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论海南岛入境旅游经济市域空间时空分异特征

最后更新时间:2023-12-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199 浏览:47648
论文导读:在绝对差异波动扩大、相对差异波动缩小且两极分化严重的特征。关键词:入境旅游;市域空间;时空分异;海南岛1001-828X(2014)01-0-02自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国发44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以来,海南岛大力发展旅游业,然而由于岛内各市县的旅游资源禀赋、历史、人口文化海南岛
摘要:以海南岛现有2个地级市和6个县级市(三沙市除外)为研究对象,以各个城市的入境旅游人数、国际旅游收入为指标,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等策略分析1999年至2012年海南岛市域空间入境旅游经济时空演变特点,结果表明:从时、空角度,海南岛市域空间旅游经济存在绝对差异波动扩大、相对差异波动缩小且两极分化严重的特征。
关键词:入境旅游;市域空间;时空分异;海南岛
1001-828X(2014)01-0-02
自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国发[2009]44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以来,海南岛大力发展旅游业,然而由于岛内各市县的旅游资源禀赋、历史、人口文化海南岛入境旅游经济市域空间时空分异特征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素质、基础设施、资金投入等条件参差不齐,导致岛内旅游业发展并不平衡,入境旅游经济向东部地区集聚的趋势有增无减,中西部地区相对发展缓慢,如2008年,三亚市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为26241万元,入境游客人数为58.25万人次,而儋州市入境游客人数64人,仅为三亚的万分之一。乌铁红等研究了宏观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理由[1],马耀峰等基于入境旅游人次用空间分析策略研究了我国入境旅游流的空间特征[2,3],叶护平等利用入境旅游收入分析了我国入境旅游收入的区域差异,郭金海等利用ESDA分析了我国省域空间入境旅游经济的时空分异特征。
本文以海南岛2个地级市和6个县级市为研究对象,利用1999—2012年市级面板数据对海南岛入境旅游经济时空分异的总体特征和变化趋势做定量研究,进而制定海南岛入境旅游发展战略,优化岛内旅游资源配置,推动海南岛入境旅游经济协调发展。

一、研究策略

本文选取海南岛各地级市的入境旅游人数和国际旅游收入为指标,数据来源于1999—2012年《海南统计年鉴》。
运用入境旅游人次标准差和入境旅游人次标准差系数来反映海南岛各区域入境旅游经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的总体变化情况;用旅游外汇收入指数反映各地级市国际旅游收入占全省平均旅游外汇收入的比率。各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第t年入境旅游人次标准差及入境旅游人次标准差系数
为第年第个研究单元的入境旅游人次,为第年个研究单元入境旅游人次的算数平均数,为研究单元的个数。

二、入境旅游经济时间演变

1.入境旅游经济两极现象明显

各市旅游外汇收入与全岛平均旅游外汇收入比率如图1所示。从横向看,1999-2012年,除了三亚市的旅游外汇指数经历了较为振幅较大的两起两落,其余城市的旅游外汇指数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从纵向来看,旅游外汇收入指数大于1的,基本集中在三亚、海口、万宁,而其余5市大体在0.4水平以下,其中琼海和文昌2011年和2012年增幅较大,超过了全岛平均水平。此外,海南岛区域入境旅游经济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如2008年,三亚市旅游外汇收入指数为20.81,而儋州市仅为0.002,二者相差一万多倍。2008年,受北京奥运会、“红塔杯”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第九届欢乐节等重要节庆赛事的影响,海南岛各市县的入境旅游人次均明显增加。从长期趋势来看,万宁、琼海、儋州、五指山、文昌、东方所占份额虽然逐年上升,但仍然只暂居了全岛入境旅游经济的极小部分,海南岛入境旅游经济可能出现“马太效应”,即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这势必会加剧入境旅游经济的时空分异。
图1 1999-2012年各市旅游外汇收入与全岛平均旅游外汇收入的比率

2.绝对差异波动扩大

海南岛入境旅游经济时间差异演变趋势如图2所示。海南岛8市入境旅游经济的绝对差异总体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大致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为2000—2005年,绝对差异缓慢扩大,从2000的63108.8增长到2005年的75328.4,增幅为19.36%,年均增长3.87%;第2阶段为2005—2008年,绝对差异迅速扩大,从2005年的75328.4增长到2008年的188952.8,增幅达150.84%,年均增长30.17%。第3阶段为2008—2009年,绝对差异迅速缩小,从2008年的188952.8缩小到2009年的98651,仅一年时间跌幅就高达47.87%。第4个阶段为2009—2012年,绝对差异波动上升,从2009年的98651上升到2012年的148607.1,年均增长1

6.88%。

图2 1999-2012年海南岛入境旅游经济时间差异演变趋势

3.相对差异波动下降

海南岛入境旅游经济的相对差异总体呈现先波动上升,再波动下降的趋势。大致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1999—2008年,相对差异波动上升,从1.32上升到1.88,增幅达42.87%;第2阶段为2008年-2012年,相对差异波动下降,从1.88下降到1.51,跌幅达19.62%。

三、入境旅游经济空间分异

海南岛入境旅游经济空间分异情况如图3所示。1999年到2012年间,海南岛2个地级市和6个县级市中,三亚市入境旅游收入的绝对差异最大,达到59817.37,东方市入境旅游收入的绝对差异最小,为577.14;而三亚市入境旅游收入的相对差异最小,为0.41,东方市入境旅游收入的相对差异最大,达1.64。相对差异在1以上的有4个城市:文昌、五指山、儋州和东方。其余城市,除琼海为0.57,均在0.5水平线以下。
图3 海南岛8市入境旅游经济空间分异
海南岛2个地级市,6个县级市入境旅游收入与全岛入境旅游收入的比率如图4所示。从1999年到2012年,海南岛全岛超过72%的入境旅游收入均集中在2个地级市海口和三亚,2008年,海口和三亚的入境旅游收入更是占据了全岛收入的92.27%。文昌、五指山、儋州、东方四个城市的入境旅游收入的合计也低于全岛收入的5%。图4 海南岛8市入境旅游收入与全岛入境旅游收入比率
把1999—2012年各市入境旅游收入按全岛平均水平的指数,依次划分为入境旅游经济发达区(>

1.0)、较发达区(0.4~1论文导读:

.0)、欠发达区(0.04~0.4)及不发达区(<0.04),结果显示分布如图

5、图6所示。

图5 1999年海南岛入境旅游经济空间差异
图6 2012年海南岛入境旅游经济空间差异
从图5到图6的变化可见,原来为入境旅游经济发达区的万宁市降为经济较发达区,原来为入境旅游经济较发达区的五指山降为经济欠发达区,原来为入境旅游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琼海升为经济较发达区,原来为入境旅游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儋州升为经济欠发达区。

四、入境旅游时空分异理由

1.资源禀赋差异

旅游资源是吸引国外游客、发展入境旅游的物质基础,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目前海南岛国家5旅游景区2处,分别为南山文化旅游区和南山大小洞天,全部位于三亚市;国家4旅游景区14处,三亚和海口共有8处;国家3旅游景区15处,万宁市5处,其余3A景区零星分布在其余市县。总体而言,东线沿海城市旅游资源数量分布、质量优秀,且多集中在海口和三亚两市。海南岛西部则被称为海南的工业走廊,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相对匮乏。在扩大接待规模的同时,还应开发新项目新产品来提高游客在海南的消费水平、扩大旅游收入。

2.基础设施影响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而海南岛高等级的旅游服务设施均高度集中于海口、三亚两地。目前,全岛五星级饭店共23家,其中,三亚12家,海口6家。此外,交通可达性的强弱也会直接影响入境游客数。目前,各市的交通基础设施也相差悬殊,海南岛内仅海口、三亚拥有国际机场,有利于入境游客旅游观光。新航线的开通也有利于游客入境旅游。

3.重大节事影响

通过举办国际性的节事活动能够推动入境旅游发展,产生强大的产业联动效应,使得旅游者在停留期间具有较多的参与机会。然而目前海南岛国际性的节事活动多集中于海口、三亚、琼海三个城市,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当地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而其他城市的知名国际性节事活动相对较少,因此进一步提高了入境旅游经济两极化的可能性。
五、结束语
海南岛入境旅游经济时间分异与空间分异特征吻合,都呈现绝对差异波动上升,相对差异波动下降的特征。为了实现海南岛岛内各单元入境旅游经济平衡发展,应当优化岛内旅游资源配置,合理整合地域特色,共同培育旅游精品。
本文把海南岛作为一个总体,岛内8个城市作为独立的个体进行研究,但是实际上这8个城市之间均存在或大或小的相关性,互相影响,如何基于地理单元之间的相关性深入挖掘区域入境旅游经济分异及理由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乌铁红,张捷,李文杰,等.中国入境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演变及成因——基于入境旅游经济区位熵的分析海南岛入境旅游经济市域空间时空分异特征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23(5):189-194.
[2]马耀峰,李永军.中国入境旅游流的空间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8(3):121-124.
[3]马耀峰,李永军.中国入境旅游流的空间分布研究[J].人文地理,2001,16(6):44-47.
作者简介:张 珊(1981-),女,四川江油人,讲师,博士,2011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基金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413121);海南大学青年基金(qn1252);海南大学科研启动项目基金 (kyqd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