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析从和顺宗祠看孝文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910 浏览:154969
论文导读:
【摘 要】和顺宗祠数目繁多,保存完好,宗祠与孝文化紧密联系,反映在宗祠的建立和修缮,宗祠的楹联和宗祠的祭祖活动上。在孝悌思想的引导下,一代又一代离家闯荡的青年都要重返故土,建设家乡,把孝悌精神传递下去。
【关键词】和顺;宗祠;孝文化
文章编号:1673-0380(2013)08 -0265-01
宗祠是乡土社会里宗法制度下除了住宅之外最重要的建筑。和顺,一个面积不足20平方公里的小镇,却有着保存完好的八大宗祠。这八大宗祠在形态和意识反映上各具特点,但是它们都对中国优良传统文化——孝道做出了很好的阐释。
和顺人的先祖都是于明朝洪武年间戍边而来,原籍多为巴蜀一代。明朝军队战胜元朝梁王在云南的势力后,和顺先祖因军功封地,遂定居于今天的和顺。为了很好地实施生产,保卫自身的安全和利益,和顺先祖聚族而居,遂形成了今天的八大氏族。随着封建商品经济发展到鼎盛时期,和顺人因势利导,加强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交流,民间资本大量积聚。受宗族思想的影响,和顺人大兴土木,而宗祠就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的建筑之一。
迄今保存较为的完好的和顺宗祠共八处。寸氏宗祠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尹氏宗祠建于清道光十年。刘氏宗祠始建于咸丰五年。张氏宗祠建于清光绪八年。贾氏宗祠建于清光绪年间。李氏宗祠建于民国九年。杨氏宗祠建于民国十四年。钏氏宗祠同样建于民国十四年。两百多年的风霜洗礼,八大宗祠被不断的修葺完善,家族的后代每年都要在清明时节返乡祭祀先祖,并且挂上牌匾和楹联,和顺人的孝道精神被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一、从宗祠的建立和修缮看孝文化

西周灭商以后,周公摄政,制礼作乐,建立宗法制度,孝意识被纳入到宗法制度之中,成为宗法制度的重要内容。所谓“求忠臣于孝子之门”,为了加强封建统治,统治者需要臣民忠于他,于是提倡孝道,而提倡孝道则要借助宗族的力量,也就推广了宗祠的建设。孝开始从家庭向社会和国家转化。孝的内容也由单纯的善事父母扩展到敬奉祖先,祭祀先祖。孝从家庭扩大到宗族。反过来,宗祠的建设又加强了宗族的凝聚力,推动了孝文化的发展。
和顺先祖于明洪武年间戍边而来,战乱结束后因军功封地,传统的以农业为主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把人们束缚在土地上,生活稳定。“始迁祖”的直系后裔世世代代积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宗族一个村落的血缘村落。宗祠应运而生。“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宗祠则是举行祖先崇拜仪式的场所。而孝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的长期历史过程中,其内容也由孝顺父母长辈扩展到敬奉祖先,祭祀祖先。宗祠的本质功能是祭祀祖先,宗祠的建立也就是孝文化的具体体现。
从另一方面来说,和顺宗祠从建成到两百年后的今天,不断有后裔对其进行修葺和完善,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孝亲敬祖”的重要体现。和顺八大宗祠在清朝后期的动乱和文化大革命中或多或少都遭到了破坏,然而,“尊祖敬宗慎终追远”,为了“抱本思源”、“告慰祖先”、继承孝道,本着孝心,各族人响应家族倡议,捐资购地,心怀孝心,不断修葺、扩大和美化宗祠。再加上和顺男人历史上有“穷走夷方富走厂”的传统,漂泊在外的游子人地两生,人身安全朝不保夕,这就加深了他对家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了心中的孝。所以和顺人常常把赚来的钱拿来修缮宗祠。

二、从宗祠的楹联看孝文化

和顺的每一家宗祠里有着丰富的楹联,这些楹联记录内容丰富,从家族起源到子孙品行,再到仁义礼智信的传统美德都有所呈现。然而每一个宗祠里面的楹联都一定会有孝的体现。在这里,我们只能捡最具代表性的来谈。
和顺宗祠里有关孝文化内容的楹联主要有两种。第一种,向上看的朔本追源类。如尹氏祠堂正厅大门两侧的对联:得来巴蜀继继承承孝弟忠信彰祖德,脉源天水绵绵延延仁义礼智衍宗功。张氏宗祠正厅两侧对联:金川南来楦树本是应天种,高谷北向桂子偏合挥地华。钏氏宗祠正厅大门两侧的对联:元末入滇原籍南京应天府征麓川护皇封武德将军,明初到腾先居迤西顺江州戍边享世袭正千户。这三幅对联都记载了本族原籍,钏氏宗祠的对联更为详细,还记录了先祖入滇的时间和理由及其所受官职。“水有源,木有根,人有血脉宗亲”,这种寻根朔源的祖根情节是孝文化存在和延续的前提,它不仅能完成家族成员的身份确定,而且能把族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家族认同感和家族凝聚力,为孝的发展和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种,向下看的训导子孙类。如刘氏宗祠中厅两侧的对联:祭必以时春露秋霜崇祭奠,人本乎祖父慈子孝重人伦。寸氏祠堂大门两侧对联:五嶽宗山百川赴海,千秋报本万古流芳。尹氏宗祠祖龛两侧的两幅对联:慎钟追远民德归厚,报本思源天道兴人;诗书执礼聿尊祖训,孝弟力田恪守家规。这几幅对联或直接或间接的提到敬祖感恩的孝悌思想,对子孙后代孝的传承起到了巨大的教化作用。

三、从宗祠的祭祀活动看孝文化

每年三月清明时节,各宗族后裔都不远万里赶来和顺宗祠祭祀祖先。和顺是西南丝绸古道上最大的侨乡,和顺人“走夷方”的传统使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远离家乡外出闯荡,至今在全国各地的和顺人有七千多,侨居海外的和顺人超过一万。每年清明,世界各地的和顺人都会赶回老家祭祀祖先。
孝亲敬祖的一大重要体现就是祭祖。祖先给了我们生命,我们必须报本思源,而报本思源的方式便是祭祖。和顺人祭祀祖先都会供奉最好的祭品,拿菜来说,鸡、鱼是必须有的。这并不是因为大家相信鬼神之说,而是和顺人心怀孝道,对祖先的孝敬之情。当然,这里的孝并不只有对先祖的缅怀,还包括了对祖地的眷恋。远离故土的和顺人年迈时大多会选择落叶归根,或者至少在有生之年也要回故土一次。而那些在外打拼不能回来的则把这份遗憾化为对故土深深的眷恋。
和顺宗祠的兴盛正是和顺人注重孝悌思想的体现。通过宗祠的建立和持续不断地修缮,宗祠中的楹联文化和每年一次的宗祠祭祖活动,这段时期的孝精神被很好地记录和传承下来,引领着一代又一代外出闯荡的年轻人重返故土,把先进的文化传入家乡,加强了与外界的经济交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孝悌思想更应该传承和发扬,国人应该牢记在走出去的同时,更应该重返故土,建设家乡。
参考文献:
[1]段家开. 云南省腾冲和顺侨乡宗祠社会功论文导读:
能分析[J]. 保山师专学报, 2008(6):114-117.
[2]计志宏. 传统孝文化的历史嬗变及当代价值[J]. 人民论坛,2010(11):162-163.
[3]李静.论祭祖传统对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作用从和顺宗祠看孝文化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J]. 中华文化,2011(4):63-66.
[4]李秋香.宗祠:乡土瑰宝系列[M].北京:三联书店,2006.
[5]马颖. 简论宗祠的形成和发展[J]. 池州学院学报, 2012(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