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述从心理学视角看艺术教育对个体发展价值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063 浏览:22686
论文导读:术教育能推动个体的成长和发展,通过心理学研究分析其功利价值和本位价值将是一个有趣的视角。文章指出,用弗洛伊德的升华理论来解释其辅德功能,用莫扎特效应等心理研究来论证其益智作用,并阐述艺术教育的本位价值在于对个体感性能力的提升作用,能有效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关键词】艺术教育心理学本位价值功利价
【内容摘要】艺术教育能推动个体的成长和发展,通过心理学研究分析其功利价值和本位价值将是一个有趣的视角。文章指出,用弗洛伊德的升华理论来解释其辅德功能,用莫扎特效应等心理研究来论证其益智作用,并阐述艺术教育的本位价值在于对个体感性能力的提升作用,能有效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艺术教育心理学 本位价值 功利价值
在公共场所播放合适的音乐,能起到安抚公众情绪的作用,甚至能有效降低违法犯罪发生的频率。研究发现,在某些大型地下停车场、过街地下通道等公共场所播放柔和舒缓的音乐,暴力事件会显著减少。由此联想到,城市规划、街道建设、公共设施设计等,都应该想到美不美、舒适不舒适的理由。要提升我们周遭的艺术氛围,前提是艺术教育大众化以提升个体的艺术素养,推动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艺术教育具体的作用和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对个体的发展而言,主要体现在功利价值和本位价值这两个方面。本文试图通过心理学的研究来论证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功利价值主要包括辅德和益智两个方面,本位价值主要是指对个体感性能力发展的作用。

一、辅德功能

古人早就提出艺术教育的“辅德说”。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升华说”对这一点做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升华说”是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的学说。弗洛伊德最感兴趣的研究对象是潜意识,他以潜意识为基石建立了一个庞大而又完整的精神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潜意识包括人的本能冲动和被压抑了的,其特点是非理性的、无秩序、无道德,一般情况下很难到达意识领域。潜意识具有强大的能量,能强有力地影响人的行为。这些强大的能量主要指那些极强的本能和热情,它们在现实中始终处于不满足与受压抑状态,让人产生焦虑感。为了减少焦虑,人们会用一些心理防御机制将真实的感受驱逐出意识之外,以否认或歪曲现实的方式来减轻冲突的痛苦,保持心理的安宁。这些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压抑、投射、转移、否认、退化和升华,其中升华是一种最为积极有效的心理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认为宗教、道德、社会和艺术的起源都是被压抑的潜意识。艺术家创作的动力来源正是这些潜意识被压抑的心理能量,艺术家将这些被压抑的潜意识经过升华,转化为艺术。艺术家能够在理智的制约下构建一个象征系统,使本能及其引起的种种冲突以社会能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正是艺术使被压抑的本能通过升华这种健康有效的防御机制,在想象中将被压抑的能量释放,创作出艺术品并给人以美感。
总之,艺术品从本质上来说是个体潜意识的升华。艺术使人的被压抑的潜意识得到曲径通幽式的满足,任何艺术品中都渗透着艺术家变了形的欲念。艺术形式只是满足个人潜意识的过渡物,其中的内容才是令人情感快乐的对象。例如,弗洛伊德对达·芬奇进行深入分析,宣称蒙娜丽莎这幅杰作表露出画家潜意识里的恋母情结和对母爱的渴望,认为达·芬奇毕生都在寻找母亲的代用品。
弗洛伊德的升华说解释力较强,较好地阐述了艺术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和价值。个体具有一定艺术修养,能更多一些理性;从事艺术活动将减少不文明的行为,能使人由随心所欲的野蛮人变成遵循道德规范的社会人。

二、益智作用

德国作家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文字,一把是数字,一把是音符。”谈及艺术教育的功利价值时,益智作用显然不可忽视,从莫扎特效应的研究可见一斑。
早在1993年,拉舍尔(Frances H.Rauscher)等人在国际核心期刊《自然》上发表报告,提出莫扎特效应。研究者让36名大学生聆听莫扎特作品K448双钢琴奏鸣曲。实验结束后,用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测试,发现这36名大学生在被动听莫扎特乐曲后的十分钟内,空间认知能力显著提高。由此,拉舍尔等人认为,聆听莫扎特音乐能够提高人的空间推理能力。该研究结果引起了教育界及各领域的广泛关注。人们似乎看到了音乐教育给人带来的可见的和潜在的价值。这个研究引起了全世界的轩然大波,对政策和商业的影响很大,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对大多数人而言,听音乐的动机主要在于情绪诱发,即为了唤起或放大某种情绪。已有研究也发现,积极情绪能推动认知功能的发挥,而消极的情绪状态,如焦虑或倦怠感则会降低认知功能。于是,研究者们大胆猜想,之所以出现莫扎特效应很可能并非音乐训练直接导致认知功能的提高,而可能是由于被试者的情绪状态和唤醒状态受到音乐的影响,进而提高了认知功能。
据此,研究者们开始重复并改善莫扎特效应实验的研究范式进行一系列实验。结果发现,当用舒伯特音乐作为对照组时,被试者出现了舒伯特效应;而用趣味性强的史蒂芬·金的小说做对照时,也发现和听莫扎特音乐的实验组在空间任务测试中得分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束后,在对被试者进行访谈时发现,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被试者中,喜欢听莫扎特音乐的人和喜欢听故事的被试人数相当。有趣的是,几乎出现莫扎特效应的大多是喜欢莫扎特音乐的被试者,而喜欢史蒂芬·金小说的被试者则更可能出现史蒂芬·金效应。虽然在实验中研究者并未直接测量情绪和唤醒状态,但以上实验结果说明,音乐训练很可能是通过情绪和唤醒状态而影响认知功能发挥的。
随后Thompson等进一步改善实验策略。他们选择直接测量情绪和唤醒状态。采用的方式是用快节奏和大调旋律唤起快乐情绪,慢节奏和小调旋律唤起悲伤情绪,分别选用莫扎特D大调和阿尔比诺尼小调柔版。结果快节奏的大调旋律组被试者在空间能力测试的得分上显著高于慢节奏小调旋律组被试者。研究结果进一步论证了,情绪与唤醒状态在音乐训练和认知功能之间起作用。
据此有研究者提出,莫扎特效应本质上是醒酒药效应,音乐刺激带来了个体的情绪唤醒,推动了智力测验任务表现。打个比方:有两个人喝醉后去参加智力测验。其中一个人提前吃了醒酒药,另一个人没吃。结果吃醒酒药的人智力测验水平比没吃的人高。这个结果不能说醒酒药开发了他的智力,醒酒药仅仅改善了当时做智力测验时的情绪状态。那么,莫扎特效应也是一样的道理,受了音乐的刺激后,个体得到提高的不是智力,而是做智力测验时的情绪状态。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pmsjlw/lw48158.html上一论文:分析饥饿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