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析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368 浏览:22333
论文导读:生看到理由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批判、修正,从而建构起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开展探究活动时可以根据探究理由的难易度,组织多种形式的合作探究。生生间小组合作探究;师生间集体探究;“组合式”二度探究。(4)明理强化实践探究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掌
2001年,教育部开始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作为本世纪初实施的全新的国家课程,其综合性、开放性、生活性、活动性等基本特性和要求,在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史上,无论是在课程理念、教育思想,还是在内容建构、教学方式策略革新等方面,堪称史无前例。
作为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科目之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学生生活、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为核心。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因此本课程顺应社会及生活的需要,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使学校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适应社会能力的教育上,它起到其他学科所起不到的独特作用。如何进行本学科教学,我想应该从探讨高效课堂模式入手加强研究。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按照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三大类:品德教育类、习惯养成类、社会常识类。品德教育类又分为活动性、明理性两类,社会常识类又可分为生活社会常识、科学常识、地理常识、历史常识等四类。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构建“亲历体验型”、“讨论思辩型”、“情境模拟型”、“成果展示型”、“课本剧表演型”等活动型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如:

1.“明理————导行”模式

这是在传统的讲解模式基础上演化而来的,适用于品德与社会新授课中的各种课型。它是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直观演示、口头讲解、文字阅读、评价行为、激发情感等手段传递信息。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教材、动情明理、自省辨析,最后由教师评价提出行为要求。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道德知识或某一方面的行为方式。选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时候,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在教《我送老师一支花》一课时,提出了“老师像红烛,无私奉献青春年华”“老师像园丁,辛勤培育现代化建设人才”“我们要尊敬老师”的观点之后,教师可推心置腹地向学生谈谈自己在教师的关怀下成长的故事,以及对教师工作的情感体验,然后让学生谈他心中的老师,使师生间产生感情上的认同和共鸣,促使学生主动地以实际行动来尊敬老师,提高了教学实效。

2.“理由──讨论”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给学生提供有价值的理由,组织学生讨论,它着眼于学生个人的潜能和整个人格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深思辨析机会,培养学生“悟理──讲理──用理”的能力,适用于哲理性较强的课。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模式最受学生欢迎。

3.“角色扮演”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设置与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向生活“取样”,从中引出相应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这种模式比较适用于以行为训练为主的课和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大部分的中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这种模式,往往在课后还自发地围在一起继续“扮演角色”,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收到的效益较好。

4.“理由探究式”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自主探究——发现知识——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本模式的操作策略
(1)创设情境 引趣
教师立足教材,联系实际,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充分运用故事、小品、角色扮演、多媒体等手段真实地再现某些典型的生活场景,利用情境的感染和移情作用,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和探究的,推动学生主动参与活动。
(2)发现理由 自主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发现理由、提出理由,使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同时,教师还要从学生所提出的一系列理由中提炼出具有目的性、针对性、创新性的理由,引导学生自主探寻解决理由的途径和策略,力求既能引发学生的道德动机,又能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深思得出较正确的答案,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思维。
(3)合作探究 讨论交流
通过合作交流能使学生看到理由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批判、修正,从而建构起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开展探究活动时可以根据探究理由的难易度,组织多种形式的合作探究。生生间小组合作探究;师生间集体探究;“组合式”二度探究。
(4)明理强化 实践探究
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掌握什么策略,理清什么知识,明白什么道理,几句画龙点睛的话,就给学生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交待。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

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理由。

5.“五环节”教学模式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三大基本特征。本学科的课型不是固定不变的,有活动型、实践体验型和综合学习型三种基本课堂形式。 “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适用于这三种课型。即“情景设置、目标内化——自主合作、信息搜索——精讲点拨、知识整合——当堂训练、巩固双基——课堂小结、总结升华。”
(1)情景设置、目标内化
这是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是每种课型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找准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学习新知的环境中,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引发学生的深思,激发学生的学习。新课即将开始时,教师要向学生出示学习目标或交待学习任务,使学生心中有数,带着明确的目标有目的地自主学习。
展示目标的策略灵活多样,常用的方式有:小黑板张挂、口头表述或出示投影片和播放多媒体课件。一节课采用何种方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目标的表述要站到学生的角度去设计,切不可照搬教参教案上的教学目标,更要忌空、大、虚。
(2)自主合作、信息搜索
这个环节是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整体感悟的过程。这个过程在不同的课型中处理策略也大不一样。
活动型教学:首先让学生结合课文文字与生动的插图,自主理解课文内容。与此同时,使学生头脑中建立文本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行组织,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自主设计模拟表演的方案,并在小组内讨论表演的策略与步骤,分配角色,进行表演。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ncyjlw/lw33274.html上一论文:谈谈迈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