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高校生态图书馆建设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329 浏览:14364
论文导读:需求。装修生态化。如室内装修使用无毒、无害、阻燃、保温的装饰材料,保证馆员和读者少受或不受辐射的伤害;在阅览室、走廊等处摆放垃圾分类投放箱,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资源再利用意识。装饰人性化。如在馆大厅、总服务台、书包寄存处、休息区及主通道两侧等,摆放花卉、盆景、沙发等,让人有赏心悦目的休闲阅读之感;
摘要:从分析高校图书馆建设自然生态、文化生态、精神生态和信息生态四大系统入手,引导馆员和读者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观、生态道德观和生态消费观,推进我国高校图书馆事业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生态系统
高校图书馆生态系统是指在高校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图书馆员和读者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先进技术,使图书馆自然物质——馆员——读者充分融合,从而实现馆内的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馆员和读者心灵得到最大的满足。然而,在高校图书馆实践中,图书馆员和读者对生态的理解和认识并不深刻,存在着:生态认识模糊,生态知识欠缺,自然权利认识不清,自律意识淡薄[1]。因此,在现阶段祖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贯彻生态发展理念,建设高校图书馆的生态系统,成为高校图书馆建设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一、建设自然生态系统 营造和谐共生环境

高校图书馆自然生态系统是在图书馆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

1.外部环境

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是高校生态办馆理念的一种外在体现。因此,在建筑设计上,应尽量生态化,既要将古今中外文化与地方特色文化熔于一炉,追求功能、技术、文化、艺术的浑然一体;又要充分利用周围自然生态(包括自然采光、自然能源、自然空气流通等),体现出阳光、绿化和生态意识,力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和谐统一。在建筑模式上,要注重情感化,可以采用无障碍、全开放、大空间的布局,处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达到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可以打造一批动植物古诗词灯箱、楼宇生态画、自然生态雕塑、生态专家学者雕塑等生态景观,给人以生态文化的陶冶和濡染。

2.内部环境

众所周知,现代图书馆内部功能已经不仅局限于文献的保存,而是呈现出了多功能化、更加开放和更加综合的信息传播和人文关怀的信息服务发展趋势。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内部环境建设中,一定要从生态学角度,凸显出:
功能多样化。如增设无线局域网,配备书吧、商店、咖啡厅、开水供应点等,开辟视听资料区域、培训室、报告厅、讨论室、展览厅、多功能厅、录像厅,拓展服务功能,满足读者的个别需求。
装修生态化。如室内装修使用无毒、无害、阻燃、保温的装饰材料,保证馆员和读者少受或不受辐射的伤害;在阅览室、走廊等处摆放垃圾分类投放箱,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资源再利用意识。
装饰人性化。如在馆大厅、总服务台、书包寄存处、休息区及主通道两侧等,摆放花卉、盆景、沙发等,让人有赏心悦目的休闲阅读之感;在地面上铺设隔音地毯、手机设置振动警示语、电子阅览室配备耳机等,降低噪音,避开影响他人的阅读;在图书馆入口处放置爱心伞、读者指南、每楼层生态形象指示牌等,以防读者不时之需。

二、建设文化生态系统 培育基本价值取向

2008年《图书馆服务宣言》正式发布,其核心精神是以人为本、信息自由、平等、和谐发展[2]。在高校图书馆建设实践中,本着“社会普遍开放、平等服务、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建设健康向上、协同进步的文化生态系统,在尊重读者需求“自然天性”的基础上,用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培育、塑造大学生,丰富他们的精神内涵,提升他们的文化精神,使他们拥有良好的精神风貌、振奋的精神状态、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文明法制、公平正义、稳定和谐、谅解宽容的和谐校园的基本价值取向。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出现了多元化、多样化的价值取向。而代表广大群众思想与观念的大众文化,已如空气和水一样,全方位地渗入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甚至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主流文化”。然而,大众文化的淡化政治理想和政治信念、宣扬游戏人生的相对主义、推销物质至上的享乐主义、引发实用至上的道德虚无主义、鼓动情绪宣泄的非理性主义等负面效应[3],正潜移默化的支配着他们,转变着他们的意识,影响到大学生理性思维和批判能力的生长,不利于他们自主人格的建构。为此,高校图书馆在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要转变传统的“铁板一块”的道德说教方式,树立大德育思想,构建大德育体系,在尊重大学生自主意识、自主价值选择的基础上,弘扬主旋律,把符合现代文明标准的传统优秀文化、主流文化、精英文化,通过文献、信息、媒体、网络、实践等形式,传递给广大青年学生,使他们通过文化认同转化为价值追求和实际行动,达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三、建设精神生态系统 践行生态道德实践

良好的生态系统需要系统中的每个人共同维护,更需要每个人树立根深蒂固的生态道德观念。高校图书馆只有对馆员和读者进行生态道德教育,使他们的生态道德观念转化为生态道德实践,才能建设精神生态系统。
首先,制订制度,增强馆员的生态道德观念。高校图书馆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对馆员进行适度消费、理性消费、智慧消费和绿色消费的教育,倡导简朴生活,低碳生活。同时,还要制定、实施绿色办公制度、节约型图书馆制度、低碳计划等,并将馆员对环境的信念、态度和行为纳入到馆员的道德评判之中,以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和资源意识。在实际的服务工作中,馆员要凸显人文关怀,珍视人的需要和尊严,营造理解、关爱、宽容、热情、互助、平等的人文环境,使人的、意向、动机、态度和需求得到整体调动,进而把全体馆员的意志和愿望“粘合”在一起,形成群体意识和合力,共同维护和建设图书馆的良好生态环境。
其次,加大宣传力度,培育读者生态道德行为。我们知道,图书馆的活动主体不仅仅是馆员,也包括广大的读者。读者的意识、行为必将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生态系统,影响到图书馆的发展和未来。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要坚持把生态教育、行为习惯引导作为切入点,通过渗透教育、实践教育、环境教育、体验教育等生态体验式教育,营造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生态育人氛围。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要针对读者撕书、开天窗、拿而不借(过去称之为偷书)、破坏桌椅花草等非生态行为及其产生的不良后果进行分析披露,让读者懂得图书馆生态失衡和论文导读:种均衡协调发展状态。一是要构建生态化馆藏。在馆藏资源建设中,应从读者需求出发,对馆藏内部资源进行统一的协调和重组,建设纸质、电子、声像、数字等多元化馆藏资源体系,实现资源保障的最大化、资源内容的特色化、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及资源利用的共享化,最终体现出文献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二是在知识发现挖掘过
生态危机现象与读者行为的紧密关系,引起读者对生态理由严重性的重视,产生强烈的生态忧患意识,并将生态意识转化为自己的道德良心,最终达到读者的言行与馆员、环境、信息资源和谐协调,树立起读者与图书馆共存互动的生态道德价值观。

四、建设信息生态系统 实现信息环境均衡发展

信息生态系统是指信息资源在社会中合理的流动,是各结构要素、比例、输入输出数量等都处于稳定和通畅的状态,也就是信息——信息人——信息环境的一种均衡协调发展状态。
一是要构建生态化馆藏。在馆藏资源建设中,应从读者需求出发,对馆藏内部资源进行统一的协调和重组,建设纸质、电子、声像、数字等多元化馆藏资源体系,实现资源保障的最大化、资源内容的特色化、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及资源利用的共享化,最终体现出文献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二是在知识发现挖掘过程中,要根据服务的内容和加工对象,择优信息资源进行加工分解组织,并通过挖掘等技术,开发科学类、人文类、健康类、生活类、职业类、技能类等信息资源,丰富学生视野,进而达到优化信息资源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的目的。比如我们从海信重组科龙文化博弈中领悟到企业文化的多元化[4],在学生就业指导的过程中,让学生熟悉和把握当前企业文化的特点,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产品型公司”、“客户型”公司、“运作型”公司。通过培训指导,使学生了解多元化的企业文化,从而极大提升其“跨文化适应能力”。再如,通过文献信息、讲座、视频、电视等途径,在学生中开展时尚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成为时尚的“精神贵族”。
五、结语
高校图书馆的生态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结合各自馆情,树立生态文明理念,遵循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断构筑人与自然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高度和谐的环境。高校图书馆生态系统一旦建立起来,我们就将生活在一个和谐温馨的知识公园里(变“知识宝库”、“知识殿堂”为“知识公园”,更贴近群众生活),读者在快乐中获取信息,我们在快乐中工作。
参考文献:
[1]武来成.生态道德教育亟待加强[EB/OL].
paper.jyb.cn/zgjyb/html/2012-09/24/content_78810.htm.2012-9-24
[2]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宣言[EB/OL].
.cn/e.2008-12-13
作者简介:
李献群(1965-),男,现在南阳师范学院图书馆工作。郑州大学图书馆学专业本科毕业。副研究馆员。
(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院图书馆,河南 南阳 473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