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联系生活实际,实施有效教学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560 浏览:32835
论文导读: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深思与探索。”现实生活既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学习数学的归宿。数学与生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数学理由、探究数学理由,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让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快乐学习、活学活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借助生活经验,引出数学理由

数学来源于生活,它的身影存在于生活的每个角落。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之中,他们通过多年的学习、生活,在自己的头脑里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储存了许多生活知识,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又充满好奇。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抓住学生这种好奇心,充分利用他们的生活经验引出数学理由,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理由来源于现实生活,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求知,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之中。
例如,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一上课,我看了看学生,然后说:“今天咱们班有位同学坐得可精神了!他是谁呢?他就是坐在第三组的第4个同学,你们看看他是谁?”学生笑着回答后,我又说:“我刚才是给这位同学确定了位置,所以你们马上就说出来了,你们在哪里还遇到这种相似的情况呢?”学生说,在看电影的时候要根据几排几号入座。我说:“对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确定位置。”这样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引出数学理由,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有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2.创设生活情境,感受数学乐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另外,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他们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当学生发现,呈现在自己面前的理由是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他们就会以积极的心态去探究、深思、分析和解决。否则,他们可能就会对数学的学习感到陌生和畏惧,影响学习的效果。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让学生在情感高涨和欢欣鼓舞中学习,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我首先给班上的四个大组分别命名为春、夏、秋、冬,然后要求每个大组按四季更替喊出自己的组名,学生兴奋地喊“春、夏、秋、冬,春、夏、秋、冬……”从周而复始的四季更替中学生初步感知了“循环”的作用。接着我问:“像这样的例子,你们还能举出一些吗?”有的学生说:“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不断重复。”有的学生说:“钟面上的分针一圈一圈不停地转。”还有的学生说:“每个星期都从星期一、星期二……到星期日,然后又重复。”我说:“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就是循环,生活中经常出现循环现象,那么数学中有没有‘循环’现象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理由。”通过创设情境,学生仿佛不是在上课,好像是教师领着他们在玩,很自然地理解了“循环”的含义。

3.模拟生活实践,探究数学规律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深思、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知识来源于人的实践活动,实践是一个大课堂,数学规律的探索往往离不开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我们常常通过模拟生活实践,再现数学家发现数学规律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探究数学规律,掌握数学知识。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植树理由(两端都种)”时,我出示一幅学生熟悉的校园小路示意图,让学生给校园小路提出绿化方案。进而引出理由:怎样种树?共需准备多少棵树苗?经过讨论得出:在全长60米的校园小路一边植树,每隔10米种一棵(两端都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然后让学生用画图、摆小棒等形式模拟种树,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从而得出:棵数=间隔数+1。再请学生扮演小树上台表演,进一步理解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整个过程完全是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4.回归生活实际,提高数学能力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曾说过:“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其中的一个教学目标是:“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理由和提出理由,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理由,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力求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和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理由,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和策略去解决数学理由,在解决现实生活理由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只有运用才能被学生真正地掌握,也只有在实践中运用才能体现其价值。通过解决生活中的理由,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数学能力。
例如,学习“元 角 分”后,可以让学生做“争当优秀营业员”的游戏,通过模拟生活中的购物情境,让学生回归生活实际。把学生分成几组轮流做营业员、顾客,比一比哪些营业员的账目清楚、分文不差,最后评出优秀营业员。这样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兴趣盎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又如在教学了“利息”之后,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亲自把压岁钱、零花钱存入银行,并根据自己存款的形式和时间,算出到期时能得到多少利息,在生活实际中进一步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让学生学有所得。
(作者单位:长汀县城关东区小学,福建 长汀,366300)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qnjyyjxlw/lw27277.html上一论文:分析《小学音乐课教学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