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究网络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对机遇和挑战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064 浏览:12410
论文导读:,可以开通在线新闻信息发布渠道、在线心理咨询,建立科学理论探讨和热点理由论坛,着力丰富网络文化的内容并使其成为网民重要的新闻和信息来源。要注重创建著名品牌网站,建设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力的名牌网站。3.2牢固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我们允许网络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但一定要牢牢把握住话语权。由于网络的
摘 要: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使网络文化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并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文化为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做好网络思想意识形态工作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掌控网络文化的话语权,巩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分析网络文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双重影响,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关键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网络文化 机遇与逃战 解决策略
互联网拥有快捷、信息多源、互动性强的优势,可以让受众及时评论重大、突发性新闻事件,传统媒体在这一点上是不能与之相比的,现已成为社会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造成了冲击,影响和转变着政治、经济、文化和道德。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这个传播意识形态的重要平台,把握其发展性质和方向,以开放的姿态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文化,并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网络文化的发展机制。

1.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网络文化的概念

深刻认识到网络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对的机遇和挑战,首先要明确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网络文化的概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前提和目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的思想理论体系,是中国人民在我党领导下,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逐渐自觉形成的理性价值选择。
网络文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犹如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网络文化是以计算机技术和电子通讯技术为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由网络从业人员及网民共同参与的,以信息制造、传播和接受为核心的,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多样性、虚拟性等特征的新兴文化形式。它通过自身的影响力作用于社会文化,进而影响他人的价值取向。

2.网络文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双重影响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式,对意识形态的影响全面而深刻,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效应。网络文化增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的丰富发展。网络文化涵盖领域的深度、广度在不断扩大,并呈现出复合、交叉发展的态势。其独具特色的网络语言、网络生活方式、网络艺术极大地丰富了意识形态的内涵。网络文化双向、互动的传播模式以其自主性、隐蔽性、传播快、范围广、影响大等特点,为社会意识形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使意识形态日趋多元化。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文化,对意识形态有着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包括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网络文化加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的丰富和发展。覆盖网络文化领域的不断扩大,显示了深度、广度、复合、交叉发展的倾向,其独特的网络语言、网络艺术大大丰富了意识形态的内涵。双向、互动网络文化传播模式以其自主、隐蔽、快速、广泛而巨大的影响力,提供了一个表达社会意识的广阔平台,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网络文化对网民的价值观和社会主义信念带来了挑战,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任务。传统思想教育方式是在党的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和教育,增强人们的思想政治意识,使其更好地改善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具体策略有宣传教育、讲座、报告等,这种单向灌输模式基本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在网络文化中,人们不再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被动接受者,能够独立地对各种主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信息进行选择。
网络文化的发展对政府管理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网络文化使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联系逐渐增加,而和地方之间的纵向联系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人在家里办公、网上购物,网络已经逐渐成为互联网用户开展社会活动的重要领域和公众舆论的聚集地,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网络时代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路径

网络文化影响着舆论方向,不同文化之间的竞争和冲突日益显著。在意识形态领域面对复杂情况的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网络文化的传播特性,营造有利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国内外舆论环境,维护好意识形态安全。

3.1加强先进网络文化阵地建设

要注重先进网络文化阵地的建设就要解决网络传播内容的理由。包括马列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评析等。可以设置一些休闲内容链接,丰富网络信息容量,满足互联网用户多样的阅读需求。在形式上,可以开通在线新闻信息发布渠道、在线心理咨询,建立科学理论探讨和热点理由论坛,着力丰富网络文化的内容并使其成为网民重要的新闻和信息来源。要注重创建著名品牌网站,建设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力的名牌网站。

3.2牢固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

我们允许网络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但一定要牢牢把握住话语权。由于网络的迅速发展,受众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和信息,其文化状态展现出混合性和多样性,因此更需要理性的指导和监督。理性精神在网络意识形态中最显著的代表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我们要积极建设文明、有序的网络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自觉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意识形态工作,努力提高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牢固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

3.3构建全方位的网络传播系统

创建吸引网民关注和喜爱的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网站,创建新的意识形态阵地。加强主流网站建设,建立起一些信息量大、覆盖面宽、服务功能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多媒体信息网站。网站建设应该在政府的指导下建立统一的指导思想,有计划、分步骤地实现,最终形成以著名品牌宣传网站、政府网站系统为骨干,新闻单位网站为依托,以各单位及社会团体创办的特站为补充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网络系统。
要注重农村电子化建设。建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所辖市、县、乡镇级宣传网站或主页和中文检索数据库,逐步实现网站相互间的链接。充分发挥各大新闻媒体宣传网站技术和人才优势,提倡农村的新闻宣传单位联合共建信息网站和镜像节点论文导读:

3.4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时效性

保障意识形态传播的及时性必须创新网络文化传播手段和机制。遵循信息产业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建立和完善网络新闻传播和新闻报道的快速反应机制。高度重视新媒体对公众舆论的影响,加快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督、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体系。要创新思想,转变思想政治工作策略。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掌握网络传播的特点,了解互联网用户的思想动态和对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教育的需求,努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从单一封闭的模式向双向开放的模式的转变;要创新内容,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要设计、开发有强大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在形式创新上注重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网络文化活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时事政策教育,与网民交流思想,解答其关注的热点、难点理由。
参考文献:
[1][英]汤普森.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23-24.
[2]杜国辉.文化与意识形态的理论[J].党政论坛,200

6.1:134-135.

[3]李辽宁.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