇是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化。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加快发展服务业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攻方向,土地利用方式将由外延扩张、增量为主、粗放低效向内涵发展、存量为主、集约高效转变,正如同在新城镇建设中上海市政府所提出的实现三个集中,即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推动新城镇集居住区、工业区和商贸区为一体。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新城镇的产业和空间布局将生动地体现“城市精明型扩大,农村精明型收缩”的原则,淘汰污染重、能耗高、土地占用量大、产出率低的落后产业,发展科技含量高、能耗低、污染少、产出高、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推动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向智慧型、集约型、人性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主要依赖于知识、智慧、创意等可再生资源的投入,而且可以与城乡开发本地文化资源相结合,推动城市在扩张的过程中,融合乡村的生态优势,形成多中心、多组团、联通式的空间布局,成为推动新型城镇化,推动生态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第三,新型城镇化是尊重历史文化资源的城镇化。中国作为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域土地和更为辽阔的海域,保存了数量极为巨大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大致分为历史文化遗址(遗迹)、历史文化建筑(群)、历史文化纪念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大类。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项世界遗产和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联通长江、黄河、淮河、钱塘江等水系,绵延1000多公里,孕育了无数的艺术创作、民俗风情、历史传说。许多传承大运河文化资源的城镇包括杭州、嘉兴、扬州、无锡、苏州、台儿庄等获得了提升品牌、发展产业的强大动力。开发新城镇的文化创意产业,就是一种精神与物态相结合、传承与创造相结合、理解历史与迈向未来相结合的过程,需要采用复原、激活、移植、再造等多种方式,把历史的遗产开发成为今人能够理解、亲近、沟通和欣赏的文化产品的过程。正如英国专家查尔斯·兰德利所感叹的:“发挥创意并不意味着只关心新事物……伟大的成就往往是新旧的综合体,因此历史与创意得以相辅相成。”
第四,新城镇是生态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城镇化。英国社会改革家埃比尼泽·霍华德早在1898年出版和1902年再版的《明日的田园城市》中就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其核心为“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21世纪,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进一步成为世界关注的重大课题,以绿色生态和智慧生产为特征的技术、贸易、投资、产业浪潮进一步席卷全球,能源和资源的节约与再生开发主导着经济和城市的发展,使得产业向幸福导向型、环境友好型发展,城镇建设向绿色型、生态型、可持续发展型提升。新型城镇化将依托文化创意产业获得三方面新的内涵:一是高品质的文化享受,二是人文化的休闲时间,三是绿色化的职业生活。文化产业作为以智慧、创意、绿色为主要特点的现代产业,对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贡献将在四个重点领域展开。

二、推动产业升级:工商业市、镇发展的文化动力

发挥文化引领和提升作用,推动产业升级、自主创新,推动城镇的集约化、生态化、可持续发展,即实现产业和城镇的双转型,是文化产业对新型城镇化的主要贡献。中国国土辽阔、国情多样,产业升级在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基础和要求,总体看是要逐步从粗放型、资源消耗型、低附加值型的阶段,提升到科技型、效益型、集约型的阶段,这是市场选择和政策聚焦双重作用的结果。
实践证明,文化产业与城镇经济升级具有内在的对应关系。在城镇经济以农业为主的阶段,居民的需求是争取存活、崇尚自然,文化产业包括演艺、娱乐等主要满足生活性消费需求;在以工业为主论文导读:设计、数字内容等成为现代服务业综合发展的重要内容,成为吸引知识型劳动者的基本条件,而这些新型劳动者恰恰是城镇经济转型升级的基本动力。这对新城镇视野中的文化城镇经济升级转型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对应关系产业提出了一个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的重大命题。如中国沿海地区的一大批工商业强市(县)和专业镇,就迫切需要发挥文化产
的阶段,居民的需求是追求效率、扩张市场,印刷、包装、展览等文化产业主要满足生产性需求;进入知识经济和后工业化时代,居民的需求以品质为主,崇尚创新、多元文化、全球交融,文化产业的创意、设计、数字内容等成为现代服务业综合发展的重要内容,成为吸引知识型劳动者的基本条件,而这些新型劳动者恰恰是城镇经济转型升级的基本动力。这对新城镇视野中的文化城镇经济升级转型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对应关系产业提出了一个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的重大命题。如中国沿海地区的一大批工商业强市(县)和专业镇,就迫切需要发挥文化产业渗透、包容、引领、联动的作用,其转型升级为文化产业发挥创意设计、集聚人才、打造品牌、提升附加值提供了重要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