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例谈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效对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290 浏览:13576
论文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对学生成长的作用越发重要,那么,如何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实效呢?本文将结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中的“生活因爱更美丽”这一活动主题,探讨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实效的有效策略。
“生活因爱更美丽”这一教学内容由“关爱无处不在”“这是我们的心意”和“随时伸出我的手”等三方面组成,旨在教育学生关爱与帮助弱势群体,从而使他们体会到:生活因为有了帮助而变得更加美丽。
一位教师展示了这样的教学设计。
其一,播放一段有关弱势群体的生活录像,然后,教师针对录像内容进行总结。其二,让学生观看课本插图中展现的弱势群体,并要求他们讨论弱势群体的生活状态,然后,请他们谈谈如何帮助弱势群体。其三,教师应让学生明白:关心和帮助弱势群体须体现在实际生活中,并从点滴做起。其

四、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全社会关爱弱势群体。

这一教学设计既有优点,又有不足。优点是:通过观看视频、讲述故事、讨论交流和写倡议书等形式让学生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有了较深的认识。不足是:教学策略单一(只以看视频、讲故事和小组讨论等形式展开教学),既没有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与体验,又没有引领他们进入教师精心创设的情景之中,因此,他们的感悟并不深刻。
其实,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道德经验,并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道德经验,从而让学生在真正的体验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观。针对“生活因爱更美丽”这一教学内容,笔者运用了四种教学策略,最终提高了教学实效。

一、在现实生活中搜集实例

1.教学设计

教师可设计三个教学环节。其一,在课前,要求学生走访一些帮扶弱势群体的机构,并完成相关表格(见表1)。其二,在教学新课内容之前,教师播放歌曲(《爱的奉献》),以营造爱的氛围。其三,提出理由。理由一:“四(3)班学生王锋,他的身体有残疾,每天上下楼梯很不方便。当其他同学在操场上快乐地玩耍时,他只能一个人默默地坐在教室里;当他想上厕所时,不能自理,而需要其他同学帮忙。如果王峰在我们班,你会怎么做?并说说自己的想法。”理由二:“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值得称赞的、帮扶弱势群体的行为?”

2.教学反思

要让学生具有正确的道德行为,就要让学生懂得评判,因此,在教学之前,教师可先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搜集相关事例(走访帮扶机构,了解帮扶对象和帮扶事例)并畅谈自己的感想,以激发和升华他们的情感,从而认同帮助他人是一种美德。然后,再提出有假设性的理由(如果王锋在我们班,你们如何做),让学生自由表达。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以使学生明白具备正确的道德行为的重要作用。
新课程理念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须参与其中,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搜集实例,以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并树立最直接、最有效的道德意识。新课程理念还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占据主体地位,因此,当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搜集实例时,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以使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从而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学生交流时,教师应允许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以便感知学生真实的道德情感,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最终让学生形成崭新的道德认知。

二、在榜样示范中提高认知

1.教学环节

教师可设计三个教学环节。其一,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出示盲文书,播放手语视频,展示各大景点对弱势人群免费开放的标识,并让学生说说它们的作用。其二,展示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的一些图片,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再播放汶川现在的图片,并提出理由:“是什么力量让汶川变得如此美丽?”其三,播放有关生活中没有爱心的行为的视频(例如:车辆占用盲道,公交车上无人给老年人让座等),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其

四、请学生说说发生在身边的有关乐于助人的事例。

2.教学反思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小学生而言,好的榜样具有深刻的教育作用。“榜样教育”,即引导学生学习他人的模范行为,以推动他们自身思想品德的发展。所以,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是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

三、在角色换位中增进情感

1.教学环节

教师可设计四个教学环节。其一,展示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的弱势人群,并要求学生深思弱势人群会遇到哪些困难。其二,请学生根据图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以体会弱势人群生活的不易。其三,要求学生畅谈感受(先进行小组交流,再进行全班交流)。其

四、请学生谈谈遇到弱势人群时应怎么做。

2.教学反思

如何推动学生更好地内化“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内容呢?“角色换位”就是较好的策略之一。“角色换位”,即让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定式,进行换位深思,从而激发他们情感上的认同与共鸣。这样,学生就可设身处地从对方的角度深思理由,并作出理性的分析和正确的判断,最终形成乐于助人的美德。

四、在社会实践中体验、感悟

1.教学设计

其一,请学生根据身边弱势人群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行动方案,以帮助他们生活得更好。其二,要求学生抒写爱心日记(记录自己帮助别人的事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其

三、组织学生到社区敬老院和残疾人服务中心做义工,使学生在实践中亲自体验。

2.教学反思

只有强化“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与真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才能训练学生过硬的心理素质,以激发他们参与实践的热情,并促使他们深入理解关爱和帮助他人的作用,从而逐步提高认识、参与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最终提升道德素养。
总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应建立在学生真实体验的基础上,所以,教师要竭力为学生创设开放和创新的实践活动情景,以使他们在真实的情景中体验、感悟,并产生真正的道德情感,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作者单位:山东省莒南县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梁金)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pdyshlw/lw25034.html上一论文:浅析以学雷锋常态化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