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素质培养途径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818 浏览:12375
论文导读:二、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大学生素质培养模式的基本构架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高校大学生素质培养模式,包括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途径、培养效果评价和培养效果反馈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培养目标是模式构建的根本指导原则。通过素质培养使大学生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提升内在素养和品格,加强大学生的创
[摘 要]本文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要求,从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途径、培养效果评价以及培养效果反馈五个方面构建了高校大学生素质培养模式,着重阐述了培养途径的具体内容,为提高高校大学生素质培养水平提供有力保证。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计划;素质培养;培养途径
 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大学生素质培养途径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 一、引言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与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紧迫要求,为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教育部提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本文试图通过对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素质培养模式研究,确立大学生素质培养目标、内容,明确高校大学生素质培养定位;重点通过拓展培养途径,搭建科学的教学平台和多元化的实践平台,为提高高校大学生素质培养水平提供有力保证。

二、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大学生素质培养模式的基本构架

基于“卓越工程师” 计划的高校大学生素质培养模式,包括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途径、培养效果评价和培养效果反馈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培养目标是模式构建的根本指导原则。通过素质培养使大学生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提升内在素养和品格,加强大学生的创新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根据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通用标准,将卓越工程师的素质培养内容概括为五方面,即科学文化素质、人文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和能力素质等。卓越工程师的素质培养,主要通过教育教学体系和高校企业社会实践体系两条途径进行。培养效果评价的目的在于对高校大学生素质培养的效果进行量化考核,通过评价结果的分析发现素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理由和不足,以便及时调整和完善。卓越工程师的素质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效果的反馈是确保系统向正确方向运转的重要环节。该机制的建立及顺利运转,对高校提高大学生素质培养质量、完成素质培养目标具有重要价值。
在卓越工程师的素质培养模式五项内容中,培养途径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将在后面着重加以阐述。

三、基于“卓越工程师” 计划的大学生素质培养途径

实现大学生素质培养目标要通过教育教学体系和高校企业社会实践两大体系。教育教学体系是“卓越工程师”计划中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途径,而高校企业社会实践体系是“卓越工程师” 计划中能力素质、人文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培养途径。

(一)教育教学体系

教育教学体系是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大学生素质培养模式中的核心环节,分为教育环境、教育师资、教育过程三个模块。
1.教育环境。从组织管理体系软环境上,学校成立“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和素质教育专门工作组。领导小组负责科学设计和部署各阶段的建设任务,提供政策、人力、财力保障,督促各部门密切配合与互相协作。素质教育专门工作组负责素质教育项目的实施,就培养目标、培养标准、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实训实习、校企合作、质量保障等方面开展工作。
2.教育师资。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师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工科教师除了要具备高校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教师素质外,还必须具备工程学科需要的专门素质。凡是能够对素质教育有帮助的本校、外校、企业、社会人员均可作为指导教师。在相关领域有卓越建树的学校就该学科领域成立合作平台,该平台为学校提供联合科研攻关项目,为教师提供充分资源进行学术交流。
3.教育过程。改革课程体系,包括人文学科、社会学科、自然学科以及所学工程学科等的核心理论以及分析、解决理由的策略,使学生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具有坚实的基础;将人文教育融入校园生活中,使学生可以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更好地结合,加强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学生情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社会学校家庭环境因素、个性心理因素、网络对学生身心的影响。

(二)高校企业社会实践体系

面向工程、面向实践,是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准则。卓越工程师的素质培养模式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区别之一就是强调实践。高校、企业和社会在卓越工程师素质培养中承担着实践教学、工程训练和社会锻炼等任务。
1.工程实践中心、实验室学习环节。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是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展的工程人才培养的综合平台。由高校和企业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制定目标、设置课程、组织实施和质量评价等各个环节。依据具体目标,设置以实践环节课程为主的实践类项目,使学生具备基础的科研能力。开发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强的实验项目,主要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企业实习环节。转变以往学生到企业实习只是走走看看的模式,企业将学生安排到一线进行轮岗实习,有利于企业和学生进行双向选择。此外,学校将学生实习环节纳入到培养方案中,设置相应考核标准。学校应设置能力评估测试,来检验学生的实习效果。
3.社会服务实践环节。在“卓越工程师” 计划的大学生素质培养过程中,实践性环节应该与社会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主要可以通过参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社会服务活动等形式,使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应用和检验。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尽早接触社会,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能够了解和熟悉社会对所学专业知识掌握的要求,明确学习的目的,为今后的学习和素质能力培养指明了方向。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素质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社会工程。它不仅涉及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涉及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改革;同时也涉及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应当强化学校和企业的有效沟通,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教学、科研、生产实践结合。实践表明,它不仅需要教育界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只有大家同心协力,才能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推行。
本课题为2011年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JG2011ZD05)资助, 2012年哈尔滨工程大学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省重点课题(GBB1212022)资助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
标准研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
(4):21-29.
[2]林论文导读:健.胜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科教师队伍建设.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1-14.李继怀,王力军.工程教育的理性回归与卓越工程师培养.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3):140-14

2.上一页12

健.胜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科教师
队伍建设[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2
(1):1-14.
[3]李继怀, 王力军. 工程教育的理性回归
与卓越工程师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3):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