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巴河船工号子艺术特征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060 浏览:56724
论文导读:唱歌谣,来减轻肌肉的疲乏,来鼓舞工作的热忱,来集中注意力……”所以人们在平日劳作中,便产生了劳动号子。一、巴河船工号子的分类剖析中华大地水系复杂、河流密布、河流文明高度发达,船工号子的艺术形态丰富多样,其分类的依据和标准各不相同,故其结论也就千差百异。巴河船工号子根据船行方向可分为上水号子和下水号
摘要:巴河船工号子是伴随着船工劳动和生活而产生和发展的一种艺术形式。从巴河船工号子的艺术特征入手,研究巴河人民如何使用音乐来表达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情感,这对弘扬巴河船工号子这种有鲜明特色,独特音调的艺术形式,抒写巴人顽强意志、质朴情感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巴河 船工号子 艺术特征
巴河是四川省境内嘉陵江的一条支流河上的河流,发源于川、陕两省界米仓山南麓地区,流经南江、巴中、平昌、达县、渠县境,至渠县三汇镇,注入渠江,是四川省达州地区的主要河流之一。因流域内山高地险,在昔日陆路交通不便的状态下,只能靠水路运输,上水下水不断来回运输物资,故而其河流周围多船工与纤夫,而他们的劳作又是十分的艰辛。鲁迅先生说:“我们不会说话的祖先原始人,在共同操劳得特别吃力的时候,懂得唱唱歌谣,来减轻肌肉的疲乏,来鼓舞工作的热忱,来集中注意力……”所以人们在平日劳作中,便产生了劳动号子。

一、 巴河船工号子的分类剖析

中华大地水系复杂、河流密布、河流文明高度发达,船工号子的艺术形态丰富多样,其分类的依据和标准各不相同,故其结论也就千差百异。巴河船工号子根据船行方向可分为上水号子和下水号子两大类。按船上工种可分为搬挠号子、摇橹号子、拉纤号子、拖浅号子、烧火号子等。每种号子由于其河流环境、航行条件的差异,导致其节奏、音调、唱词、情绪等各不相同,形成了个性鲜明的不同种类。

1.上水号子

船工划船、纤夫拉纤逆水而上称上水号子。上水号子又包括撑篙号子、扳桡号子、竖桅号子、起帆号子、拉纤号子等,这些都是根据不同的劳动步骤又进行分类的号子。由于是逆流而上,行船困难,特别是到了洪水期,水流湍急,河道本又不宽,加上一些险滩和礁石,巴河就变得更加危险。这时船工们的劳动强度大,操作紧张,这类号子此时所带的实用性就强一些,曲调激昂,节奏强烈,歌词简洁,有时甚至没有歌词,只有如“嗨,嗨哟哟,嗬嗨……”这类的吆喝声,既能协调大家的步调,又能鼓舞大家的士气,集中注意力巴河船工号子艺术特征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以适应闯滩的行船需要。

2.下水号子

当船驶过险滩或顺流而下时,号子变得舒缓,就称为下水号子。下水号子又包括拖扛号子、开船号子、平水号子等。此类号子音调悠扬,节奏舒缓,也是船工在过滩、礁的紧张劳动之后,得以调节身心的一种方式,往往见景生情,即兴自编自唱。

二、 巴河船工号子演唱形式

“号子是人们在劳动中为了动作整齐划一、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发出的吆喝或呼号。这些吆喝和呼号逐渐被四川人民美化,发展为歌曲的形式。”船工们的劳动决定了号子的演唱形式。一般多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方式,由领唱带头,触景生情,随意发挥,与众人合唱遥相呼应,形成了一问一答,虚实相对的形式。丰富了表现力,同时领唱又能够起到指挥作用,协调众人在劳动中的步骤,统一他们的动作和力量,为他们的劳动服务。除此之外,巴河船工们还有轮唱,齐唱,一领几人和的形式,丰富了号子的演唱,鲜活地表现了船工们齐心协力,团队合作的精神。

三、巴河船工号子的歌词特征

1.歌词内容

由于行船过程中水流、航道等的区别,其一路所唱的船工号子也有很大的差别。在滩险岩多、水流湍急之处,其号子一般反映劳动本身,歌词简洁或为拟声词,如渠江三汇的上水号子几乎全由:“幺哦幺哦,幺哦嗬嘿嗬嘿嗬……”组成;在水流平缓、轻松行驶之处,号子的歌词就丰富多彩了,一般是表现巴河各地风情、男女之情?船工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如反映社会生活的,“脚踏石头手扒沙,弯腰驼背把船拉。日晒夜露伴船眠,死里求生泪抛沙”生动形象地道出了巴河船工们艰辛的劳动,悲惨的生活。

2.歌词的修辞

这些歌词中,大量运用了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如“水深不过金盘峡,一颗汗水摔八瓣”这便是运用夸张来表达劳作的艰辛。

3. 歌词的行文格式和衬词

巴河船工号子对于行文格式也没有严格的界定,大多现编现唱,自由发挥。衬词的运用如同其他地方号子一样广泛,同时,又多采用地方语言,如“嘿咗”、“哟呵呵~啰喂”、“喂哟咗”等,使得号子更具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
这些歌词的特征都是在不同程度上为船工们的演唱服务,而演唱又是为他们的劳动服务,或是冲击流、闯险滩的号令作用,或是舒缓情绪,或是表达苦难忧愁,排解忧伤等等。其歌词从不同方面表现了巴河船工的劳动场景、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而这些则正是巴河船工号子歌词的作用所在。

四、巴河船工号子的曲调特征

巴河船工号子流传于河江流域,由于河江的滩头、礁石、水流不同于川江“航道艰险,险滩密布,礁石林立,水流湍急”,与乌苏里江“水情流缓,优雅宁静”的河流特点也相异,从而少了川江号子的高亢嘹亮,乌苏里江号子的婉转轻柔,独具川东地区清新明快、自然质朴、豪迈的风格特点,其独有的河流特点和人文环境造就了其不同于其他号子的曲调特征。沿海船号曲调跳动较大,音域也较宽,川江号子紧张热烈,领腔长大,音调高亢,乌苏里江船工号子曲调多悠扬婉转,而巴河船工号子契合了巴河儿女的精神气质,既浑厚雄壮又清新明亮,既铿锵有力又柔美抒情。同时,号子在发展过程中,还糅合了地方戏曲音乐的唱腔和民间音乐音调,丰富了音乐表现力,更使其地方风味十足。
在上水号子中,领唱的音调多偏向于中高音区,声调爱往上扬,往往还会出现拖腔。曲调随着劳动节奏复杂多变,而号子的合唱部分,或是劳动者的吆喝,或是对领唱者所唱的简单重复,其曲调也常常比较简单而缺少变化。在下水号子中,歌曲往往带有山歌味,音乐性较沿海的强,更富有抒情气质。曲调装饰音较多,采用重复、对比等发展手法。船工号子在曲式上,结构相对简单,音乐材料单一,多为上下句结构,如常见的一领众和形式。但在实际应用中,因为劳动操作是不断重复联合的,有的就把不同形式的号子加以组合,形成固定的套曲形式。

五、 巴河船工号子的节奏特征

《礼记·乐记》中说“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文采节奏,声之饰也。”由此可见,节奏是音乐作品中重要的表现手段。在不同地区,不论文导读:文内涵与寓意研究.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2,(03).上一页12
同形式的号子中,虽然通常采用一领众和的方式演唱,但其节奏根据劳动特点又有不同的规律。
在上水号子中,节奏相对短促,而领唱部分节奏又相对自由,三连音、切分音、前八后十六分音、附点等节奏自由组合,一般以散板记谱;合唱部分,往往节奏简短,整齐,坚定有力,一般跟随劳动节奏变化而变化,同时又与旋律有机结合起来。在危险的河段,这种劳动音乐的节奏就变得性命攸关,如果稍有失误,力量没有按节奏集中起来,轻则让船工“吃鹅卵石,撞石头”,重则就要发生事故。在下水号子中,因为劳动强度小了,安全系数高了,节奏就相对中庸,有时也表现出章节上一定的统一和规整性,用反复、对应等形式把各种变化因素加以组织,构成前后连贯的有序整体节奏,强弱交替均匀。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附点运用的较多,多数用来展现抒情性作品,既有诙谐的民间打趣,也有歌颂新生活的,还有反映船工旧时悲惨遭遇的。

六、 巴河船工号子的区域色彩

巴河地处大巴山地区,此地多山多水,独有的自然环境和随着历史逐渐形成的人文环境造就了巴河儿女们身上的大巴山豪爽质朴的气息,他们所创造出来的音乐也就豪迈,质朴明快,通俗易懂。“巴蜀人民在多山、多水的地理环境下创造出了多样性的巴蜀民歌,这些不同风格,不同内涵的民歌传载着他们丰富的生活内容与坚强、乐观的精神传统”③,巴蜀民歌在历史的发展中汇聚了多个民族的特色,吸收了其他艺术形式的特点,从而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区域特色。
巴河船工号子作为巴渠民歌的一部分,通过语言特征、节奏特征、音调特征和表演形式等反映出这种别具一格的带有地方人文特色的色彩。乐曲多随方言语调走势成腔,音乐性格多如巴河儿女一般豪迈奔放,方言衬词的大量运用,更加强了巴蜀的地方色彩。
巴河船工号子与其它地域船工号子一样是伴随着船工劳动和生活而产生和发展的一种艺术形式。是自从巴河有了船运开始起逐渐形成的劳动号子,历史信息十分丰富。它反映了巴巴河船工号子艺术特征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河沿岸的风土人情,反映了巴河儿女的传统精神,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显现出了巴蜀地区地理环境和文化气息的转变。
七、 结语
有了集体劳动才有了船工号子,巴河船工号子反映了巴河船工从古至今的生活方式和劳动状态;体现了巴河船工与恶劣的自然环境顽强不屈作斗争的抗争意识;表现了巴河船工面对困难乐观向上的豪情和英雄气概;积淀了巴河船工齐心协力、团结协作的精神。是巴河江流域重要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是永远值得巴河儿女学习和传承的地域性格和民族精神,也是巴河人民奋力拼搏、勇于进取的根基和动力。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船工们所存活的环境已转变,船工和纤夫这个职业也在慢慢的消亡,巴河船工号子,因而也在逐渐消失,原生态的号子更是稀少。所以加强对巴河船工号子的研究和保护,继承和传扬巴人顽强意志、质朴情感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也是十分必要的。
基金项目:
2012年度四川文理学院大学生科研课题研究成果之

一、指导教师:胥必海(项目编号:川文理(2012)117号)。

参考文献:
[1]陶宇平.四川民歌的区域色彩与旅游价值研究[J].中国商贸,2012,(04).
[2]四川省达州地区文化局编.达县地区民间歌曲集成[M].达县:四川省达县地区文化局编印,1983.
[3]王瑞,陈国志.音乐人类学视野下巴蜀民歌中的人文内涵与寓意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