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对于ICU重症患者有创血压监测及护理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246 浏览:20905
论文导读:
【关键词】有创血压 监测 护理
1672-3783(2014)01-0156-01有创血压是指动脉内置管后,连接测压装置或仪器进行连续测量血压的一种策略,其监测结果既连续又准确,对判断病情,指导治疗很有价值,且使用方便、安全、可靠,适用于心肌梗死,急性肺水肿,各种理由导致的休克,心跳呼吸骤停,严重多发伤,多器官功能衰竭,重大手术围手术期等危重症需严密监测循环系统功能变化者。我科予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本科成功地对51例外科ICU患者实施有创血压监测及护理,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策略
1.1 临床资料 本组51例,男30例,女21例;年龄20~78岁;体重10~96kg。其中心脏外科10例, 全身多发伤12例, 外伤性脾破裂2例, 肝移植术后10例,胸外科12例,骨外科5例。本组均采用桡动脉穿刺置管。
1.2 策略 患者入ICU后,立即将动脉导管接三通开关,一端接冲洗装置和压力袋(内有袋装生理盐水),另一端通过测压管接压力感受器连接监护仪。常规消毒铺巾,操作者于患者桡动脉或足动脉或肱动脉处采用20~24 G留置针,穿刺针与皮肤成30°角。接近动脉表面时刺入。见回血后拔出针芯,将导管向前推进,血液通畅表示穿刺成功,若无回血,将导管缓慢退出,直至尾端有回血,再将导管沿动脉平行方向推进,插入导管后,尾端有搏动性血液喷出,表示置管成功。再接连接管与测压系统,固定套管针与连接管,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腔,放松手臂准备测压。测压时,先调整零点,将压力感受器置于右心房水平,即患者腋中线与第4肋交点处;启动零点校正键,转动三通开关,关闭动脉导管,打开压力传感器的排气孔,使压力感受器与大气相通,当监测仪数字显示0时,提示调试零点成功。调试完毕,转动三通,关闭压力感受器的排气孔,使压力感受器与大气隔绝而与动脉导管相通,显示器显示出所测压力的波形与数值,调试波形振幅。
2 结果
本组51例患者,桡动脉置管35例,足动脉置管5例,肱动脉置管11例。一次性穿刺成功44例(94% ),余6例2~3次穿刺成功。伤口感染1例(2% ),未发生动脉栓塞,出血及其它并发症。
3 常规监测及护理
3.1 做好健康宣教 置管前给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创血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其了解有关有创血压的知识、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策略,避开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等,以便积极配合,预防感染、血栓、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3.2 保持测压管道通畅 保证测压管的各个接头紧密连接,妥善固定穿刺针,延长管及测压肢体,防止穿刺针及测压管脱落,导管受压,扭曲及脱开出血。用持续冲洗装置冲洗,保持导管通畅,压力袋压力为22~44 kPa,流速为3 ml/h,以防血液凝固;熟悉三通使用策略,使三通开关保持在正确的方向;每次测压后应立即用肝素盐水进行快速冲洗,防止血液凝固。
3.3 严密观察监测指标 一般每30min监测1次并做记录,病情不稳定时,随时监测记录。测压前与袖带测压进行核对,避开误差过大;有创血压较无创血压一般高0149~1196kPa。密切观察监护仪上的压力及各波形的变化,若波形过高、低钝或消失,压力数值与临床不符,可能存在动脉导管阻塞、脱出,换能器位置不当,应及时查找理由并处理。
3.4 保持测压系统的准确性 每4 h调节零点1次[3],测压过程中如对数值有疑问时,需随时核对零点,定标,调节压力换能器的位置,同时检查导管内是否有空气和血块,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定时冲洗。测压导管,压力换能器及肢体均须妥善固定,移动或震动可致导管扭曲而影响测压结果,可使压力波形转变,因此,需加强观察,以保持测压系统的准确性。
3.5 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测压管道系统始终保持无菌状态,所用针头、管道、三通接头均为一次性使用。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每日用碘伏消毒穿刺点,待自然晾干或用无菌.
3.6 血标本采集策略 采集血标本时,导管接头处用碘伏消毒,然后用注射器将管道内液体全部抽出后弃去一部分血液再取血,以避开血液稀释而影响检验结果,注意减少失血,操作中严防血管内进气造成空气栓塞,一旦发现气泡,应立即用注射器抽出。

3.7 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3.7.1 远端肢体缺血。主要理由为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及局部长时间包扎过紧等。表现为远端肢体缺血、坏死,其形成与置管时间、血管壁损伤、导管粗细和材料等因素有关,一般置管小于2h无血栓形成,20~50h发生率为50%。预防及护理:(1)术前要确知被插管动脉的侧肢循环情况,动脉有病变者应避开穿刺。(2)尽量减少动脉损伤,穿刺时要求技术娴熟,动作轻柔、稳、准,避开反复穿刺造成血管壁损伤。(3)选择适当的穿刺针,一般成人为14~20G导管,小儿为22~24G导管,切勿太粗及反复使用。(4)保持三通良好性能,以确保盐水的滴入;保持管道通畅,每次经测压管抽取动脉血后,应用盐水进行冲洗。(5)管道内如有血块堵塞时应及时抽出,以防发生动脉栓塞。(6)严密观察术侧远端手指或足趾的颜色与温度,并通过同侧手指套血氧饱和度动态监测手部的血运情况,发现有缺血征象如肤色苍白、发凉及有疼痛感等异常变化,应及时拔管,并进行处理。(7)固定置管肢体时,切勿行环形包扎或包扎过紧。(8)动脉置管时间长短与血栓形成呈正相关,在患者循环功能稳定后,应及早拔出,一般不超过7d。
3.7.2 局部出血血肿。与穿刺失败及拔出穿刺针时未有效地压迫止血,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或肝素用量不当,术后穿刺侧过于屈曲有关,尤其是应用抗凝剂的患者。预防及护理:(1)穿刺失败及拔出穿刺针时,根据不同的进针策略来确定局部压迫时间长短,如系穿刺进针,压迫5min;动脉切开进针,压迫10min。(2)局部用纱布球和宽胶布加压覆盖,加压包扎中心要在血管进针点。必要时局部用绷带加压包扎,30min后予以解除。(3)术后嘱患者保持术侧肢体伸直,短期内患者如有活动注意局部观察,以防出血。(4)出现血肿可用50%硫酸镁湿敷或频谱仪局部照射。

3.7.3 感染。常因导论文导读:

管直接与血管腔相通,破坏了人体机械的防御屏障,导管放置时间长,细菌通过不清洁的三通或压力感受器进入体内,无菌操作不严所致。早期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热、痛,进一步发展可引起全身感染,患者出现寒战、高热等全身感染症状。预防及护理:(1)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所需用物必须经灭菌处理,置管过程加强无菌技术管理。(2)加强监测,每日监测体温4次,查血象1次。如患者出现高热、寒战,应及时寻找感染源。必要时,取创面物培养或做血培养以协助诊断,并合理应用抗生素。(3)保持局部干燥,每天用碘伏消毒局部,同时用手指稍转动留在皮肤外面的管道,用碘伏消毒,管口周围以防细菌滞留,并更换无菌透明膜,有渗血时及时更换。(4)置管时间一般不超过7d,一旦发生感染迹象,应立即拔出导管,行抗感染治疗,以推动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性,减轻患者痛苦。
4 讨论
ICU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用药复杂,有创血压监测是ICU患者的重要监测手段,是衡量循环功能的主要指标之一,能持续地观察循环系统的动态变化过程,协助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动脉血压的瞬间变化,连续、准确提供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的数据,从而反映心输出量、心肌收缩功能、血容量、血管阻力等心血管功能情况,是目前公认的测量血压的金标准。本组通过护理人员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防止了并发症发生,使患者恢复顺利,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敖薪.急救护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22-127.
[2]徐宏耀,吴信.心脏外科监护〔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135-139.
[3]于艳青,洪宝丽,杨捷.110例冠脉介入治疗术后进行直接动脉血压监测的护理〔J〕.现代护理杂志,2005,11(8):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