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论经济法本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247 浏览:16164
论文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经济法本质的探究也在不断的进行加深,关于经济法的本质,在不同的理论界存在着不同的说法和卓见,从来没有完善的经济法本质的阐述。本文首先介绍了经济法发展的概况和经济法确立的前提条件,然后分别阐述了经济法的一级和二级本质,最后通过分析协调主义和干预主义推出了我国对于干预经济法的切实应用。
关键词:经济法;本质;利益
经济法的本质在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中一直存在争议,对于经济法学的研究必须经过对经济法的本质的探究,目前形成了协调和干预具有代表性的两种学说。经济法主要以社会的本位为立足点,通过对经济法本质的辩证深思更加明确目的,从中调控国家资源和利益的分配从而推动经济的和谐发展。

一、经济法本质的概述

1、经济法的发展概况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经济法的理论研究在经济理论学术中比较薄弱,为了避开经济法的理论研究走向灭亡,我国一些学者开始了对经济法的学术研究。经过数年的理论研究,我国的经济法学术研究从起初的欠缺不断拓宽到边沿领域,但是多数学者忽视了最基本理由的深思,那就是经济法的本质和体系必须得到新的路径推动国家经济的调控和发展。

2、经济法确立的前提条件

有些学者认为经济法的核心范畴是社会的公共性,因为社会公共性决定了经济法的产生和经济法的相关属性。经济法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的需求而产生的,随着工业革命的诞生和发展,社会经历的每个时代不断转变和推动人们的经济生活,增强了人们改造自然事物的能力的同时也存在着破坏生产力发展的因素。所以社会要在生产力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是需要制定相关的经济法,成为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的法律手段,并提高社会的整体利益。

二、经济法本质的研究

1、经济法的一级和二级本质策略

对于不同的法律部门都存在着不同的本位理论观念,经济法是一个社会的最基本的本位法律。个人的本位所强调是以主体行为为核心的权利,而国家本位则是强调在权力之上的责任。在当今社会我们将经济法看做权责法,拥有自己独特的部门法的地位。经济法二级本质和一级本质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和区别,一级本质针对一个理由的两个方面,两者的区别在与之间的共性和个性以及特殊性和普遍性之间的关系。在研究二级本质时,要注意两个重要的切入点,根据市场和政府的深入分析,在现有国情的基础上分析经济对政治的影响。

2、经济法相关分配原则

任何法律都是在主体保证各个利益协调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保证了利益和协调机制才能突出经济通过法律显现出的主体规范性和政策性。例如通过通过引导和规范政府制定和颁布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调整税收政策,最终影响各种经济主体的趋利行为,避开重复建设等低效率经济现象的出现。对于经济法上的资源分配是经济法通过确认不影响经济市场正常发挥作用的前提下对经济活动采取的直接干涉和参与以实现国家和市场两种资源配置手段的有机结合同时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例如通过国有企业法、国有投资法等规范和指引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对市场不愿涉足或难以涉足的行业进行经济资源的调配。

三、协调主义与干预经济之法

1、协调主义的缺陷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国家经济受到的挑战得出了要综合运用市场经济和国际调控,但是忽视了任何一点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现代社会所建立的经济体制都是混合型的,所以存在着潜在的产权结构的公私并存。市场的经济调控需要通过民众法律来维护,然后国家调控又要通过经济法,因为经济法和民法之间存在的相互矛盾的方面,因此协调主义缺乏了国家和市场之间的统一。

2、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和主体

干预政经济法的本质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策的产生起源于市场的缺陷,由于市场社会利益和个体利益之间存在矛盾,因为协调主义中市场机制主要通过追求利益为目的,没有考虑经济的长远利益,导致市场调节的成本过高或者市场缺损,因而公权成为了干预的必要条件。
国家干预经济是在行使国家的经济职能,通过对社会物质材料的生产分配进行全过程的干预和调控而起作用。由此看来国家经济职能是干预经济中最基本的主体。

3、干预经济的主要手段

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手段最基本的是法律手段,一切手段的实施都要通过法律化的过程,其次是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是国家以参照客观经济规律为前提条件,通过制定相关的税率和推动国民经济朝着一定方向发展。行政手段是国家的行政机关通过下达相关的命令和决定直接干预经济的运转。这三种干预手段相互并存成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有效手段。
总而言之,从我国经济发展目前状况来看,我国正面对很多困境,经济法的本质只能是国家干预之法,必须综合经济法的宗旨,在政府干预市场再进行干预,通过国家将市场的有限资源从充分分配和利用建设处协调发展的社会经济体制,实现最终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法体系。(作者单位:建行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支行)
参考文献:
[1]王伦刚;中国经济法经济学基础的反思与前瞻[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江永强;经济法特征之我见[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3]吴萌琼;经济法的理念和价值范畴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10期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ncgllw/lw1814.html上一论文:关于中国经济近期加速引发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