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分析从汉字甲骨文“姓”、“氏”结构看姓、氏起源及社会作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044 浏览:87347
论文导读:名,也要称姓而不言名。但出嫁之后,成为男子的附属,其姓前则要冠以丈夫的氏或其他称号。如春秋齐国大夫棠公之妻为姜姓,就称棠姜;卫国大夫孔文子之妻为姬姓,则称孔姬。郑武公之妻为姜性,武公死后,其妻则称武姜,将丈夫谥号“武”冠于姓前。这种习俗影响深远,一直到现代。从氏的产生及可变的特点探寻其深层次本质,应当说是与
摘 要:姓氏的发展源远流长,姓氏文化蕴籍丰厚,是中国古代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姓”与“氏”是一回事。但是事实上,在上古时期,“姓”与“氏”是不同概念。下文将从“姓”与“氏”的字形结构角度出发,试分析姓、氏的起源及社会作用。
关键词:甲骨文;姓氏;社会作用
1005-5312(2014)23-0134-02
姓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在今天,一说到姓氏,大多人都会认为“姓”与“氏”是一回事。的确,很久以前,“姓”和“氏”的所指就是相同的,姓就是氏,氏就是姓。比如:姓王,就可以说“王氏”,“李氏”也就指的是姓李。《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也是如此。然而,在上古时期,也就是先秦时代,姓与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是有区别的。要了解“姓”与“氏”的关系,就需要先了解这两个字的结构。

一、甲骨文中的“姓”

“姓”在《说文·女部》的解释:“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声”,意思就是说:“姓”氏人出生时的那个种族的代号,这与现解大致上是相同的。但是,我们现代人一般都是从父姓的。而“姓”这个字从结构上看却从“女”从“生”,也就是说这个字的本意是与“女”字有关的。这与我们现在的习俗不相符合的。
任何一种语言和文字一定都是反映某种社会形态的产物,它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的文化意识形态。因此,作为我国最早的成系统汉字——甲骨文当然也反映的是我国上古时期的文化意识。“姓”从女从生,从字的结构上看,人类最初的姓应该并不是从父的,而是从母的。这是因为:“姓”是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所谓的“母系氏族社会”即指在这个阶段,人类实行的是群婚制,一个男子可以有许多“妻子”,同理。一个女子也可以有多个“丈夫”,男女双方都没有固定的配偶。在此制度下产生的结果是子女与父亲的关系不确定。因此《庄子·杂篇·盗跖》上说:“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在知母不知父的情况下,只能按母系来确定人的血缘身份,这就是母系社会。在母系社会,为了方便交际,每个以母系为纽带的群体都必须有一个不同于其他氏族的符号,这就是姓。
此外,关于“姓”来源于母系社会,还可以从很多文献中找到旁证。东汉班固《白虎通义·姓名篇》记载:“禹姓姒氏,祖以薏生;殷姓子氏,祖以玄鸟子也;周姓姬氏,祖以履大人迹生也。”这段文字是说,禹的母亲吞吃了薏苡(车前子),于是生下了禹,所以夏人为姒姓;商族祖先契的母亲简狄吞食了玄鸟(燕子)的卵而,生下了契,故商人姓子,表明与燕卵有关;周人祖先稷的母亲姜女原踩上了巨人的足迹而,生下了后稷,故周人为姬姓。后人也多赞同班固之说。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姓的产生是源于母系氏族社会。在当时群婚制婚姻形态下,民知其母,不知其父,氏族是由同一始祖母生下的后代所组成的,因此姓也是全氏族所共有的,是氏族人群血缘关系的标志。至于“感天而生子”之类传说,不过是到了男性中心社会,给男性首领制造一个神奇的故事,以增添其权威罢了。中国现存的姓近6000个,其中直接由女性氏族传承下来的古姓虽仅有几十个,但它们作为女性中心社会的文化残痕,在探求中国姓氏产生的历史中具有特殊的作用。
正因为姓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不同的姓表示着不同的女性祖先,所以古文献中所见到的最古老的一批“姓”,大多是从“女”的,如黄帝姓姬从汉字甲骨文“姓”、“氏”的结构看姓、氏的起源及社会作用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神农姓姜,虞舜姓姚,夏禹姓姒……
综上所述,姓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是整个氏族的称号,为同一血缘的人所共有。

二、氏——男性中心社会的标志

上文说到“姓”是同属一个族群的符号,但是它既是整个氏族的称号,那么,随着人口的增加,时间一长,同属一姓的人也就越来越多。这个时候就出现了“氏”。
“氏”,从字形上看,它像“水之支流形”。圆点为指示,强调支流在此。所以说“氏”是姓的分支。当一个氏族分为若干分支散居在不同的地方后,每个地方又有了自己标志,这就是“氏”。同一个氏族,其姓是表示来源于同一女性始祖,说明其血统关系,因而不变。但一个氏族由于种种理由可分为许多支系,分居不同地方,为表示与其他同姓支系的差异,各支系另立标志符号,即是氏。从历史上看,氏的形成最初往往是某一男性因功受封而迁居某地,后代即以此为氏,实即以氏纪先祖之功。因此,氏以表功勋而显示出男性中心的特征,这与姓以女性为中心有着根本的不同。如:楚国公族,芈姓,同一个芈姓之下,又分为熊氏、昭氏、屈氏、景氏等。这样,姓就成了旧有的族号,氏则为后起的各个分支的称号或标记。
氏在先秦时期不仅具有同姓各支系的区别作用,而且还用来表明家庭出身与社会地位,它是贵族用以别贵贱的符号,因此在贵族中男性多称氏而不称姓,以表明其身份。这一点对女性姓氏称谓上也有极大影响。先秦时期,姓对女子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同姓不相婚”的情况下,姓具有定血缘、别婚姻的作用。因此,当时的未婚女子虽有名,也要称姓而不言名。但出嫁之后,成为男子的附属,其姓前则要冠以丈夫的氏或其他称号。如春秋齐国大夫棠公之妻为姜姓,就称棠姜;卫国大夫孔文子之妻为姬姓,则称孔姬。郑武公之妻为姜性,武公死后,其妻则称武姜,将丈夫谥号“武”冠于姓前。这种习俗影响深远,一直到现代。
从氏的产生及可变的特点探寻其深层次本质,应当说是与土地及财产的再分配和继承密切相关。当某一支系始祖有了自己的土地和财产后,为向世人表明其所属,于是另立氏以别之,避开外人侵占,这实际上是为自己的财产打下姓氏的印记。众所周知,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演化的一个重要理由,即是男性掌握了财产分配权,而女性失去了这种权力。女性无权过问财产的分配与继承,也就无权在财产上标明自己的姓氏,甚至连女性本身也成了男性的财产,这即是女子出嫁后,其本姓前要冠上男性姓氏称号的理由。
正因为氏与财产相关联,所以到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战国时期,贵族没落,地位下降,许多平民财产增加,实际地位论文导读: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班固.白虎通·姓名.中华书局,1985年.田亚岐,倪景杰.我国姓氏的起源与发展.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漆小东.字说中国文化.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上一页12
升高,因此平民为财产的所属关系及表明地位升高,也就立氏,与贵族同。到秦汉时期,由于社会的变化,家族的繁衍迁徙,姓已难考,于是便以氏为姓,姓氏合

一、即别婚姻,又明财产,成为一代之制,后世沿用至今。

氏是在姓的基础上分化出来的,因而,它比姓的产生要晚得多。一般认为,氏产生于父系氏族社会。袁庭栋就说:“最初的‘氏’,大体上应当是各个父系氏族的称呼或标识,也可以是该氏族的男性首领的称呼。我国最早的一些‘氏’,如轩辕氏、神农氏、伏羲氏、燧人氏、陶唐氏等,虽有神话传说的成分在内,但确也反映了一些历史真实——他们都是父系氏族阶段出现过的最有名的‘氏’。
综上所述,“姓”是母系社会时期的产物,是区别不同氏族的标志,它有明血缘、别婚姻的作用,这对人类的进步有重大作用。而“氏”是在“姓”的基础上的产物,它有别贵贱的作用。氏在最初本是同姓各部落的名称,到了周代,氏的产生就和封建制度、宗法制度联系了起来。“姓”与“氏“反映的不仅仅是几笔写成的符号,更重要的是,在姓氏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的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国家统一上曾起过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基金项目:咸阳师范学院2012年人才引进项目(12XSYK004)。
参考文献:
[1]暴希明.汉字文化论稿[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
[2]班固.白虎通·姓名[M].中华书局,1985年.
[3]田亚岐,倪景杰.我国姓氏的起源与发展[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
[4]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5]漆小东.字说中国文化[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