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中国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机制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034 浏览:10187
论文导读:
【摘要】文化资源如何转为文化资本是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对广西罗城仫佬族文化资源的资本转化目前状况进行了梳理,从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文化旅游、民间工艺及文学品牌等方面分析了转化中的困境,提出要以建立资源整合机制、引进市场机制、树立人才机制和完善文化创新机制为基础,构建出仫佬族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的机制。
【关键词】文化资源;文化资本;仫佬族;资本化
1002-736×(2013)06-0099-04

一、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本的概述

关于文化资源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或者约定俗成的概念,大多数学者把文化资源简单归纳为表现文化特征的资源,如华中师范大学刘双和李伟认为,文化资源指的是特定时代、地域人群的文化资源的天然来源,它包括历史资源、民俗资源、知识资源和信息资源中国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的机制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等。而关于文化资源的划分,大多数学者把它划分为物质文化资源(如历史人物、自然风光、名城古镇、民间工艺和文化基础设施等)和精神文化资源(如民俗风情、宗教仪式和民间歌谣等)两个部分,国内学者程恩富、顾钰民、方家良等都是从这个角度来界定文化资源的。另外一种广泛的划分策略是把文化资源划分为有形的文化资源和无形的文化资源,这种划分策略实际上等同于上一种策略,只是换了一种称呼而已。
笔者认为,文化资源是指具有社会属性的,对现存的经济、政治、文化具有一定影响的资源,它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资本是指一种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通俗地讲资本是用来增值的资金,于是就像并不是所有的钱财都是资本一样,并不是所有的文化资源都可以称为文化资本。在这里有必要进一步了解和诠释文化资本这一理论。
格林伍德出版社于1988年出版的《教育社会学研究与理论手册》较早提出了文化资本的概念,此后国外学者布尔迪厄在《资本的形式》中提出了完整的文化资本理论。布尔迪厄认为,那些能够适应社会高层文化的个人就拥有文化资本。布尔迪厄把文化资本的构成分为三种形式:文化能力、文化产品和文化体制。索罗斯比(Throsby,1999)将文化资本看做一种经济现象,明确地把其引入经济学范畴。他认为,文化资本就是以资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价值的积累,这种积累可能转而影响货物和服务,随着时间的流转使得商品既有文化价值又有经济价值。20世纪90年代“文化资本”进入中国,逐渐引起中国学者的关注。国内学者大多从文化与资本两个特质来定义文化资本。如较早研究文化资本的高波、张志鹏认为,文化资本就是人们所习得的能够为其未来带来收益的特定价值观体系;金相郁认为,文化资本是以财富的形式具体表现出来的,作为人类劳动成果的文化价值的积累,是包括文化能力、文化产品和文化制度在内的文化资源的总和。另外,还有部分学者把文化资本理论运用到文化产业、文化体制以及全球化理由等各个领域的研究中。关于文化资本的分类国家统计局曾进行如下划分,包括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文化用品、设备与相关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等。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诠释文化资本。第一,文化资本分为隐性和显性两种形态。隐性文化资本主要表现在人的精神层面上,它是根植在个体或组织之中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行为方式、文化风俗和文化体制等文化资本上,包括各种技能技艺、知识储备、综合能力和经验等。而显性文化资本主要表现在物质层面上,它存在于被赋予了文化价值的文化产品当中,如文化设施建设、艺术品和文化藏品等。第二,文化资本是一个增值的过程。布尔迪厄指出,具体化的文化资本的主要效用在于给个体带来超常价值,它能够为拥有文化资本的个体提供物质利益和符号利益等诸多好处。再者,文化资源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这就使得文化资源附有的文化资本具有经济价值的增值性。第三,文化资本是一个动态过程。文化资本活动不只是停留在对文化资源的简单模仿和粗糙的利用上,而是一个带有主观创造性的活动,它能够把人的情感、智慧和精神表现出来。并且文化资本的创作从来都不是一个停滞的活动,它的内容和形式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变化。

二、仫佬族文化资源资本化的目前状况及困境分析

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就是文化资源的资本化,即把一个社会中所拥有的各种可开发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可以增值的文化资本,并赋予其资本属性。在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的过程中,必须对文化资源及文化资源资本化的目前状况有个清晰的掌握,了解文化资源资本化的困境所在。本文重点分析罗城仫佬族文化资源资本化的目前状况及困境。

(一)文化资源挖掘整合工作进展顺利,但并不能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

如果文化资源是实现文化资本转化的必要条件,那么对资源的挖掘整合则是实现这一条件的前提基础。1985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建立文物管理所后,仫佬族地区的文物发掘与整理工作开始走上正轨。文物管理所成立后,文物工作者在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的配合下,开始对罗城仫佬族地区的文物及文物景点进行普查。1988年以来,共普查出文物点101处,其中古遗址9处、古墓葬1处、古建筑34处、石窟寺及石刻8处、近代主要史迹5处和其他主要文物点44处。0仫佬族地区的文物发掘与整理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普查的基础上设立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2处,并于2004年建立了仫佬族第一个博物馆。近年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为了加强民族文化研究,挖掘、提炼仫佬族文化的特色,组织实施了仫佬族历史与文化的基础性研究,对仫佬族的民间故事、歌谣、传说、音乐、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手工艺和民俗风情等展开调研整理,并编辑出版了《仫佬族通史》、《仫佬族医药》、《仫佬族文化志》、《仫佬族依饭节》、《仫佬族音乐与舞蹈》和《仫佬族非遗丛书》等反映仫佬族文化的书籍。但这些收集和整理工作还存在若干理由,并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仫佬族文化资源的整理大多是通过文字、书籍的方式进行,在当今论文导读:强商业资本和文化资本的联合,扩大社会资本,逐渐转变以政府参与投资为主体的模式,使投资渠道转向社会化上一页123下一页
的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单靠书籍传承的策略明显滞后,这种单一化的整理给后期的资本化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政府各部门之间没有形成资源整理的互动机制,各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对各部门资源的收集整理工作的统筹力度不够;民间大量的古籍、经书、碑刻、风物、古老游戏和传说等尚未得到全面搜集和整理。如果文化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充分的发掘和整理,这将是实现其资本化的一大障碍。

(二)旅游业潜力巨大,但经济效益不足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地处九万大山南麓,山奇水美,风物含情,风景奇特,自古就有“好好玩耍,罗城四把”之美传。特别是丹凤御书、乐登仙迹、西江印月、龙潭晚照、南山烟雨、黄泥瀑布、中寨鸳鸯、北岭复钟、有“小桂林”之称的崖宜风光和怀群风景,让人久久陶醉、流连忘返。此外,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是歌仙刘三姐的第一故乡,是“一代廉吏”于成龙的初仕之地。优美的自然风光、优厚的人文历史和民俗风情为仫佬族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2010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组建旅游局,提出“以山水为中国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的机制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本、民族为魂,对接桂柳,努力打造一山一城带两江”的仫佬族乡原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思路,至此,由政府主导的旅游业格局初步形成。但由于基础设施落后、投资经费不足和景点未能有效开发等理由,仫佬族文化资源并不能与旅游开发形成有机结合。由表-1可以看出,2007-2012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国内旅游收入不断增长,接待的游客数量也不断攀升,但2012年相比河池市其他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国内旅游总收入位居倒数第二(见表-2),由此看出仫佬族旅游业的潜力并没有被有效地发掘出来,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远远不足,旅游资源的资本化程度有待提升。

(三)民间工艺各式各样,但传承存在理由

仫佬族人擅长织布和刺绣,无论是布鞋,还是小孩子的背带、帽子和衣服等,他们都能自己制作,而且做工精致、美观。此外,制作煤砂罐可以称作仫佬族最具地方特色和民间特色的工艺之一,他们的煤砂罐用焦炭、煤矸石和白泥做原料来烤制,经舂粉、拌和、制坯、煅烧和过釉制作而成。不仅如此,仫佬族的草编和竹编也别有特色,仫佬族群众用竹篾编织各种器物,编成装鸡仔、鸭仔、狗仔的小提笼、用草编草鞋或草帽,或是用细篾条编凳椅、箩、筐、筛等,编成的东西有的留着自家用,有的拿到集市上去卖。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仫佬族在很多方面已经汉化。例如,现在除了在一些特殊的节日或舞台上外,已经很少有人穿戴仫佬族传统服饰。如今懂得织布和刺绣的人越来越少,只有一些妇女还懂得仫佬族的刺绣,但平时已不再刺绣。随着传统服饰的消失,那些附着在传统服饰上的很多手工技艺也面对失传的困境。同时,年轻一代也很少人懂得制作煤砂罐和编织工艺,民间工艺出现了传承断裂,这无疑是民间工艺资源资本化的一大难题。

(四)文学艺术内容丰富,但没有形成文化品牌

荣获“鲁迅文学奖”的鬼子、“第一代诗人”包玉堂、率广西刘三姐剧团进怀仁堂演出的才子刘名涛、历经三朝的彩调艺术家吴老年、广西榜书三杰之一的刘先明和连获大奖的常剑军等,这些人都是罗城仫佬族文学艺术界的典型代表,他们在广西甚至是国内都具有很高的影响力。仫佬族艺术门类比较齐全,包括音乐、舞蹈、表演艺术、美术、书法和摄影等方面,不少作品在新中国民族艺术的殿堂里崭露头角,产生较大影响。例如,《潘曼小传》、《鸡生鸭熟》、《打工仔》和《红背带》等优秀作品,获得过多项大奖;舞蹈《斗鸡》、《精武》和《找新娘》等一批优秀作品在自治区级、地市级都有优异的表现。但由于罗城经济不够发达、交通不便、财力拮据和人才匮乏等因素的影响,上述文学艺术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利用,没有形成文化品牌。例如,由于仫佬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长期以来,仫佬族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俚语、谚语和民歌等大多数靠口头语言来相传,这种保存方式极大地制约了仫佬族文学艺术的发展,更别提打造文化品牌了。再如,由于宣传不到位和宣传手段方式单一,仫佬族众多的文学艺术资源知名度极低,而文化品牌的打造对文学艺术资源的资本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罗城仫佬族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的机制构建

为突破仫佬族文化资源资本化的困境,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实现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以提高仫佬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构建相应的文化资源转化机制已经成为一种必定。

(一)建立资源整合机制,加大资源整合力度

仫佬族文化资源丰富,对文化资源进行资本转化应当建立在调研、评估、规划和整合重组的基础上。重点是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深入民间,加大对仫佬族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文学艺术和民间工艺等资源的收集整合力度,这种整合可以起到两方面的作用。第一,发掘出仫佬族文化资源的差异性。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资源没有独特性,没有区别于其他文化的异质性,那么这个民族的文化资源就缺乏竞争力,也就无法实现文化资本的转化,无法得到别人的认同。第二,政府可以对整合了的文化资源建立相应的文化资源数据库,对文化资源进行一次地毯式普查、登记,并分类、整理、出版,建立以照片和光盘为主的影像档案及资源数据库。建立文化资源数据库的好处在于不仅可以对资源进行统计,它还具备存贮、检索、应用、管理、发布技术和跨平台应用的功能,可以快速、准确、有效地把文化资源的内在价值发掘出来,形成一系列有价值的文化成果,包括各类影视系列、宣传片、文学作品和画册等。如此一来便能很好地实现仫佬族文化资源资本的转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二)引进市场机制,加大资本投入,形成产业链

市场机制是一切经济活动最突出的要素,文化资本属于文化经济活动的范畴,文化资源要想转变为文化资本是离不开市场的运转的,在这当中要特别注重两点。首先,在文化资源的转化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是资本的投入。仫佬族在实现文化资源资本化的过程中必须加大经济资本的投人,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商业资本和文化资本的联合,扩大社会资本,逐渐转变以政府参与投资为主体的模式,使投资渠道转向社会化论文导读:越长,产业的抗风险能力越强,产业的生命周期就越长,产业的利益效应就越大。仫佬族在找准主打产品后,应多角度、宽领域、深层次地挖掘、打造相关的衍生产品,形成上游挖掘、中游拓展、下游延伸的独具特色的产业链。例如,可以利用举办“依饭节”(依饭节为仫佬族特有的节日,活动以祭祀为核心。通过祭祀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和民间化,形成全方位、多元化、多形式的融资渠道。其次,形成产业链。一般来说,产业链越长,产业的抗风险能力越强,产业的生命周期就越长,产业的利益效应就越大。仫佬族在找准主打产品后,应多角度、宽领域、深层次地挖掘、打造相关的衍生产品,形成上游挖掘、中游拓展、下游延伸的独具特色的产业链。例如,可以利用举办“依饭节”(依饭节为仫佬族特有的节日,活动以祭祀为核心。通过祭祀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把仫佬族服饰、舞蹈、音乐、手工艺品、书画、摄影和美食等方面的项目形成产业链,一起推出市场。再如,在仫佬族旅游业的发展上,可以把名人文化、建筑文化、民族风情文化和自然风光等文化资源结合起来,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一条特色强、效益好、有影响力的产业链能很好地推动仫佬族文化资源的资本化,达到1+1>2的效果。

(三)树立人才机制,培养文化传承人

传承人是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培养文化传承人对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传承尤为重要,因为非物质文化资源不像物质文化资源那样有所依据,非物质文化资源通常只有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得以传承。仫佬族当地政府机关,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树立人才机制,切实加强对文化传承人的培养,组织相关部门在年轻一代或者学生当中举办手工技艺培训班,进行手工刺绣、编织和煤砂罐制作等方面的培训。实行杰出人才评选制度,通过表彰、给予一定物质奖励的方式肯定和鼓励优秀传承人才,最大限度地调动被传承人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此外,还要有计划地选拔、培育新一代年轻传承人,通过让老一代传承人以老带新、言传身教的方式把所掌握的精华传给下一代,以保证仫佬族文化的传承永不停歇。

(四)建立文化创新机制,打造文化品牌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消费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物质产品中文化含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不再是解决温饱理由的手段,而是已经逐渐成为某种文化宣言,一种能够表达个人价值观、彰显个性的策略。因此,仫佬族要想成功地实现文化资源的资本化必须重视创新,找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契合点,通过将古建筑遗址、文化习俗、宗教礼仪、历史名人和文学艺术等因素创新组合,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翻新和重现仫佬族文化资源,以此打造特有的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