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070 浏览:20104
论文导读:
摘 要:校训体现一所大学的个性与特征,是对大学精神的凝练表达。在全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当下,校训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在大学校园中传播和弘扬校训文化,既为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又对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校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大学生
1002-2589(2014)31-0010-03
一所大学的校训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在学校发展的历史中逐渐沉淀和凝练的,它体现了大学独特的理念内涵、理想追求和精神风貌,已和大学自身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大学这片继承、传播和创新先进文化的土壤中,校训已根植于此。寥寥数语,指引立身治世;口口相传,道出学问与为人之道。比较二者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大学校训文化的弘扬融合互通。

一、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共振

大学,是一个研究学问、探索真理的地方。精神为大学最高之境界。有精神,则自成气象,自有人才。大学校训是大学精神的体现。校训,如同现代大学一样,是近代从西方引入中国的。中国大学的校训虽受西方校训的影响而产生且存有共同的特质和属性,但它更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风云变迁的生动写照,透射出来的大学精神继承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精髓。

1.校训与核心价值观皆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纵观中国数百所大学的校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规律,校训大都取材于传统文化,撷取儒家经典或其他古籍中的名言警句。如:“止于至善”是东南大学的校训,取自于《礼记·大学篇》的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是中山大学的校训,取自于《中庸》里的为学之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是复旦大学的校训,取自于《论语》中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窥一斑而见全豹,校训此类,不胜枚举。中国高校的校训,不仅句式简洁工整,而且常以诚朴勇毅和求真笃学为主要思想核心,富含陶冶情操、崇德尚学的人文精神,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力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共同的精神内涵。
大学校训源自经典,不仅是对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它所传递的价值理念亦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多维阐释。据统计,中国高校校训中出现频次较多的关键词主要有:“德”“学”“严”“实”“新”“行”“强”等。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学”,其次是“德”。立身百行,学习为基。大学以“学”为业,既是坚守本分,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恪尽职守、服务大众与社会的“敬业”精神,更生发出我国高校在实践“富强、、文明、和谐”这一最高层次价值中的使命恪守和责任担当。德智体美,德育为先,一所好大学一定是有灵魂的大学。大学校训重“德”,是“德为先”教书育人理念的高度反映,它既从个体层面融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诚信、友善”元素,又在社会层面贯穿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美好社会的不懈追求。除此而外,“严”“新”“强”“实”“行”等校训关键词强调的理念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的“富强、、文明、和谐”的国家建设的目标要求不谋而合。校训,既注重“为学”亦倡导“为人”,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也凸显了大学校训与当今时代主旋律之间的互通共融。

2.校训是滋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校训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德育的重要资源。用校训来滋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其他任何方式都无法替代的。大学校训,根植于传统的沃土,汲取民族文化的养分,意蕴深厚,影响深远,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当下,要充分发挥校训在文化传承、人格塑造、价值引领方面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其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载体,不断释放正能量。
校训对教育教化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校训或以“笃行”,或以“创新”,或以“明德”,或以“求是”等为核心内容,既反映了大学作为主体的价值诉求,也为大学生树立了人生的准则和方向。校训能熏陶感染大学生的情操。校训不同于规章制度,它的作用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能使大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使人的思想认识和感情发生转变,情操得以陶冶,心智受到启迪,进而从内心获得认同。“厚德博学,为人师表”,“博文约礼”,“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文舞相融、德艺双馨”……纵观中国数百高校校训内容不难看出,这些校训不仅透射出大学不同的学科专业特点,而且让学术的塔更加弥漫着优雅氤氲。大学学子浸润在这样的环境里,时时处处感受到优美校训之风散发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就会渐渐内化为每个人自我的内心坚守和信念。校训亦能影响和激励大学生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校训不仅是一种文化,还是一种准则,对个体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规范和约束作用,同时也赋予个体一种神圣的责任感。如,师范院校校训:“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它强调大学生在学习生涯中不仅要掌握师者应具备的高超学识和技艺,还要身体力行去实践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的师表与庄严。军校校训:“文武兼备、献身国防”,要求大学生从进入军校的第一天开始,就要牢牢铭记:新世纪的军人要能文能武,素质全面,时刻履行军人的神圣使命,忠诚国家,为祖国国防事业的发展去奉献自己的力量。会计学院校训:“不做假账”,更是旗帜鲜明地对未来的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职业素质要求,明确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操守应为一是

一、二是二,必须实事求是。

校训的作用不容小觑,它是滋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它能影响和激励在校大学生,乃至影响到他们的一生。正是在校训精神的引导下,一代代大学生在社会领域的各行各业,实践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pdyshlw/lw44046.html上一论文:谈谈基于加权的社会网络重要节点发现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