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论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中地理题材内容教学对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856 浏览:15729
论文导读:
摘 要:在小学阶段中,地理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推动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正因为这样,把地理知识融合到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就变成了具有生命力的地理。那么,如何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成为了教育探讨的热点。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地理;教学;情感体验

一、把课程与生活相结合,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品德与社会地理的时候,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学生的生活与课程相结合,唤醒学生心中的情感体验。

1.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感染真情

要把地理知识贴近生活,就要使学生自身能够通过地理知识来构造空间感,把抽象的地理知识生活化,从而去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把蕴含在地理背后的情感挖掘出来。例如:教师在教授“我们的地球”时,如果纯粹靠教材的图画与文字去教导学生,学生很难接受,他们不能感受地理面貌的立体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心理特点相结合,可以在课堂中构建出游览地理风光这个环节,动感的画面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找到切入点,引发真情

学生对生活的感知、直接经验等都可以成为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可以把生活与品德与社会地理教材相结合,找对切入点,把抽象的地理知识赋予生命的活力,从而引发学生的真情。如在教学“我们的祖国有多辽阔”这一课时,可以播放学校的图片,再与城市的地图相结合,进而与市、省的地图相比较,最后再联系到国家的地图,就会形象地知道祖国的辽阔。

3.找准连接点,点燃学生的真情

在面对品德与社会地理题材的难点时,更应该找准教材与学生生活的连接点,增强品德与社会地理的吸引力,点燃学生的情感。同样,在教学“我们的祖国有多辽阔”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发言的兴趣,让学生把旅游过的景点描述出来,并展示不同的风景图片,最后构造品德与社会地理课的活跃气氛,鼓励学生探讨我国不同地区的温差、气候等,进而讨论引起偏差的主要理由。

二、把学生的亲历与感悟相连接,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1.引入生活的实例,用感悟促真情

学生的体验过程就是品德与社会地理教育的重要内容与基本形式,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与学生的认知起点,把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与新知识结合起来,在生活体验中感悟真情,品德与社会地理教学才能激活学生心中的静态地理知识,才能推动学生的德性发展。如在教学“日新月异的交通”时,可以先展示生活的实例:2001年,湖州的毛笋产量特别高,可是因为连续几天都是阴雨天气,山路泥泞又弯曲,造成收购车不能进山,最后农民损失惨重。把这则案例引入到教材中,就会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为山区交通不便造成的重大损失而感到惋惜。

2.回忆生活情境,在深思中激发真情

生活情境是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源头,教师要把握生活中的源头活水,才能使品德与社会地理这门学科呈现出生活的气息。例如:在教学“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件中展示垃圾的图片,再现真实的生活情境,直接创造课堂的交流氛围,让学生意识到保护地球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在这个时候,再让学生讨论如何保护地球。生活情境再现的教育策略,不仅能让学生认识社会的目前状况,还能在深思中激发对生活的真情。这样,品德与社会地理教育就回归到日常生活中。

3.抓住生活的热点,用行动培养学生的真情

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生活上水资源的缺乏、天气的反常等都是现今社会的热点话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抓住这些生活热点。例如:在教授学“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可以渗透水资源缺乏这个理由;在教授“天有不测风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中地理题材内容的教学对策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云”的时候,就引导学生关注干旱地区的生活,了解天气变化的异常,让学生在课前搜集生活资料,教师再通过数据与案例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他们的忧患意识,让学生更懂得环保的作用,培养出更深厚的感情。

三、把教材与实践结合,彰显情感的张力

1.调整好大与小,拨动学生的心弦

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涉及到的内容众多,所以教师应该善于分解,以达成情感教育的目标。例如:在教授“我们共同的家”时,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家庭、班级、学校、家乡等的相片,让学生在感受温暖和睦的小家庭时,还可以感受班级、学校、家乡等大家庭的幸福。此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出示自己的家乡地图,把家乡的地图与国家的地图做比较,学生就能感受祖国的辽阔。教师应该把教学目标融合在一起,由小到大,使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时候,产生对祖国的情感。

2.处理好虚与实,深化学生的道德行为

很多时候,学生只习了理论知识,但很难落实到实践中去。教师在授课时,要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把地理知识化虚为实。如保护地球环境,人人皆知,但能付诸于行动的学生却很少。教师也可以结合保护环境的活动,让学生自己进行环境调查,并对调查出来的理由进行归类,让学生展开讨论。这样,学生在调查实践中,不仅可以掌握知识,还能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参考文献:
[1]桑丽红.情感激发:让地理题材品德与社会课堂充盈生命活力[J].中小学德育,2011(6).
[2]杨德文.让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真正融入生活[J].小学德育,2010(8).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pdyshlw/lw33027.html上一论文:关于社会化网络下的内媒自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