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谈经济发展中GDP情结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495 浏览:128975
论文导读:大产业,明确若干千亿元、百亿元产业为发展重点,主要目的还是为了GDP的增长;三是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手段上,还是主要靠资金的高投入和资源的高消耗来推动GDP的高增长。这种惯性思维和思路,一方面会影响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大方向;另一方面,还会降低转型升级的成效,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GDP情结下的经济发展困境

总书记在2013年6月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再也不能经济发展中的GDP情结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多年建立起来的对GDP的深厚情感,是难以在短期内化解的。这种GDP情结,无疑也会在经济转型升级中阻碍思想观念的更新和工作思路的转变。

一、经济发展中GDP情结的滋生

GDP情结,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地方官员追求GDP指标的偏好行为和特殊情感,既追求GDP指标的高数字,也追求GDP指标的高增长率。
在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GDP的概念还较为陌生,衡量经济建设的成就,用得较多指标是工农业生产总值和一些主要的物资产品指标,如粮、棉、油的产量,钢材、水泥、棉布、化肥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逐步由产品短缺转向产品剩余,紧缺物资的魔力逐渐褪去,主要工农业产品的指标也不再那么耀眼了。一方面,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指标已经难以有效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成就了;另一方面,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需要通过相应的经济指标来反映,GDP就“毅然”地扮演起了这一角色。由于GDP指标能够反映经济增长的特殊功能,以及各地普遍追求经济高增长的政绩导向,GDP的地位愈加显赫,在所有经济指标中其作用“一股独大”。最终,也培育出了一些领导干部的GDP情结,并不断得到强化。在时下的诸多场合,官员们无论是介绍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还是畅谈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成就,首先介绍的就是GDP指标;无论是党代会、人代会对工作成绩的总结,还是其他工作会议对全年工作的回望,首先总结的也是GDP指标及其增长。可见GDP情结无所不在。

二、经济发展中GDP情结的消极作用

就GDP情结本身来讲,对经济发展既会产生积极作用,也会产生消极作用。改革开放初期,在党的中心工作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过程中,GDP情结不仅推动了经济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而且也强化了各级领导干部的经济建设意识。但是,随着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浓厚的GDP情结也会产生一些消极作用。

1.政治色彩下的高成本增长

政治工作突出社会效益,可以不讲究成本;而经济工作却必须突出经济效益,讲究成本,遵循经济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确立后,地方年度GDP增长指标的政治属性不断得到强化,并逐步成为首要的政治任务。
当GDP增长的任务穿上了“政治”的“金色紧身衣”后,工作中就有可能不顾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甚至违背经济规律,来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任务。有些地方为了追求GDP的高增长,突出招商引资,对GDP生产大户(企业或项目)给予各种优惠条件,土地资源优惠使用,环境污染可以容忍,劳动用工可以违法,甚至以动用政府行政资源和公共财政资源来承担应由企业自己承担的管理成本、用工成本等,以至于损害社会发展整体环境。其结果是虽然实现了GDP的高增长,但却有可能是低质量的增长、不可持续的增长。

2.政绩导向下的经济发展水分

GDP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自然也是考核工作的主要内容,这也使得GDP指标成为地方官员政绩的主要指标,直接或间接地与地方官员的利益相关。因此,对地方官员来讲,追求GDP的增长也就有了更加强劲的内在动力。
尽管从到地方各级政府,对年度GDP指标的制定往往带有指导性,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市、县、乡(镇)各级政府对GDP的增长率却层层加码,使得GDP的增长指标成为具有指令性的任务,并得到全面完成。下一级政府必定是超过上一级政府的GDP增长幅度,各级地方政府必定是全面超过全国的GDP增长幅度,在所有的经济发展指标中,唯有GDP指标是所有下级地方政府年年都超过上级政府的指标并得到全面完成。一旦GDP的增长难以完成,少数干部甚至不惜通过统计数据的“注水”来实现,以至于出现各级地方的GDP统计总数(之和)大大高于国家的统计数据。这种政绩上的“兴奋剂”行为,一直得到上级的默认甚至鼓励,由此可见GDP情结之深,同样对经济健康发展有着很深的危害。

3.思维惯性下的转型思路障碍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要求,这也是弱化经济发展中的GDP情结。但是,地方政府在推进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工作中,还是表现出较强的围绕GDP增长的惯性思维。一是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目标中,还是将GDP的增长作为首要的指标;二是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思路上,突出强调做大规模、做大产业,明确若干千亿元、百亿元产业为发展重点,主要目的还是为了GDP的增长;三是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手段上,还是主要靠资金的高投入和资源的高消耗来推动GDP的高增长。这种惯性思维和思路,一方面会影响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大方向;另一方面,还会降低转型升级的成效,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GDP情结下的经济发展困境

GDP情结有利于强化经济工作中心意识,但它对经济发展并不都是积极的正向作用,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模式对GDP情结有不同的期待,过度追求GDP增长的情结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带来一些困境。

1.各类资源消耗的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高速增长,也造成了资源的高消耗。由于各个地区资源禀赋的不同,经济发展中所遭遇的资源困境也不同。以苏北H市为例,目前经济发展中资源的困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矿产资源的困境。H市曾经拥有较为丰富的芒硝矿资源,由于对矿产资源偏重开采、粗加工,同时以竞争促销,一方面,使得矿产资源利用的产业链不长,低端产品多,高端产品少;另一方面,也使得矿产资源消耗较快,可持续发展后劲不强。原本较为乐观的以芒硝矿资源支撑的产业,仅仅20多年的开采,就面对资源枯竭。
土地资源的困境。GDP的增长,需要引进工业项目和土地资源的支撑。由于多年来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依赖和过度征用,使得H市土地资源极为紧张,许多项目因为没有土地指标而难以落户,直接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在市、县(区)的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土地指标使用“寅吃卯论文导读:
粮”,甚至是“十二五”的土地指标也已提前用完;二是大量乡镇工业集中区的新建项目,有的根本就没有土地指标,今后也难以补办土地指标。土地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环境资源的困境。在30多年的经济发展中,环境保护总体上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地表水质、空气质量都呈现下降状况,恶性污染事件也多次发生。H市在以矿产资源为主的产业发展过程中,一度对环境产生较大的破坏,不论是地表的环境保护,还是地下的环境保护,都难以乐观。

2.投入与产出低效的困境

以苏北某市为例。长期以来,该市GDP的增长,在某种程度上主要靠大投入来推动,使得投入与产出的效益越来越低。据该市统计资料显示,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每投入1元,2001年的GDP产出是2.12元,2005年的GDP产出是1.69元,而到2010年GDP产出只有1.19元;在“十一五”经济发展中的GDP情结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期间,城镇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每投入1元,GDP的产出在2006年是2.21元,2010年是1.65元,2012年只有1.54元。

3.经济健康发展的困境

长期的GDP情结,也使得经济的健康发展受到影响,整个社会变成了一个GDP的“制造机器”,经济发展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亚健康”状态。
GDP增长中的招商引资依赖症。多年来,招商引资成为最重要的任务和指标,全民招商风靡一时,为了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各种手段用尽,各种好话说尽。外出招商引资的干部,在高压政策之下,实在难以完成任务,就签一个假的招商引资协议,回去交差。频繁举办各种招商投资说明会、洽谈会、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以表示招商引资的成就,还要汇总宣布招商引资数额达到多少亿元,有些项目重复签约,不断放大政绩。结果是每年的招商引资数额巨大,以至于领导者自己也不相信,但却还要坚持去穿“皇帝的新装”。
GDP增长中的房地产业依赖症。房地产业不仅是GDP大户,还是推进城市化的主力军。然而,当今的房地产业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健康发展最大的安全隐患。整个“十一五”期间,国务院都在不断地调控房地产业,出台的政策比其他产业的调控政策都多,可调控效果却微乎其微,这种失败的状况在所有的产业中也是独一无二的。房地产业的调控失败,固然有政策内容的有效性因素,但也有各级地方政府执行政策的“下有策略”因素。由于房地产业对GDP和地方财政的巨大“贡献”作用,各级地方政府为了保持GDP的增长,并不希望本地的房地产业受到调控,而是希望房地产业进一步发展,甚至还存出台一些变相鼓励房地产业发展的地方政策。可以说,地方政府为了保持本地区GDP的增长,普遍地存在着对房地产业调控政策的“下有策略”,这也是房地产业调控政策屡遭“滑铁卢”的重要因素。
GDP增长中的统计手段依赖症。如果GDP的增长还难以达到地方领导的期望标准,最后的手段就是通过统计数据的调整来实现GDP的“高增长”。这种追求政绩的“兴奋剂”行为,不仅说明发展经济的能力有限,手段不足;而且也说明发展经济的思路有限、作风不实。长期以来,“兴奋剂”行为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并且也没有一个干部因为这一“兴奋剂”行为而受到处罚,甚至“官出数字,数字出官”,这足以说明经济发展的困境。

四、GDP情结的淡化与突破

只要是发展经济,就不能不谈到GDP,就无法回避GDP。理由不在于否定GDP,而在于如何正确地看待GDP,摆正GDP的位置,淡化GDP情结,突破对GDP的过度追求。

1.从考核的视角需要摒弃短期行为

绩效考核是推动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管理手段。从绩效考核的期限来看,可以分为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短期绩效具有显现性和易考核的特性,在GDP中能够得到及时的反映;长期绩效具有隐蔽性和难考核的特性,在GDP中有时难以反映出来。高速增长的GDP总数,只能够反映当前的绩效情况和短期绩效,只有对GDP数据的结构进行分析,如,GDP中高科技产业的GDP数据占比、节能环保产业的GDP数据占比等,才能反映长期绩效情况。长期以来,在工作绩效考核中,重短期绩效的考核,轻长期绩效的考核,也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短期行为和GDP情结。因此,淡化工作导向中的GDP情结,需要在考核中改善以下三点。
肯定GDP中的长期绩效。在考核工作中制定长期绩效GDP和短期绩效GDP的标准,对GDP的构成进行详细的分类,提高长期绩效的权重,降低短期绩效的权重,建立长期绩效的考核导向。
否定GDP中的负面绩效。在GDP所反映的绩效中,无论是长期绩效还是短期绩效,都有正面绩效和负面绩效。在长期绩效中,以GDP数据反映的负面绩效有时是难以认定的,需要时间的检验;而在短期绩效中,以GDP数据所反映的正面绩效和负面绩效都比较容易认定,特别是一些形式主义、短期行为的GDP,统计数据上“注水”的GDP,环境污染型和资源消耗型的GDP,连广大群众都能辨别,更不用说负责绩效考核的“精英们”。皇帝没有穿新装,并不只有街上的小孩才能看出来,大臣们实际上早已心知肚明。对GDP中的负面绩效,不应当只作为零绩效,还应当作为负绩效实行责任追究。
建立GDP的“兴奋剂”查处机制。“对党忠诚”是入党誓词的重要内容,“诚实守信”是公务员的基本要求。在统计数据上为政绩“注水”,已经突破了党员和公务员的底线,是对党不忠、对人民失信的行为。对此,应当建立绩效考核的“兴奋剂”查处机制,对政绩“注水”的官员,像国际奥委会查处兴奋剂运动员一样毫不留情,并实行责任追究终身制,一经查实,撤职罢官,追回荣誉,取消待遇,禁“官”禁“权”。

2.从发展的视角需要提高投入产出效益

经济的发展、GDP的增长,离不开资本的投入。实现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不只是资本的投入,还需要提高资本投入的产出效益。对社会资本来讲,由于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投资者会自觉地追求投入的产出率,提高资本的投资效益;而对于政府来投资讲,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会比私人资本弱化,有的领导干部为了追求短期的政绩,会忽视投入的产出率。因此论文导读:
,提高投入产出效益,需要创新政府的投资管理机制。在市、县(区)经济开发区和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中,习惯于用“筑巢引凤”来吸引外商投资和项目落户,这种措施在“巢”少“凤”多时,容易吸引外商来投资,如果在“巢”比较多甚至是“巢”多“凤”少时,就会造成“巢”的闲置和浪费,形成高投入低产出。因此,需要改善筑“巢”的资产投资管理机制,利用“资产池”等管理策略提高投资效用。

3.从市场的视角需要发展优势产业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首要的是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而不是GDP的增长,不仅要发展主导产业,更要发展优势产业。主导产业只是目前GDP量的贡献度较大,不一定就是优势产业,不一定就有市场竞争力。今天的主导产业,很可能在几年后,由于市场的竞争和投资者的战略目标转移,变为非主导产业,甚至是次要产业。而优势产业是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不仅能保持目前对GDP的贡献,而且能扩大今后对GDP的贡献,甚至从次要产业发展为主导产业。
一些城市通过引入富士康等企业,使IT产业成为GDP的贡献“大户”和主导产业。但这些企业主要是代工企业,生产过程的科技含量并不高,而吸引IT产业投资的主要优势是廉价的土地资源和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一旦这些资源优势没有了,IT代工企业的投资者必定会将产业转向经济更不发达的地区、甚至向国外等劳动力成本更低地区转移。主导产业也就成为“飞鸽牌”了。优势产业才有可能成为“永久牌”产业。

4.从环境的视角需要强化节能环保

GDP视乎意味着财富,因此,经济的转型升级,需要GDP的增长。但是,如果没有节能减排,GDP增长越多,就意味着CO2的排放越多,排污越多,污染也越大;如经济发展中的GDP情结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果没有环境保护,即使我们的身边都充满着GDP,没有了清水溪流、青草鲜花、清新空气,有的只是GDP带来的满天雾霾、混浊污水、枯草败花,那么,GDP对我们还有什么作用呢?!

5.从社会的视角需要实现共同富裕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根本的目的是实现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因此,推进经济健康发展、实现转型升级,就不能只是追求GDP的增长,而是为实现共同富裕服务。人均GDP无法反映人们的生活状况,即使大多数人的收入在降低,人均GDP也可能在上升。GDP关注的是一个国家的生产,而不是收入。它不反映环境的恶化或者资源的消耗。拉美国家的历史教训、中东国家的动乱现实,充分说明只有GDP的增长而没有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其结果必定是两极分化、腐败盛行、社会动荡、经济倒退、政府垮台。
(作者单位:淮安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
责任编辑:浩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