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有关于手语与聋人文化自尊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215 浏览:57707
论文导读:一个民族维护民族群体和民族文化的强烈情感。民族自尊心的维护,不仅是一种情感表达,更是一种行动表现。聋人群体也一样,每个聋人不仅有维护本群体的民族自尊心,还有渴望得到主流社会尊重的自尊感,不容许他人对本群体的歧视和凌辱。但目前主流社会的许多群体,还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聋人,把聋人群体视为一个弱势而残缺的特殊群体。
摘 要: 聋人文化是聋人群体凝聚力与集体归属精神的重要基石,聋人的自尊得到尊重和维护是推动聋人文化健康发展、缔结聋人群体凝聚力的动力,有利于聋人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本文对聋人和听人交往时在文化与自尊上面对的挑战和发展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聋人文化 聋人自尊 聋人语言
聋人文化是聋人群体的集体主义与精神凝聚力的重要体现。聋人文化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手语、视觉生活、聋人社区,其中手语是聋人文化的核心。我国是《残疾人权利国际公约》的缔约国,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大会上指出:“残疾人特有的文化和语言特性,包括手语和聋文化,应当有权在与他人平等的基础上获得承认和支持。”

一、手语与聋人文化自尊的内涵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其不可侵犯的自尊心。民族自尊心是一个民族维护民族群体和民族文化的强烈情感。民族自尊心的维护,不仅是一种情感表达,更是一种行动表现。聋人群体也一样,每个聋人不仅有维护本群体的民族自尊心,还有渴望得到主流社会尊重的自尊感,不容许他人对本群体的歧视和凌辱。但目前主流社会的许多群体,还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聋人,把聋人群体视为一个弱势而残缺的特殊群体。
作为聋人群体的共同语,手语是聋人沟通与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是聋人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聋人文化的象征。可以说,只要有手语的地方就能找到聋人文化。手语有自己的语形、语义和特殊的语法形式,西方许多国家认可手语是一门独立的语言。但在我国,手语是否具有独立语言资格还存在许多争论,某些意见认为手语不是独立的语言,是由一些简单的手势,是依附于汉语的“哑语”,手语是独立的语言这一观点还没有得到的认可。

二、对手语和聋人文化自尊的误解

根据伦敦学院大学(UCL)的聋人认知和语言研究中心(DCAL)一系列实验验证,聋人听人视觉感知世界的方式和技能存在不同,特别是先天耳聋的人,一出生就自觉用视觉获取信息,扩大视觉机能,大脑就调整以视觉为优势的信息加工方式(杨军辉,2009)。聋人通常相信自己亲眼看见的,眼见为实,观察力比一般人敏锐,聋人从事绘画和其他视觉艺术有明显优势;特别适合从事建筑设计、平面艺术、空间设计行业。手语具有戏剧表演性的语言,精通手语的人都知道,手语不只手势交流,它的运用本身总是无形地调动着人的其他辅助表达手段,如视觉空间、急缓程度、丰富表情、角色转换、口型等,对方会感到手语更加生动更形象。聋人似乎是天生的戏剧表演者,在聋人社区创造出包括民间传说、诗歌、演讲、游戏、聋人历史、手语笑话,以及独特的礼节、规划和取名策略等,使聋人文化的传播经验得以丰富和完善。
从近代聋人存活史看,聋人上学和就业遇到重重的困难,在社会上一直处于较低的地位,受歧视、受欺负、遭受不平等的待遇。聋人的生活和语言权利还没得到充分保障,缺少公平竞争的机会。究其理由,是社会上的一种主流观念在影响着人们对“聋”和聋人群体的看法,把“聋”视为残疾,把聋人群体视为需要治疗的对象。目前聋校课堂教学中,教师较多地使用中国手语和普通话,听人文化占相对优势。聋人自然手语成了在聋人群体中使用的“非语言”。教育部门在聋人口语康复训练与口语教学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希望聋人有朝一日能开口说话,从而回归听人群体,慢慢地“消融”在主流社会中。表面上看,这是主流社会许多人善良的愿景,但这一愿景却很难实现。如果忽视聋人手语和聋人文化的独立性,就有可能对聋人语言和聋人文化产生侵蚀。

三、肯定手语的独立语言地位,构建以自尊为核心的聋人文化

1.肯定手语的独立语言地位,在社会上大力推广与普及手语。

我们希望,手语能得到全社会的认可与立法保护,就如同少数民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他们的语言能得到国家特定的法律保护一样。通过手语大力弘扬聋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加强聋人理想、信念、道德观教育,通过手语发扬聋人优良传统和传承历史的使命感,激发聋人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振奋聋人精神。充分发挥聋人融入主流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增强聋人群体的凝聚力。不仅应充分让聋人群体充分享有语言自主权,还应允许聋人把手语带到主流社会各个角落,比如电视台、银行、医院等公共场所,拓宽聋人获得外界信息的途径,减少信息沟通与传递的障碍。建立专业的手语翻译服务机构,通过手语翻译让聋人有更多的发言权,解决聋人在就业、面试、看病、办事等方面的手语翻译辅助需求。

2.在聋人群体中构建以自尊为核心的聋人文化。

文化在不断地发展,聋人文化亦然。聋人是一个拥有独特语言文化的族群,而不是身体残障的失能者(林旭,2005)。英国BL大学聋人博士PaddyLadd对聋人文化与聋人身份归属进行了重要的学术表达,其内涵是每个聋人都有自己的共同的心理素质与亲身感受,聋人文化不会随着科技进步发展而淡薄乃至消失,比如出现人工耳蜗、强调口语教育、甚至先天性耳聋遗传的基因消除等,反而会随着科技的进步逐步加强。聋人渴望寻找聋人同类群体,他们的群体认同感会通过科技手段如可视电话、短信、视频在线沟通等不断加强。尽管原来素不相识,但因同为聋人,彼此之间就更容易倍感亲切,关系自然就会融洽,亲近感自然就会加强。从聋人视角看待聋人文化,能更深刻地理解聋人文化内涵,充分考虑聋人的实际需要和个体间与个体内的差异,满足聋人的需求。

3.在聋人文化与听人文化间构建沟通的桥梁。

聋人文化是聋人语言、教育和视觉生活的具体反映,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了聋人的生活方式、历史传统和心理情感。聋人的语言习惯、思维方式历来都是沟通理由最敏感的因素。聋人个体在文化习惯上差异较大,有的相对独立,有的融入听人社会,有的徘徊于聋听世界的边缘。我们认为,无论什么文化、什么语言,作为社会的个体成员,必须在接受他人的过程中取得存活和发展的机会。不同文化习惯应尝试相互接受与包容,文化的彼此了解不但能够加强聋人与听人之间的联系和交往,而且会增进聋听之间的相互尊重与合作,对推动聋听关系的发展有重要的实际作用。在与听人的交往中,聋人需要积极学习汉语,努力看懂唇语,了解、尊重听人的生活习惯、交往方式、行为、态度、价值观论文导读:当以恰当方式让聋童接受手语教育、具有聋人文化素养,树立聋人文化自尊,帮助聋人形成正确的聋人人生观和价值观。听人与聋人应彼此尊重,在劳动和学习和社会交往中了解、理解和认同彼此的价值观、理想信念和生活方式,和谐共存,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作出贡献。参考文献:张宁生.聋人文化概论.郑州:郑州大学出
等。在与聋人的交往中,听人同样需要理解、尊重聋人的文化习惯和自尊信念,了解聋人的肢体手语、丰富的表情、视觉生活、聋人社区、聋人艺术、聋人信仰等,不歧视聋人的缺陷,尊重聋人的文化习惯。
四、结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维护残疾人的权利和尊严,指出残疾人不论他们出身、残疾类别和严重程度,都应该有和其他同龄公民一样的基本权利。手语是聋人的语言,也是聋人的权利。聋人手语是富有创造力的语言。我们呼吁,应当以恰当方式让聋童接受手语教育、具有聋人文化素养,树立聋人文化自尊,帮助聋人形成正确的聋人人生观和价值观。听人与聋人应彼此尊重,在劳动和学习和社会交往中了解、理解和认同彼此的价值观、理想信念和生活方式,和谐共存,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宁生.聋人文化概论[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0.
[2]邢敏华.动作中的语言[M].台北:台湾心理出版社,2005.
[3]林旭.寂静之外[M].左岸文化,2005.
[4]PaddyLadd.DeafcultureinSearchofDeafhood.2003.
[5]聋人文化与自尊[N].国际听障双语文化教育研讨会,2011.
本文是2013年浙江省社科联课题(2013B120)“基于语料库的浙江聋生与留学生文化词语习得对比研究”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