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究漫谈悲剧艺术特征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076 浏览:13878
论文导读:外在于人的世界。没有意识、没有情感外在于人的世界造成了悲剧人物的苦难和痛苦。悲剧中的痛苦也有两类,一类是人凭借着自由人格的力量与之作殊死斗争的痛苦,这是关于生命的悲剧。另一类是人无法与之斗争或者根本就未曾与之斗争的痛苦,这是关于纯粹悲伤的戏剧,已经偏离了悲剧,走向悲情戏或哀情戏西方的传统悲剧一般属
悲剧,是戏剧重要的艺术形式。从古希腊戏剧到现代戏剧,悲剧始终占据了戏剧舞台至高无上的地位。虽然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悲剧,从希腊的三大悲剧家的悲剧到现代奥尼尔的悲剧,这之间发生了许多变化,但我们还是能找到一以贯之的东西,这些就是悲剧艺术的特征。
悲剧是关于苦难和痛苦的戏剧。没有苦难不成悲剧,正是因为遭遇了苦难,悲剧人物才有了行动,才有了冲突,才造成了流血和死亡。亚里士多德说:“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为模仿,就是悲剧人物面对苦难的痛苦的行动,因为痛苦,所以严肃。这些苦难,有时候以命运和神的名义出现,如在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中,"命运出现在舞台上方,像是第四个演员,扮演着一个主要角色,它欺骗人、蒙哄人、出卖人,带着冷漠的微笑注视着那位可怜的国王因无知而犯的错误”。有时候,苦难又被归结于人生、社会,如在《人民公敌》、《群鬼》中社会、人生以冷漠的面孔对悲剧主人公造成巨大的压力和苦难。其实,这两者的性质是相同的,都是外在于人的世界。没有意识、没有情感外在于人的世界造成了悲剧人物的苦难和痛苦。
悲剧中的痛苦也有两类,一类是人凭借着自由人格的力量与之作殊死斗争的痛苦,这是关于生命的悲剧。另一类是人无法与之斗争或者根本就未曾与之斗争的痛苦,这是关于纯粹悲伤的戏剧,已经偏离了悲剧,走向悲情戏或哀情戏西方的传统悲剧一般属于前者,通过反抗痛苦产生积极的力量,如《俄狄浦斯王》中的俄狄浦斯、《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而中国传统的悲剧则偏向后者,主人公在消极的忍受中使痛苦成为一种毁灭性的力量,如《琵琶记》中的赵五娘、《窦娥冤》中的窦娥。
两类不同痛苦的悲剧,同时也对应了悲剧中两种不同类型的冲突,内在的冲突和外部的冲突。内在的冲突,是悲剧人物内心各种心理力量之间的冲突。如《哈姆雷特》就是一部充满了内在冲突的悲剧。哈姆雷特的复仇延宕了四个月的时间,就是因为他强烈的内心冲突,在每次行动之前,哈姆雷特都要对行动的前因后果进行理性的衡量,都要深思。其次,高贵的悲剧主人公,是悲剧艺术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戈德曼说:“悲剧的伟大在于把忍受的痛苦由没有灵魂和意识的世界加给人的痛苦,变为自愿的和创造性的痛苦,变为由人的有作用的行动均苦难的超越。”正是悲剧主人公有作用的行为使苦难成为一种载体,一种展示人类高贵人格的载体。我们所说的悲剧主人公的“高贵”,并不是指这个悲剧人物的地位和身份。亚里士多德很长一段时间的悲剧理论都认定悲剧主人公必须皆王将相、王公贵族,那些经典的悲剧似乎也证明了这个观点,《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的主角是天神,《波斯人》旱国王,《俄狄浦斯王》是国王,《安提戈涅》是公主和王子,《美狄亚》是公主,《特洛亚妇女》的主角是皇后。但是,这并不是正确的观点。这种观点的出现,是因为人们是被表面现象迷惑了,没有发现这些悲剧主人公背后隐含的真正的共同点——高贵的人格。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人生有价值的东西”就是人的生命,不仅仅是肉体的生命,更是具有独立意识和独立人格的生命。一个人的人格是否高贵,并不在于他是一个好人或是一个坏人漫谈悲剧艺术的特征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而在于他是否具有选择好或坏的自由意志,是否能够把这个自由意志贯彻到底。因值得说明的是,在中国古代悲剧中,这个内在的基本模式有些变化,需要把自我人格替换成人格。也就是说,中国古代悲剧的基本模式是:一个好人,一个作为某种抽象象征的好人为了坚持这种准则而落难,并且他或她又为了捍卫这种准则进行反抗直至自我牺牲。比如《窦娥冤》被迫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死亡,但正是通过死亡,她维护了这些准则。同样,《赵氏孤儿》中程婴、韩阙、公孙臼三人是“忠”和“义”的象征,他们用自我牺牲的方式维护了“忠、义”的观念。
所以说,悲剧不仅仅激起我们的悲伤、同情、怜悯和恐惧,更重要的是,还带给人们启迪,关于如何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启迪。在这一点上,悲剧超越了怜悯,它带给人们希望和光明。“我认为,当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人物在必要的情况下,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准备献出自己生命的时候,一种对人的尊严感到骄傲和振奋的情感,正是从这种情感中,观众得到了巨大的安慰和确证,因为他们自身就是属于其中这个类群的。所以,因悲剧总是让人不由自主地反观自身,从崇高的状态中体验人格自我的完善。
作者单位:哈尔滨话剧院
责任编辑 王庆斌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mzylxlw/lw9682.html上一论文:试论职业院校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与创新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