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分析当前社会环境下“理由学生”成因及转化对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245 浏览:12823
论文导读:
摘要:小学至大学,各级学校中“理由学生”都是其中一个特殊群体,占有一定比例。在高职院校,这个比例稍大一点。由于其特殊性,使得如何做好“理由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成了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很头痛的难题,更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结合笔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学生理由,分析了“理由学生”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转化策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理由学生;成因;转化
我国学者没有统一界定“理由学生”的定义,但通常将经常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不上学,而又不听劝阻、不服从管理的学生认定为“理由学生”。这类学生通常表现为不遵守课堂纪律,严重影响班级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经常违反校规校纪,给学校的教学管理造成了很烦,也是辅导员和任课教师最头痛的教育对象[1]。通过调查发现,多种因素造成了“理由学生”的产生,使其在学生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如果不加以重视和教育转化,不仅影响学生未来发展,还会对学校、家庭乃至社会产生不良后果。

一、“理由学生”的成因

1.家庭因素的影响

宋庆龄说,孩子们的性格、才能,归根结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的影响最深。可见,家庭环境对于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中的消极因素与“理由学生”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①家庭不睦,父母争吵连绵,或父母离异,导致子女心理有阴影,性格成长扭曲;②留守家庭,父母常年在外,无暇教育子女,导致学生性格不健全;③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父母及亲属对孩子过于溺爱,易使学生滋生恶习;④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学生往往信心不足,性格孤僻。上述种种情况说明,不健康的家庭环境形成了“理由学生”[2]。

2.学校因素的影响

经调查发现,多数家长存在这样一种理念:将孩子送到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就是学校和老师的事了。虽然育人成才是学校和教师的义务,但由于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存在缺憾,促使我国的中学教育过分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素质教育,尤其是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高中阶段,部分学生由于自小受家庭因素影响,或心理过分自卑,性格孤僻,或个性乖张,言语激烈,从而在学习和社交方面存在障碍,影响了学习成绩及社交关系,加上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责难,导致个性和心理变得更扭曲,各种恶习也随之而来。进入高校后,没有了升学压力,学生放松了自己,原有的坏习惯显露出来。另外,高校管理模式相对宽松,为学生宣泄过盛的精力和不满情绪提供了机会。此外,为在学生面前树立老师的权威,个别教师的工作策略过于简单、粗暴,引起了学生的逆反心理。这些都是形成“理由学生”的理由。

3.社会因素的影响

大学扩招,以及现有的应试教育模式让大部分成绩好的学生上了大学,给人造成的错觉就是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有理由的学生,致使很多高职学生从一入校就产生了自卑心理。加之,网络信息化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其不良信息的传播也影响着这些抵抗力、辨别力较弱的学生,严重影响他们的正确价值取向[3]。由于“金钱至上”“百无一用是书生”“享乐主义”等错误舆论的浸染,在学习、生活中形成了不良习惯,导致了“理由学生”的产生。

4.个人主观因素

刚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20岁左右,五年制的学生甚至才17、18岁,正值青春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心理变化最激烈,也容易产生心理困惑和心理冲突。他们在学习方面目的性不够明确,学习成绩不理想;在情感方面也容易出现危机,表现为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出现易怒、打架、斗殴、自残,甚至轻生行为。
可见,在学校、社会和家庭的三重影响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压力很大,特别是一些单亲家庭、特困家庭和家庭关系不和睦的学生,不愿意和别人交流,缺乏合理的宣泄方式,非常容易产生抑郁和消极悲观情绪,继而出现“理由”[4]。

二、“理由学生”的转化策略

人之初,性本善。“理由学生”的本质其实并不坏,通过努力,是可以教育和转化的。我们要把“理由学生”的教育转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深思解决理由的办法。

1.端正教育思想,转变工作态度

要做好“理由学生”的转化工作,我们首先必须端正教育态度,转变工作方式。在思想和言行上须慎重,不能因为基础较差或素质较低而歧视他们。我们必须根据“理由学生”的成因,认真分析他们的思想状况,寻找突破口。与他们交朋友,充分了解他们,然后耐心的引导、启发,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缺点,使他们尽快转变过来。

2.加强理解和信任

师生间的相互信任,是做好“理由学生”转化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要取得他们的信任就得先信任他们,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在了解中增强其信任,在信任中加深了解。只有缩短了师生间思想上的差距,充分取得他们的信任,才能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找到“理由”的根源。

3.不吝赞扬和鼓励

在教育者眼里,“理由学生”也还是孩子,虽然他们表现出叛逆的行为,但也有优点,也需要赞扬和奖励。教育者应具备发现的眼睛,主动去了解“理由学生”,发掘他们身上被人们忽视和掩盖的亮点,有了进步就表扬,有了提高就赞誉。适当的赞扬对他们也不失为一种鞭策和鼓励,使其增强必胜的信心[5]。

4.注意因材施教

对待“理由学生”应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针对懒散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目标,制订适宜的学习计划,并跟踪督导;针对暴躁、易怒的学生,要采用“冷却法”,以和蔼可亲的动作表达情感,加强信任,舒缓压力。

5.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指环境能够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发挥调节心境、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功能。注意校园环境的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通过组织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营造积极、健康高雅的氛围,增强学生相互关怀与帮助的意识,引导“理由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健全人格。
总之,“理由学生”是由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对其进行教育转化是一项迫切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的理由,更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作者单位: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陈灿芬.高校理由学生解读[J].社会科学家,2009(12论文导读: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0(4):69-71.陈胜永.社会、网络和媒介对学生德育的影像.贵州教育,2009(24):13-14.范倩.高校“理由学生”的成因及策略分析.中国职工教育,2013(10):43.刘爽.浅谈“理由学生”的转化及策略.青年与社会,2013(21):18

6.上一页12

):121-124.
[2]王先茹.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0(4):69-71.
[3]陈胜永.社会、网络和媒介对学生德育的影像[J].贵州教育,2009(24):13-14.
[4]范倩.高校“理由学生”的成因及策略分析[J].中国职工教育,2013(10):43.
[5]刘爽.浅谈“理由学生”的转化及策略[J].青年与社会,2013(2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