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论人与社会历史发展与逻辑演绎:马克思公共性出场视界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730 浏览:13613
论文导读:
摘 要:“人”和“社会”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范畴,尽管马克思没有提出“公共性”概念,但马克思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生成、嬗变中无不散透、折射出其丰富的公共性思想。理论上,人与社会的相互生成构成了马克思公共性的图式;现实中,“现实人的社会与现实社会的人”是公共性的真实出场;历史上,共同体的社会形态演进过程正是公共性的生成历史人与社会的历史发展与逻辑演绎:马克思公共性的出场视界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可以说,人与社会的历史发展与逻辑演绎开启了马克思公共性的出场视界。
关键词:马克思;人与社会;公共性;历史发展;逻辑演绎
1002-7408(2014)09-0036-07
基金项目:2014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马克思公共性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SJB088)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莫春菊(1981-),女,广东惠阳人,南京师范大学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本人并没有专门对“公共性”概念和内涵进行系统而全面的理论阐述,但阅读马克思的经典文本,我们又无时无处不感受到马克思对“公共性”的关注和关怀,这既为我们深入研究和阐述马克思“公共性”思想提供了广阔的理论空间,同时又成为我们透过“公共性”视域理解马克思整体思想进程,尤其是厘清马克思政治哲学发展脉络的最大困难所在。立足于马克思的文本视域,我们不难看出马克思在考察“社会”的历史和逻辑发展的同时也考察了“人的本质”理由,并从人与社会关系嬗变的解读中走向了对“公共性”理论与现实的沉思。换言之,将马克思关于对现实的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科学分析以及对人类解放之路的探寻的思想脉络理顺和贯通起来考察“公共性”思想,必将开启马克思“公共性”研究的新视域。

一、“人”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域

“斯芬克斯之谜”一直是哲学家们关心和关注的话题,离开人而高谈阔论一切哲学理由似乎都是徒劳。“人”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理由,它贯穿于马克思一生的实践研究中,是马克思思想的核心域。马克思并没有延续唯心主义的策略论从形而上的人性观和精神化的纯粹理念来预设和研究“人”。相反,马克思哲学创生的历史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新的策略论和思维方式,他从具体的、现实的、关系的、历史的维度来理解和分析人,从而开启了科学研究“人”的新语境。概括来说,马克思关于“人”的科学论断是由以下三个不同维度有机构成的,它客观地揭示了人的现实性、社会性和历史性。

(一)现实维度的人

从现实的、具体的、有生命的人出发来把握人的本质是马克思哲学跟以往抽象人性论的根本区别,也是使人的理论发展成为科学的一次重要哲学革命。“现实的人”是马克思解剖“人”的逻辑起点,是分析“关系中的人”的前提基础,也是追寻对“历史与逻辑发展中”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的诉求基点。在对费尔巴哈关于人的观点的批判、扬弃以及超越过程中,马克思不再像以往那样脱离现实而抽象地谈论虚幻的人,而是把人看作是处在一定的物质生产条件下的实实在在存在的人,马克思说:“这里所说的人们是现实的、从事活动的人们,他们受自己的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交往的一定的发展——直到交往的最遥远的形态——所制约。”[1]72因此,马克思认为人是“可以用纯粹经验的策略来确认”的“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和“从事活动的人们”。[1]67正是马克思对人作了“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的生活过程”[1]72这样简单明了却掷地有声的理解,把人拉回到现实,让人从圣坛中走向世俗,明确了人是有意识、有需要的存在物。“意识”让人成为自觉自主的主体,“需要”推动人“从现成人向生成人的跃迁”。[2]161人通过有意识的生产、劳动、实践满足自己的需要,在这一过程中人形成各种关系,并不断向前发展。

(二)关系维度的人

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人”并不指一个个原子式的个体存在物,相反,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505这种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的总体性存在,它包括以下几方面:(1)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认为,自然是人存在的基础和依赖,“人靠自然界生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4]56他进一步指出,虽然人受制于自然,但人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人不是被动地适应自然变化,人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因此,马克思认为“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生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因此,通过工业——尽管以异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本学的自然界”。[4]89(2)人与类的关系。在论述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马克思进一步阐明人的本质之规定,他说:“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人的自然存在物,就是说,是自为地存在着的存在物,因而是类存在物。”[4]107马克思认为,人的“类”的存在不仅仅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更重要的是说明人能自由自觉地从事对象性的活动。人是能动的主体,人能对自身作自我规定、自我预设,人能通过劳动与实践把自身的类和其他物的类对象化,为人所用。(3)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马克思认为,每个人都不是也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和生活,“只有当对象对人来说成为人的对象或者说成为对象性的人的时候,人才不致在自己的对象中丧失自身。”[3]190人与人之间存在多维的关系,其中,生产交换是人与人之间最直接的物质关系,也是层次较低的关系。随着人的实践交往深入,人与人不仅仅在生产关系上结连,人们还会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情感上等产生特定的社会关系。每个人的存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确证他人的存在,“直接体现他的个性的对象如何是他自己为别人的存在,同时是这个别人的存在,而且也是这个别人为他的存在”,[3]187而正是人的多维的关系的不断创生,形成了人存活的特定环境,推动了人自身的发展。

(三)历史维度的人

马克思对人的研究是置于时空观视域中的,他认为,在空间维度上,复杂多维的社会关系表明了人是一种总体性存在;在时间维度上,人又是一种历史性存在,对人的理解和把握要置论文导读:存在的条件并规约着人的状态,尽管存在异化,但这是历史进程的必经阶段。但人是有意识的追求卓越和自由的,人能不断地反思现实、超越现实、扬弃异化、创造历史,因此,马克思指出要达到共产主义社会,人才能够“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123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可见,人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既基于现实和历史,又指向未
于历史与逻辑的视野中来考察。马克思认为“时间实际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空间”。[5]532马克思认为,人是历史中的人,“现成的东西:生产力、资金和社会交往形式的总和”,[1]93都是现实的人存在的条件并规约着人的状态,尽管存在异化,但这是历史进程的必经阶段。但人是有意识的追求卓越和自由的,人能不断地反思现实、超越现实、扬弃异化、创造历史,因此,马克思指出要达到共产主义社会,人才能够“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5]123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可见,人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既基于现实和历史,又指向未来发展,人在这两重关系中不断实践,改造世界,丰富社会关系,在旧历史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历史,不断演绎人向前发展的历史。人与社会的历史发展与逻辑演绎:马克思公共性的出场视界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可联系我们.人与社会的历史发展与逻辑演绎:马克思公共性的出场视界相关论文由{#GetFullDomain}收集,如需论文.人与社会的历史发展与逻辑演绎:马克思公共性的出场视界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GetFullDomain}提供,转载请保留.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人与社会的历史发展与逻辑演绎:马克思公共性的出场视界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