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东西方时间观念差异在英汉语言中体现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182 浏览:58477
论文导读:
摘 要:中西方文化传统不同,导致人们时间观念也存在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东西时间观念差异是一个受人瞩目的焦点,但是阐述其差异并不完全。本文主要通过从语言内部对比英汉两种语言来描述和展示中西方时间观念差异。
关键词:中西方;时间观念;差异;语言
[]: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6--01
中西方时间观念差异,有的学者从时间的形态(循环时间观与线性时间观)、
时间的取向(过去时间观、现在时间观与将来时间观)与时间的使用(单向时间制与多向时间制)三方面来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运用于跨文化交际。其实,时间观念的差异不仅体现在现实生活跨文化交际的差异上,还有很多方面也有体现。本文重在从语言本身来展现时间观念的差异。这里的语言主要是指语言内部的语序、构词、语法、用词等。

1、时词语序

汉语里,表时间的词语,一般放在最前面或主语后面,然后后面叙述事件。如:今天我去逛了超市。 我明天想去姨妈家玩儿。
英语里,则把时间词放在最后,比如:We will go to the park tomorrow.
He once had been to shanghai in 1998.
虽然英语里有时会把表时间的词放在前面,但比较少,如在讲述一事件发展历程的时候,会把时间放在句首,这样就明确了以时间为线索进行讲述。
可以明确地感受到,用汉语表达时首先锁定时间,然后再讲述发生的事情,由于受农耕文化经验至上的影响,传统的中国人对往昔的时间格外珍视,总是从过去寻找证据,是具有过去取向的时间观。这种观念使中国人往往根据过去的经历来确定现在的是非曲直。在中国传统社会,时间顺序决定着尊卑长幼,先辈为上,后代为下。中国传统的时间观认为,时间是依存于社会生活或人文事件的。这种时间观重视时间的过去,重视个人、民族和国家的历史,重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所以在宏阔的宇宙时空中,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一个人显得如此渺小,他们做的事情“卑微”地跟在后面。而在西方国家,他们注重自我展现,所以先出现主语,然后做了什么事情,最后再附加上时间。再加上,在他们的时间观念中,比起过去,他们更注重未来,注重在未来的创造和表现。

2、时间构词

汉语里,表示星期用“周”,而英语则以“礼拜”来表示。这是因为中国自古以来的农业文明决定的,认为凡事有生长周期,并且受佛教文化的影响,相信转世和轮回。古代中国人把时间看成是不断运转的舟车之轮,他们认为昼夜、月份、四时、岁序都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地变化的,所以东西方时间观念差异在英汉语言中的体现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在造词的时候使用了“周”。而西方则受基督教的影响,在《创世纪》中明确写了上帝用了7天造出了全世界。宗教徒们向所信奉的神行礼,每天都要做礼拜,甚至一天做好几次。他们以礼拜来划分时间段,所以用“礼拜”来建构词。
在构词方面,还有很多其他的词,比如:转世、轮回、前世、来世等词都是受佛教影响的循环的时间观。在英语里面,基督教的原罪论和末日审判论基本上奠定了历史不可循环的基调。
此外,中国对于时间还有一种特殊的表述,在编年史中,按每一位皇帝执政的顺序以及他们执政称号的名字来划分时代。因此,在清朝(公元1684 - 1911)的历史中我们能找到第十四年号的舜(1657),第二十三年号的康熙(1684),或者是第一年号的雍正(1723)等。对于一个没有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全面了解的人以及完全没有见过这种编法的西方人而言,这样的编年史太让人费解,疑惑了。这再次反映了中国人尊重历史和过去。这与一谈起文化,人们就开始讲述自己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孔孟大家等也有关。对于尊重未来和明天的西方人,则注重在未来的创造,他们不爱和其他人比历史,因为过去已经成为过去,任何人无法改写转变。

3、时态语法

汉语中,没有动词形态的变化,没有依据时间而要转变的动词或是表示状态的词。如果要表示过去、现在、将来,往往在句首加上表示时间的词,或是在强语境中,不需要任何时间、日期的词语。或是用时助词来辅助表示,时助词也不过就只有三个:“着”、“了”、“过”。
在英语中,时间关系着动词的变化,把动词形式分为了原形、第三人称单数、过去式、完成式,时态也分成了一般过去时、一般现在时、一般将来时、过去进行时、过去完成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等等,种类繁多,动词依据时态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这种在时态语法上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西方多向时间观念与单向时间观念的差异。单向时间观念是一种强调日程、期限、阶段性和准时性的时间观念,是讲究效率、倾向于作短期计划和一个时间段只做一件事情的时间习惯。多向时间观念讲究时间使用的灵活性,是一种倾向于做长期计划,注重人情味,对工作形成和时间安排相对随意的时间习惯。单一时间的国家成为了时间的奴隶,任何事件都受着时间的制约,在上述语态中表现得非常明显。而多项制时间观的人,不太受时间的约束,他们随时可以中断一件事情而进行另一件事。

4、关于时间态度的动词

在汉语里,人们对时间的态度相关的动词主要有:珍惜、浪费,此外还有打发、消磨,人们只能间接感知它的存在,它是抽象的宏大的东西。
在英语里面,时间可以被cut、kill、still、se,也可以buy、budget、waste、charge,时间可以是一种很具体的,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可以直接感知。这实质也反映了东方的抽象思维与西方的具象思维的差异。
中西方时间观念差异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上述从语言本身方面进行的比较只是选取的一些点,也不尽全面和深刻,还有待进一步例证比较。此外,在文学作品、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也有很多地方体现中西方时间观念的差异。
参考文献:
[1]张颖.中西方时间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4 4(4):157
[2]周扬.论中西文化时间观之差异[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9. 12 26(4):70
[3]马大康.想死而生:悲剧的时间结构[J]: 学术月刊,文学艺术评论,2009.5 4 :96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mzyylw/lw9727.html上一论文:研讨香港——语言接触的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