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议论明代瓷圣何朝宗雕塑艺术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699 浏览:9464
论文导读:
摘 要:被后世尊称为“中国瓷圣”的明代德化瓷塑大师何朝宗,一生创作的雕塑作品不多,但件件都是追求至高艺术境界的佳作,他的艺术表现手法成为传承者学习瓷塑的圭臬。
关键词:何朝宗;瓷塑艺术
中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社会科学家蔡尚思教授曾尊称一位明代民间艺人为“中国的瓷圣”,这就是——何朝宗。何朝宗(以下简称何氏),又名何来、来观。福建德化县城东隆泰后所人,明代德化白瓷的瓷塑艺人。其自幼从父学艺,曾随父到各地宫庙寺院塑造佛像,青年时期,已是一位远近闻名的佛像泥塑艺人,而后利用当时德化独有的陶瓷优良材质,制作出一批形象生动、工艺精湛的瓷塑作品,被世人誉为“国际瓷坛明珠”、“东方艺术”精品,并获得“天下共宝之”、“人争购之”的赞誉,现存世作品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一、根植民间需求,迎合时代需要

由于明代崇拜、礼佛的盛行,致使城市中神庙增加,契合了大众的审美接受与精神寄托需要,有广泛的心理基础及市场。私人府第中的佛堂也随之兴旺,小型佛像就有了民间需求而进入寻常百姓家庭,为了迎合民间对佛像的供奉,以期获得神灵的保佑,作为佛像小型化载体之一的陶瓷制品,便有了较为广阔的市场需要,这一点可以从明代德化陶瓷佛像瓷塑大师之多得到印证,如何朝宗、张寿山、何朝春、心默子、林朝景、林子信、林学宗、林希宗、张翕、陈伟、陈念山、文荣、茴江山人等等。而何朝宗正是这批瓷塑大师中成绩最为斐然的民间瓷塑艺人。
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有这样一段论述“伟大的艺术作品之所以伟大,正因为它们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的。”何氏瓷塑作品造型生动,以自己一种独特的雕塑语言,严谨的态度来诠释佛的世界。据传,何氏一般会对其作品作品置放在屋外任由过路行人对进行评价,综合行人的意见,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和完善,所以其作品基本上能反映普通百姓的审美情趣,并符合民间需求。

二、造型生动合理,构思严谨独特

何氏的《达摩渡江》、《披坐观音》等瓷塑代表作品,无论是从形象造型、传达信息、情感表达,动态捕捉、衣纹线条的组织、无不流露出作者对造型具有高超的塑造能力及对艺术创作的严谨态度。
对作品进行严谨的构思是作品成为优秀的前提。构思,是作者通过对生活体验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提取符合内容元素进行再组织创作的思维活动,是一种主观能动的思维过程。何氏作品形象的整体造型采用凹凸搭配,具有韵律感非完全对称但具均衡的造型,使作品静中求动。这一切都是运用古代美学思想的结果,从衣纹布局与结构看,疏密、松紧、宽窄、高低极其合理,颇有中国传统人物工笔画特征。我们以何氏作品《达摩渡江》为例,可从以下两方面分析:
一是造型方面,主体造型犹如古代典型的花瓶造型,中上部饱满圆润,底座宽稳,整体造型以头部、肩部、手臂、底座为突出点,外形充满动感,足部成“丁字”形站立,呈小跨之态,踏于一根芦苇之上,微侧前倾,注视前方;袈裟的衣角被猛烈的江风拂起,充分表现了达摩渡江的情景,整体姿态和飘逸的袈裟产生作品中人物坚毅和复杂的内心世界,躯干及下肢部分以肘部分割形成两个向上、下的梯形体,拱起的手部与胸部的关系,微侧的头部与躯干方向,所有这一切造型因素中所含有的变化与统

一、形成了作品自身的艺术审美价值和意境,起到了视觉艺术张力的效果,使作品极为感人。

二是构思方面,作品中的达摩衣袂飘飘,其神态坚定,足涉波涛汹涌的江水,迎风而行,衬托出达摩不畏艰辛,普渡传教的坚强决心,整体作品紧紧围绕主题所要传达的思想内容,让艺术性与思想性高度融合,情境统

一、形神兼具。因此,何氏的作品从形式到内容,可谓构思严谨,浑然一体。

三、线描装饰布局,服饰柔软飘逸

线条在造型艺术中是一个基本造型元素。线条在造型上的运用,始于人类文明的初始期,为了记录人们生活、交流和传承的需要,作为符合而产生。较为成熟的技法出现,还是在我国古代中国绘画中得到确立和发展,并形成较为完善的线条表现技法和理论专著,明朝之前的三维造型中以线条为重要表现手法主要体现在几大石窟和重要的庙宇佛像,能如此完美地采用以线为主的塑造手法在瓷塑方面,还没有什么大家巨匠。
何氏瓷塑作品在线条的运用上可谓达炉火纯青之造诣。其充分吸取中国工笔画中线条布局与组织关系,使平面线条的魅力在立体造型中得到完全释放。《达摩渡江》作品,其根据人物结构、衣袍所呈现的虚实关系,合理运用中国绘画艺术中的疏密、穿插等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知识,使所有的线条赋予了生命,符合人物结构需要,又不摹仿现实,使作品形象的表现手法得到艺术提炼与升华。

四、雕刻工巧精湛,神态入目三分

德化瓷塑素来以精雕细刻见长,这在其他陶瓷产区是极少见的。古代陶瓷一般是以日用陶瓷为主,表面饰上彩绘花纹或浅浮雕花纹,以构成整体统一的产品。只有德化瓷塑完全依靠雕塑线的应用成为白瓷的表面装饰作用,而且占主导地位,让人观赏之余不会觉得由于没有绚丽的色彩而感到单调,反而更加真实、圣洁,有如“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而在形体塑造技巧方面,何氏对于表情的刻画总是一丝不苟,达摩的坚毅、观音的慈祥,被何氏细致入微地刻画出来。《坐莲观音》,何氏根据盘发走势,均匀地压出每一条发丝,而头部与头巾的关系则采用贴塑手法处理成镂空效果,更显真切。每组衣纹的向上翻动幅度、袍角弧线处理,深晰的衣纹,逼真地再现衣袍披戴于人体之上的纹理效果,细致到手部指甲、莲花瓣的捏塑,都呈现出清晰立体的雕刻效果。何氏瓷塑正是利用自身这种精雕细镂、工巧逼真的艺术风格,使素雅圣洁的德化白瓷绽放出更加璀璨的艺术之花。

五、德化优质陶瓷材料与独创的雕塑技法结合相得益彰

早在新石器时代,德化就有印纹陶的制作。唐瓷业的出现,奠定了德化制瓷工艺的发展基础,到来宋代,在瓷质瓷种、胎釉白度、产品种类、造型设计、装饰工艺等方面较唐代都有进一步的提高,并初步研制出一种“猪油”视感的建白瓷。“元代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1275年来到中国,他在《马可波罗游记》书中提到:‘刺桐(泉州)港附近有一别城,名称迪云州(德化),制造碗及瓷器,既多且美’。”
“建白”瓷,现代成为“中国白”。由于德化窑白瓷的论文导读:
胎釉中含铁量低、含钾量高,烧成后外观甜净温润、白如凝脂,在光照之下,胎釉透亮,隐约可见粉红或乳白色,“俗称‘猪油白’、‘白’的陶瓷流传到欧洲后,法国人将其称为‘中国白’、‘鹅绒白’。”所以,建白瓷就成为德化白瓷的代表,为世人受瞩目和喜爱。
何氏的娴熟工艺技巧,造型塑造生动,以德化白瓷的甜美温润、白如凝脂为媒介,虽没有华丽色彩,却使何氏利用德化白瓷的材质美为载体,更显作品的本质美感得到充分体现,犹如墨分五色的中国画,更让人回味无穷,更胜一筹。何氏瓷塑通过利用德化白瓷尽显其雕塑风采,德化白瓷也因何氏瓷塑倍加珍贵。
明代瓷塑大师何朝宗的作品,以“建白”胎釉烧成的各种观音、如来、达摩及佛像,材质美如脂玉,工艺技法高超,确为世间工艺珍宝,被誉为‘国际瓷坛的明珠’、‘东方艺术’的精品,有‘天下共宝之’、‘人争购之’的赞誉。”他独树一帜的高超技艺开创了我国古代瓷塑艺术的新纪元,垂范后世,为人类文明史与世界文化史写下了永远光辉闪烁的篇章,不愧为“中国的瓷圣”。(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建窑陶瓷研究所)
参考文献
[1] 郭其南:《瓷都群星》,华艺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2] 赖荣伟:《浅论瓷塑大师何朝宗的艺术风格》,美术大观,2007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