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析社会记忆视角下声像档案保护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211 浏览:46089
论文导读:
摘要:社会记忆理论自引入档案领域,为认识和研究档案工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探讨了声像档案对于社会记忆构建的重要价值,进而提出通过健全声像档案管理制度与不断探索数字声像档案保护技术,构建形象、生动、具体的社会记忆,实现社会记忆的系统完整、长期留存。
关键词:社会记忆声像档案档案保护
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记忆理论成为社会学研究中一个新兴领域。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议并牵头实施的“世界记忆工程”项目的展开,“记忆”被引入档案界。社会记忆理论为认识和研究档案工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笔者从社会记忆理论的角度,探讨声像档案保护理由。
社会记忆由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提出的“集体记忆”演变而来。美国社会学家保罗·康纳顿批判地接受了哈布瓦赫关于集体记忆理论,尝试用“社会记忆”替代集体记忆的概念,强调了社会记忆传递性和延续性。保罗社会记忆视角下的声像档案保护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康纳顿认为,记忆不仅属于人的个体官能,而且还存在叫做集体记忆或社会记忆的现象。社会记忆就是指人们在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信息的方式加以编码、储存和重新提取的过程的总称①。近年来,“社会记忆”被融入到档案学领域中,形成了“档案记忆观”。“档案记忆观”试图把档案与社会记忆融合起来,并致力于研究档案在建构社会记忆中的功能。

一、声像档案对于社会记忆构建的重要价值

声像档案,是指机构和个人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形成记录声音或影像的档案,也称为音像档案、视听档案②。毫无疑问,声像档案是一种重要的档案资源。声像档案包括照片、影片、唱片、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不同载体材料的声像记录。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模拟声像信息正逐渐被数字声像所取代,数字声像将会成为未来声像档案的主要形式。
档案学界的共识是,档案和档案馆是集体记忆建构中不可或缺的要素③。而声像档案具有文字档案所不能代替的独特记录效果,因而对于社会记忆构建具有重要价值。

(一)记录历史,保存社会记忆

首先,声像档案较之于文字档案更具客观、真实性。文字档案往往会引起理解的偏差,声像档案是同步、真实地直接记录历史活动的真人、真事、真物、真景,不经过记录人员的加工与想象,因此是客观事物的真实再现,主观因素影响较小。即使由于记录者水平限制造成记录内容的不完整,但是真实性不容置疑。因此声像档案更客观、真实地反映社会历史活动,具有更强的原始记录性。
其次,声像档案更具形象生动性。声像档案采用视听结合的手段,记录了历史活动的声音、图像,或者兼而有之,利用可视化技术,形象、具体、生动、直观地再现了历史活动。利用者不论知识水平和层次高低均可身临其境感受、理解声像档案的信息内容。例如,在我国的“城市记忆工程”中,青岛、武汉、济南、北京等诸多城市就利用摄影、拍照等方式全面记录了城市面貌,并对即将改建的城市原貌进行了抢救性记录,记录了城市变迁的历史。正如大卫·托普所说,“记录声音也有它本身的使命,就是去记录历史。把那些正在消失的声音记录下来,把具有国家特色、地域差别的声音记录下来,用它去反映城市的横断面”。④
除此之外,国家、社会的重大活动、重要历史时刻与瞬间、重大历史场面,均需要档案来记录,而仅靠文字档案的记录显得苍白,声像档案作为文字档案的有力补充,才能形成鲜活的历史记忆。

(二)保护遗产,延续社会记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与社会的宝贵财富,而为其建立声像档案,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类记忆工程重要内容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许多濒临灭绝的技艺大多以人为载体,强调活态的传承,口耳相传。但是许多国宝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都已到耄耋之年,“人亡艺绝”可能性极高。因此,我们利用拍照、录音、录像的方式全面、立体地记录这些面对失传的曲艺、手工技能、礼仪、唱腔技巧、民俗等遗产,形成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系统的声像档案,即实现了将活态的非遗固态保护。这样,不仅较为忠实地记录了原生态行为,将动作、表情和感情准确地记录,而且日后可以反复观看、揣摩、研究,完整系统地保持了对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记忆,实现了社会记忆的传承。
例如,早在1950年8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所研究员专程到无锡采访了民间乐人华彦钧(瞎子阿炳),用钢丝录音机录制了阿炳演奏的《二泉映月》等三首二胡曲和三首琵琶曲,华彦钧于当年12月病逝。因此,现存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钢丝录音档案,记录了20世纪这位民乐大师的绝响,实现了我国文化遗产的传承⑤。

(三)扩充主客体,丰富社会记忆

社会记忆的主体即记忆的形成者、保管者。在缺乏的社会,政治权力决定着社会记忆的内容,因此社会记忆以记忆为主导,普通大众的个人记忆和集体记忆往往被忽略,难以反映社会记忆全貌。当代社会,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照相机、录像机等已经在社会普通成员中普及,因此社会成员均可以把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城市景观、风土人情等等拍成声像资料。自媒体时代的来临又为每个社会成员提供了第一时间通过微博、论坛等平台发布这些声像资料的机会。这样,在这个“全民书写的时代”,由政治主体主控记忆扩展到草根记忆,每个社会成员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去构建社会记忆,极大地壮大了社会记忆的主体队伍。正如Macaulay音频馆长格雷格-巴德利表示:“现在,从速度和材料广度方面来看,全世界所有人都可以获取档案,这的确是一次革命”。⑥
与此同时,社会记忆的广度也进一步增加。社会记忆的内容已经由社会事件扩展到了自然界,这毫无疑问是为人类记忆增添了绘声绘色的一大部分内容。2013年初,美国康奈尔大学宣布,全球“最大最古老”的自然声音档案馆已经正式上线。康奈尔鸟类学实验室的麦考利档案馆存有生物音频和视频科研档案等,有9000个声音类别,其中大部分是鸟类,其他还包括鲸、大象、青蛙和灵长类动物等,超过3500个物种。可以听到四十多年前的鸟叫声,这里最早的档案甚至可以追溯到1929年。一些著名电影如论文导读:以采取接受捐赠、寄存、代管、收购等方式进行收集。例如2011年的“世界音像遗产日”,上海音像资料馆启动了“上海珍贵历史影像全球征集”活动,经过一年,上海音像资料馆陆续获取了一批反映上海城市变迁与重大历史事件的珍贵历史影像,尤其是通过新开辟的民间收集渠道获取了一批珍贵的电影胶片与拍摄素材。

(三)更新声像档案

《哈利波特与密室》等影片中动物的声音,部分就来自该馆的小样。⑧

二、基于社会记忆构建的声像档案保护举措

声像档案因其自身特色,对于社会记忆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声像档案建设与保护迫切需要包括档案工作者在内的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实现声像档案资源的真实、完整,长期保存,从而实现社会记忆的完整和延续。在这方面,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国家均已经陆续开展声像档案的长期保存项目。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类似的声像档案保护项目。笔者认为,目前需要迫切解决以下一些理由。

(一)完善声像档案管理制度以确保社会记忆的系统完整

保持声像档案资源的完整,必须解决声像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理由。
我们拥有大量丰富的声像档案资源:一是各级各类档案馆现有的声像档案;二是散失在民间的珍贵声像档案;三是分散在形成单位的新近生成的声像档案资源。比如,城市记忆过程中的形成的声像档案,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过程中的声像档案等等;四是保存在社交媒体如微博等的声像档案,尽管这部分资源是否算作档案还有争议,但是我国很多重大事件的照片、影像都是第一时间通过微博发布,因此,保存社会记忆,这部分档案理所当然需要档案部门予以重视。
这些大量的声像档案资源分散保存,一是不利于系统、统一管理和制约,不利于形成完整系统的社会记忆。一旦丢失,造成社会记忆的缺失,损失无法弥补。二是保管条件参差不齐,许多综合档案馆和普通企事业单位由于声像档案数量少,不能提供声像档案的适宜保存条件。因此,笔者倡议由在国家档案局统一指导下,以省为单位,建立专业的声像档案馆,或者专门的声像档案管理平台,如声像档案资源库,对本地区的声像档案资源进行集中统一管理,等条件成熟再建立国家级的声像档案管理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冯惠玲教授曾倡议建立“中国记忆数字资源库”⑦。笔者认为,各地的声像档案资源库即可作为中国记忆数字资源库的子库,为其贡献大量声像信息资源。

(二)对声像档案实行统一管理的前提是做好声像档案的收集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从国家到地方,到具体企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声像档案流失的现象。一是声像档案大多在生成部门保存,由于仅考虑到工作使用的便利或没有认识到声像档案的重要价值,没有及时上交给专业档案管理部门;二是受到声像档案生成、管理人员素质影响,要么重大事件没有及时拍摄形成影像,要么声像资料没有及时归档,或者归档材料缺少必要的文字说明而残缺不建全,从而失去长期保存价值,难以补救。为了防止声像档案资源的流失,笔者认为,必须做好声像档案的收集工作,以确保利用声像技术记录的社会记忆能够完整的保存下来。
做好收集工作,第一要提高全民声像档案保护意识。在全社会范围内宣传声像档案的重要社会作用,使自上而下,从档案行政部门领导到具体档案工作部门,到普通民众,充分认识声像档案的社会记忆功能,增强其在社会记忆建构中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不仅保护、抢救现有的声像档案,而且能积极把散落在民间的珍贵声像资料贡献出来以便集中统一保管,使社会记忆得到更好地保护和利用。
第二要建立完善的声像档案的收集制度。鉴于声像档案在维护社会记忆方面的重要作用,国家应该出台专门的声像档案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声像档案的移交范围,制定相关声像档案的收集标准,规范收集格式。
第三要实行声像档案管理的前端制约。这方面,档案部门应该主动介入声像档案的形成和搜集过程,对形成要求、格式要求、内容要求等方面进行先期指导,以便形成规范的声像档案,为永久保存打下基础。例如,北京城建档案馆主动获取北京城市建设相关信息,根据获知的新建工程信息,主动登门去指导新建工程的原貌拍摄,建设过程的摄影摄像要求,使声像档案收集工作由被动变主动,收到良好成效。
除此之外,对散存在社会上的有价值的声像档案可以采取接受捐赠、寄存、代管、收购等方式进行收集。例如2011年的“世界音像遗产日”,上海音像资料馆启动了“上海珍贵历史影像全球征集”活动,经过一年,上海音像资料馆陆续获取了一批反映上海城市变迁与重大历史事件的珍贵历史影像,尤其是通过新开辟的民间收集渠道获取了一批珍贵的电影胶片与拍摄素材。

(三)更新声像档案保护技术以确保社会记忆的长期留存

从制度上采取措施,保证社会声像档案的系统完整,对于社会记忆的维护固然重要,然而,由于声像档案载体的特殊性与多样性,仅靠制度的制约无法保障声像档案资源的长期可用,因此必须从技术层面加以维护,保证声像档案的真实可用,长期保存。

1.传统档案保护技术的继续应用

对于档案馆现存的众多模拟介质声像档案,保存载体是保存信息的前提。
首先,要创造适宜的物理环境保护声像档案载体的物理安全。第一,声像档案要独立成卷,单独存放;对声像档案的保管、操作要规范化,并指定专人负责。第二,声像档案要求恒湿、恒温、防磁、防震、防光、防火等,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要严格制约库房温湿度,远离光线、磁场等;尽量延长声像档案载体的寿命。第三,对声像档案要定期检查,对多次使用和已污损的声像档案要及时修整、复制,对长期保存且不常使用的磁带,每年重绕一社会记忆视角下的声像档案保护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次或刻录光盘多套保存。
其次,要保护声像档案读取的设备。在保护这些档案的同时,要千方百计保护相应读写设备。例如,钢丝录音档案的读取依靠专门的钢丝录音机,现在我国很多档案馆的钢丝录音档案已经无法读出。如河北省群众艺术馆,仅有一台钢丝录音机可以播放钢丝录音档案。对于磁性载体的录像带,过去广泛使用的大四分之三,大二分之一配套的录放和编辑的设备也已经很少,致使许多模拟介质录像带的信息无法读出,亟待抢救。

2.不断探索数字声像档案保护技术

首先,模拟介质声像档案的数字化修复。如上所述,模拟介质声像档案存在日后不能读出的风险,因此,将濒危声像档案数字化非常必要。在数字化过程中,要注意保存格式、系统选择,防范转换过程数据丢失等理由,因此可以参考《数字音频的产生和保存指南》、《中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IASA制订的TC论文导读:像档案,管好现有的声像档案,抢救濒危的声像档案,以丰富、传承与延续我们珍贵的社会记忆。注释:①孙德忠.社会记忆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24.②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1.③冯惠玲.档案记忆、观资源观与“中国记忆”数字资源建设.档案学通讯,2012(3):

5.④刘宜.用声音记录城市

- 03技术标准等,把转换风险降到最低。我国在这方面也有了新的尝试,2013年1月,国家档案局项目“钢丝录音档案抢救平台”通过鉴定,该项目成功实现了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成功转换,可以完成钢丝录音档案的音频还原,并采用数字签名技术,为转换后的原始数字信号声像档案的真实性提供了安全保障,可广泛应用于钢丝录音档案的抢救工作⑧。其次,数字声像档案的长期保存技术的探索并不是把模拟介质声像档案数字化就一劳永逸了,数字形式的声像档案尽管使用方便,但是也相当脆弱,需要进一步探讨如何保证其真实性及长期保存理由。目前,据笔者了解,对于数字声像档案的管理,许多单位均使用数字声像管理系统,有的是自行开发,有的是使用以前广泛应用在广电系统传媒中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即对各种类型的视频资料、音频资料、文字、图片等媒体资料的数字化存储、编目管理、检索查询、非编素材转码、信息发布。这些系统是否符合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管理规范无从得知。因此,笔者倡议,数字声像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需要参照《电子文件管理系统通用功能要求》(GB/T 29194-2012)。保存数据的系统符合标准,是实现数字声像档案长期保存的前提。数字声像档案管理系统的质量关乎声像数据的长期保存与应用,关乎社会记忆的留存,因此我们应该把其打造成一个“可信任的数字仓储”,因此对于这样的“仓储”功能模块的设计,信息获取环节的社会记忆视角下的声像档案保护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设计、元数据的设计与处理流程等诸多细节,都需要进一步探索与研究,以达到长期保存数字声像档案的目的。
总之,在这个空前的“读图”时代,声像档案独特的社会记忆功能越来越凸显出来,因此必须做好声像档案的保护工作,寻回散失的声像档案,管好现有的声像档案,抢救濒危的声像档案,以丰富、传承与延续我们珍贵的社会记忆。
注释:
①孙德忠.社会记忆论[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24.
②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1.
③冯惠玲.档案记忆、观资源观与“中国记忆”数字资源建设[J].档案学通讯,2012(3):5.
④刘宜.用声音记录城市历史
[EB/OL].[2013- 6- 15].http://news. dayoo.com/guangzhou/gb/content/ 2006-09/14/content_263269

2.htm.

⑤中国首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印象[EB/OL].[2013-6-15].http://news.sina.com.cn/c/ 2006-02-15/0926910583

6.shtml

⑥全球最大的自然声音档案馆正式上线可收听自然.[EB/OL].[2013- 6- 15].http://st.zjol.com.cn/ 12st/system/2013/01/31/
019126188.shtml
⑦冯惠玲.档案记忆、观资源观与“中国记忆”数字资源建设[J].档案学通讯,2012(3):6.
⑧张淑霞.钢丝录音档案抢救平台正式投入使[J].兰台世界,2013(4):52.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