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谈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有效教学情境创设对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325 浏览:13218
论文导读:
摘要:品德与生活课程在新课改中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呈现在我们面前,新课程更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儿童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受到道德品质的教育。教学中课堂面貌和教学形式虽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源于教师本身的理念和行为的理由,导致了课程教学的“低效”甚至是“无效”。本文着重对有效教学情境创设进行探索。
关键词: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有效教学;情境创设;策略策略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推动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门课程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注重通过活动推动学生的发展。但事实上这门课的很多教师对活动教学存在着一定的迷惑。随着建构主义和情境认知理论的发展,教学情境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学者和教师的广泛关注。
教学情境材料是指教师为使学生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能更有效地获取文本知识与提高能力、素养而提供的呈现材料。教学情境是指老师在教学过程上创设的情感氛围或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场景。创设情境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新颖、可行、开放的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深思、探究、合作、体验,培养情感,实现道德品质内化,推动学生综合性发展。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

只有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一)品德与生活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师德。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主要教育功能是育人,课程的性质属于德育课。因此作为一名德育课教师,必须具有优秀的人格品质,必须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只有具备了较高的道德素质,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响学生,可有的教师不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有的教师自己的价值观就不正确,课上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还有的教师从心里就歧视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这样的教师怎么能教育好学生。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师德,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效果,品德教师更应该是言传身教并重的楷模。

(二)品德与社会教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它不仅仅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同时也是各种认知、情感、能力的综合。因此,任课教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及时补充教学所涉及到的知识),不仅能处理好各知识领域之间的关系和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即将跨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才能引导学生学习。而且教师要熟悉学生(熟悉学生的生活、熟悉学生的知识和道德情感基础、熟悉学生的所思所想),通过活动体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去,达到认知与情感的综合,才能较好地体现课程综合性的特点,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品德与社会教师要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

品德与社会教材以图为主,图文并茂,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充分体现了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的特点。也给教师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这首先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有较强的教材处理能力,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下,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材进行修正、开发和创造,学会“用教材教”。

二、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共同沟通对话的平台,教师应以饱满的、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方式,导入新课,达到酝酿情绪、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目的。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为师生之间的对话创设条件,主动地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爱护、信任每一个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文化,激发学生对话的和热情,努力为学生创设好对话情境。

三、找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精心设计导入语

创设引人入胜的导入语,既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好的课堂导入语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找准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衔接点,为新课程的进行牵线搭桥。

(一)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从学生年龄特点来说他们都喜欢听故事,故事陪伴孩子一步步长大,如教学《分享的快乐》一课,就用“僧人与盲人”这个小故事开头引入给学生留下理由:猜猜盲人是如何回答的?设下悬念,激起学生读书的,学生很自然地打开书想知道答案。

(二)俗语导入,揭示主题。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主题,利用学生熟悉的俗语导入新课能一语道破天机,直奔主题,切入新课。如《我的自画像》一课的主题是每个人都各有特点,感受大家的不同给集体生活带来的丰富多彩,老师说:“古人云: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生活中的你我他该如何相处,友好相帮呢?”学生就此话题展开讨论,揭示主题。

(三)游戏导入,丰富生活。

在教学《不一样的你我他》一课中,可通过“填树叶”这一游戏导入的,课前画好一棵没有树叶的大树,做了一些树叶发给学生,让学生在纸树叶上写上自己或同学的两条突出的优点,写完后贴在大树上,学生欣赏自己作品的同时引发深思:为什么光秃秃的大树,会变得如此茂盛呢?从而使他们意识到:正是由于每个人的独特性,才有了丰富的班级生活。

(四)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老师们在创设引入情境要做到课件新鲜、活泼、生动、有趣、既引人入胜,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才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才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心。在教学中,常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漫画情境、疑问情境、小品情境、论辩情境等各种形式作为导入情境的手段。这样,拓宽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渗透了环保教育。

四、巧用活动体验策略创设有效情境

活动体验就是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性的活动,使他们从中获得亲身感悟和心理内化,从而深化认知、陶冶情操和增强能力的教学策略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有效教学情境创设的对策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

(一)科学设计,量身订做。

这里所指的活动设计分为三种情况,即操作设计、部分设计和自行设计。操作设计就是教材中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活动的内容和要求,教师只要把书面的材料变为可以实际操作的方案就行了。部分设计就是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对原来教材中的活动要求做部分的调整、变动、补充。自行设计就是教师创造性地围绕教学目标,自论文导读:
己设计的实践体验活动。如笔者在执教《多少人为了我》(三年级上)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劳动者的辛苦、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于是设计体验活动——学生模仿农民弯腰插秧的动作,体验农民劳动的艰辛。接着引导学生了解大米的生产、销售过程。进一步感悟农民不容易,农民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到推及任何物品者都来之不易,激发起学生对劳动成果的珍惜之情。

(二)精心组织,抓好落实。

有了科学的活动设计,要把它落实于教学之中,取得预期的效果,还需要精心的组织。这里包括活动前的充分准备、活动中的管理指导和活动后的清理复位。
活动前的准备,有知识准备、器材准备、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等。知识准备是指某些活动在开展前应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可以通过实地调查、查阅图书、上网浏览等方式,了解活动中需要的一些必备的知识,对活动有个初步的认识,这样在开展活动时就可以有的放矢,把握重点,提高效率。思想准备主要是指活动前要先启发学生对参加活动的兴趣,向学生说明活动的目的和要求,让学生知道并乐于参与,这样他们才能在活动中充分显示出积极性、主动性。组织准备是指在活动前要确定组织形式,是按小组进行,还是按班级进行;是以队组织形式出现,还是以学生社团的形式出现;是教师指定小组成员还是学生自由组合;等等。同时,要做好小组的分工,选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有效教学情境创设的对策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好负责人,其他成员也各有任务,各有职责。事先分工明确了,活动时才能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大家都出力,个个有体验。

(三)引导体验,达成目的。

活动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体验,所以引导好体验是活动体验策略很重要的一环。在开展体验活动后还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由于表达有深浅、角度有不同,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启发,实现共享。

1.体验自然情境。

在《品德与生活》第3册第二单元的主题二“我家的家规”中有一个小豆豆很晚回家,爸爸妈妈苦苦寻找,甚至报警求助的故事。教材受篇幅的限制只展现了几幅图画和简短的人物对话,如果在课堂上只是简单地带领学生读读故事并不能使学生领悟到爸爸妈妈的焦急、慌张的心情和寻找儿子时所遇到的困难。我在教学中为这个故事创设了自然环境,使许多学生感受到了父母的不易。

2.体验家庭生活情境。

家庭生活是二年级学生主要的生活经历。新加坡的公民教育把对二年级学生的生活范围由一年级的“家庭”逐渐引向“邻里交往”,而家庭生活教育仍然在不断地加强。《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也要求本学科的教学的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由此可见,家庭生活情境也应该是品德与生活教学创设情境的重要领域。
《品德与生活》第4册第三单元“发现有趣的变化”这一课讲了奇妙的气、和光做游戏、水爬高了这些自然科学知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如果直接讲这些科学知识就显得太单调乏味了,为了从学生生活入手,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一个家庭生活的情境:小明喜欢写日记。有一天,他写了一篇日记,但不想让任何人看到。于是他决定把这篇日记藏起来。藏到哪儿呢?小明环顾四周,他决定把日记塞进空玻璃杯,然后藏在鱼缸里的假山石后面。这样,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创设生活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

3.体验童话情境。

儿童的生活充满了幻想。他们爱看动画片,喜欢一个个逼真的童话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美丽的、奇幻的童话情境,让学生在童话的大世界里尽情地活动,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道德体验。
(1)创设卡通人物。
在讲一些只是性较强的内容时,如果老师直接讲知识,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不爱听。可是一些知识又必须要讲,这时候我通常采用换一个“主讲人”的策略。我从中推出,把讲授知识的任务交给一个卡通形象去完成。
(2)借助学生喜爱的动画片中的人物。
经调查,我校学生100%喜欢看动画片。我正好可以利用动画片中的情节和人物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学习。
在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淀粉变色”一课中,我创设了一个名侦探柯南破译密信的环节。由此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指导学生认识碘酒的性质做准备。学生在此情境中把自己当成了著名的柯南大侦探,迅速地进入情境,很有兴趣地开始了自己的研究。由此可见,适合儿童生活的教学情境能够很快地使学生进入探究的状态。

4.体验校园情境。

一、二年级学生每个工作日的大部分白天时光都在校园里度过。校园里的活动占据了学生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在课堂上,教学活动进行当中,把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展示在学生面前,既能吸引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关注,又能将所学知识以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因此,创设校园情境也是品德与生活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
在讲《品德与生活》第1册,在讲“节约水和电”这一课时,我把学生洗手时把水流开得很大和很小时的录像播放给学生,学生很快就发现了理由,而且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

(四)落实延伸,巩固内化。

活动体验不是一次完成的,而要长期反复进行,因此,活动的延伸就一定要落实。可以紧接着课内的活动在课后进行拓展或加深;也可以是把教材中出现过一次的活动在课后多次反复进行;还可以与学校常规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结合进行,把课内的有关活动延伸到课后,作为经常性的活动持续开展;等等。

四、活用对话教学策略创设有效情境

对话教学就是在平等的教学中、尊重信任的氛围中,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相互对话,在师生经验共享中创造知识和教学作用,从而推动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形态。因此,对话是师生通过平等沟通,主动而富有个性精神地认识生活以及教材的活动。在对话中,学生被充分地视为具有独立生活见解的个体,教学则成为真正构建道德认知的过程。这样,学生对生活的讨论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他们因此而由衷地、现实地认识生活,并提高道德认识和行为能力。

(一)搭建平台,实施对话。

“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搭建开放互动的对话平台,会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发散,胸襟列加宽广,创意更加涌动,参与意识也更加强烈。可以组织辩论,也可以进行模拟演练等为学生搭建对话平台。

(二)抓住生成,论文导读:

组织对话。
课前预设与课中生成是师生其同完成的创造性活动,课前预设必须有很强的情景性和开放性,教师需要根据掌握的学情,加上自己的经验进行构思。课中的“生成”不是没有导向的自然生成,而是有方向、有目标的价值引导下的自主建构,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灵活实施预案来推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的对话互动,从而构建新的认识,新的经验,新的情感的过程。

(三)解读文本,关注对话。

文本具有不确定性,同一文本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从某种作用说,文本的作用只有通过读者才能充分建构。因此,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是“品德与生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生面对文本,不是单方面吸收文本所负载的信息,而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真诚面对,相互渗透。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文本超越了自身,是因为渗入了读者的作用;读者超越了自身,是因为接纳了文本的作用,扩大了原来的视野,又回到了自身,成了一个新我。因此,在这样的对话中,教师要走出“教材至上”,而视教材为“新的活体”,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与课文直接对话。让学生通过自主的言语实践活动,走进文本语言的深处,体验文本的情境和情感,在人与文的“对话”与碰撞中生成带有个性的色彩的思想与言语。

五、适度用信息技术应用策略创设有效情境

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策略融入教学的各个层面,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系统地加以考虑,使学习内容的组合更加合理、清晰,教学结构设计更加优化。波士顿儿童俱乐部前行政经理伯格曾有这样一语录:品德是要抓而不是要教育的东西,这也就是说“人的品德会受所处环境的影响,因此,抓品德教育的一个有效策略就是把你自己或你的孩子放到某一个环境中,以培养你所期望的思想品德和习惯。”而信息技术的科学应用,恰好可以解决“品德与生活(社会)”部分教学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远的难题。

(一)正确运用,增强兴趣。

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多种途径和方式,但不管何种方式,在引起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上,信息技术应用策略都具有很大的优势。许多信息技术资源具有可视化和互动性的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品德与生(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乐于接受的情境中,必定会激发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

(二)课件呈现,创造情境。

教师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或其他多媒体制作工具,编制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能够增强学生的直觉感官认识,为学生创设了强烈可感的教学情境,更利于学生思想情感的激发以及思想感悟。如笔者在执教《可爱的祖国》(二年级上)时,学生凭已有的生活经验无法感知祖国山河的壮美、科技的发达、人民的伟大,因此,教师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利用大量的典型图片展现祖国的物富民丰、山河壮丽、科技进步、人民的智慧。学生在观看后,由衷发出这样的感慨:“我们的祖国太棒了!我真为我是一个中国人骄傲!”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六、发挥图片优势,创设声情并茂的情境

精彩的有说服力的图片也能直接刺激学生视觉,充分调动最直观的享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祖国山河水》的第二课《》一课时,对于农村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有效教学情境创设的对策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的孩子来说不可能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我充分利用家乡资源把我去望天鹅旅游时拍的图片进行了整理,又在网上搜集了一些九寨沟风景、吉林雾淞、黄山四绝等图片,配上音乐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祖国的山美水美,我的家乡更美。
总之,儿童生活的现实性,决定了品德与社会教学应该关注和反映儿童生活的真实性。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紧扣教学目标,想方设法去创造符合儿童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孩子们自主探究,合作发现,培养生活能力,提高道德水准,做适合于现代社会需要的小主人。
参考文献
[1]文海山.《新课标下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当代教育教学理论研究》,2009.03.
[2]石国利.《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目前状况及策略》《新时代教师》,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