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谈《那树》文化性课堂设计与实践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447 浏览:22105
论文导读:、由《行道树》导入新课同学们,下午好,很高兴来到重庆北碚区朝阳中学能和同学一起读书,分享读书给我们的快乐!我们在初一的时候读了一篇课文,讲的是一群“流浪树”的故事。“流浪树”离开了大山,来到了“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工业城里”,站在双线道的马路边,身披一身抖不落的煤烟。春天里,他们勤生绿叶;夏日里,他们献出浓荫。
教学缘起
2011年受重庆北碚朝阳中学和北碚区教研室之邀,给朝阳中学及北碚区初中语文教师上一堂“试水课”。作为大学老师不免有些忐忑不安。一线初中语文教师通常偏重于工具性和单纯审美性解读与教学上,文化探究性不够,故把上课的视点放在文本的文化性的解读和辩论上。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梳理“那树”的生命历程。

此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梳理,充分感受土著居民的“那树”“绿着生,绿着死”的一生,是逐渐被人类文明排挤和毁灭的一生。

2.正反辩论:“在人类文明的演进发展过程,那树该不该存在?”

目的让学生再一次细读文本,筛选证据,进行有理有据的辩论。

3.揭示“那树”及“那树遭遇”的象征作用。

文本解读最终由文本的“单一”审美感受上升到“类”深思,即文化性探究。
教学重点 2
教学难点 1
教学时数 1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熟悉课文,自行解决难字难词,梳理“那树的一生”的结构线索。
教学环节

一、由《行道树》导入新课

同学们,下午好,很高兴来到重庆北碚区朝阳中学能和同学一起读书,分享读书给我们的快乐!我们在初一的时候读了一篇课文,讲的是一群“流浪树”的故事。“流浪树”离开了大山,来到了“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工业城里”,站在双线道的马路边,身披一身抖不落的煤烟。春天里,他们勤生绿叶;夏日里,他们献出浓荫。他们每天迎接太阳,制造清新。然而人们习惯了污浊的环境里,对“行道树们”制造的光明与清新好不珍惜。流浪树们在雨中哭泣······。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讲的是一个土著的居民“那树”的故事,它是如何一步一步被剥夺存活居住权的?给我们人类留下怎样的深思?

二、梳理“那树”一生的文本线索(5分钟)(幻灯片展示)

1.朗读第一自然段,划出关键词,体会其内在的逻辑。

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当那路还只是一条泥泞的小径时,它就立在那里;当路上驶过第一辆汽车之前,它就立在那里;当这一带只有稀稀落落几处老式平房时,它就立在那里。
明确:“那树”所“立”的地方,开始只是“一条泥泞的小径”,后来“第一辆汽车”来了,“小径”可以开汽车变成了公路,房子也建起来了,虽然只有稀落的“几处老式平房”。
首段通过“汽车”的到来,“路”的变化、几处“平房”建立,一方面暗示了农村的城镇化的开始;另一方面明示了那树“就立在那里 ”,它是那里的土著居民。

2.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那树的命运呢?

“柏油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
“出租车像饥蝗拥来”。“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荫不再有用处”。
“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以七十里的速度对准树干撞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了一声。”(请体会这三个“于是”的用意?)
明确: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那树”挡路了。人们以醉驾司机对准树干撞死为由,三个“于是”,迫不及待将“那树”砍了,最后还连根拔起,再铺上一层层的石子、沥青和柏油。

3.教师出示幻灯片

就立在那儿:一条泥泞的小径 、第一辆汽车、老式平房
被砍:电锯 连根拔起 石子、沥青和柏油。

三、辩论(20分钟)

1.辩题
正题:在人类文明的演进中,凡是挡道的都该消失,所以那树该砍!
反题:在人类文明的演进中,树和一切自然生命都是有价值的,那树不该砍!
2.组织
选好主持人,组织正反辩手(教师加入正方,激怒同学反驳)。

3.辩论环节

主持人: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欢迎大家光临重庆市北碚区朝阳中学初二二班举办的“人类与自然” 为主题的辩论现场。感谢大家的关注与参与。我是今下午辩论赛的主席王雅雯 ,我宣布今天下午本轮辩论的辩题
辩论由开篇陈词(正反双方共计6分钟)、自由辩论(双方总计7分钟)、总结陈词(正反双方共计4分钟)三部分组成。
辩论要求:正反方所举证的事理均来自课文内容、也可以做适度拓展;自由辩论7分钟,要求各方观点明确、语言简洁、击中要害;理由不充分的可以由台下的同学补充(主动发言的有奖品)。
下面请正方、反方代表出场,大家欢迎!
主持人:我们人类从莽原洪荒的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走来,从田间阡陌、绿树环绕、缕缕炊烟、把酒话桑麻的农耕文明的泥泞的小路走来,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工业文明、城市文明里,人类为了存活与发展,就出现了人与自然相处的矛盾,今天我们就围绕“那树该不该砍”展开辩论。
请正方代表陈词:
正方:在人类文明的演进中,凡是挡道的都该消失,所以那树的消失是历史的必定,该砍!
理由:(1)那树太老—— 佝偻、老态,皮层霉黑潮湿、树洞是空的,而且有很多寄生虫(2)立在路边,阻碍城市交通,把人给撞死了(3)城市要发展,人的居住要集中、交通要方便、砍掉一些树算不了什么。
请反方代表陈词:
反方:那树不该砍,树和一切自然生命都是有价值的。理由如下:
(1)那树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2)人们可以在漩涡形的洞里插一柱香祈福平安。(3)那树给人吸荫纳凉,是鸟的天堂、孩子玩耍的乐园、青年幽会的去处。(4)那树“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一生奉献,默默无闻。(5)树没有挡道。树是世袭的土著,它很早立在那儿,相反是人类阻碍了树和一切生命的发展。(6)醉驾司机被撞死和后面几个摩托车手被送进医院,恰好说明这是“人类”的过错而不是“那树”的过错······因此,树和人类具有同样的存活价值,人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其他的生命为代价,“那树”不该砍!
主持人:下面进入自由辩论阶段。(略)
主持人:最后请正反双方《那树》的文化性课堂设计与实践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总结陈词。
正方:人类要进步,城市要发展,自然要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那树”挡住了现代城镇发展的路,自然要被砍。如果城市不要发展了,路不修了,你们就只能住在低矮破旧的茅房里,走在泥泞的小路上,回到原始的、落后的存活环论文导读:
境中。所以,“那树”该砍!
反方:我们需要现代的物质文明,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物质的丰富和生活的便利与快捷,但我们不能以牺牲树木,生态,甚至剥夺其他的生命为代价换来生活的舒适。事实证明了,凡是不考虑生态和谐的,人类终将会遭到报应。

四、“那树”及“那树遭遇”的象征作用

提问:“那树”是一颗树,还是一个符号象征?
明确:“那树”,是与人类相生相伴、共生共荣的一切自然生命体的代名词象征体;“那树”从立在那儿,仍立在那儿、雨后滴翠,到被锯、被肢解、被运走、被挖根的生命过程,正好见证了人类现代文明的畸形狭隘的发展过程。人类为获得暂时需要的满足而不惜牺牲自然生命、破坏生态文明,这是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恶性膨胀的结果。
老师补充:自然界好比一个对所有人开放的牧场。每个牧民都想用这个公共福利喂养尽可能多的牛,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然而,公地是有限的,随着牛群的数量无节制地增加,最终牧场给毁了,人们最终也崩溃了。
所以,在现代都市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人类如果不节制地贪欲,对大自然进行非理性的掠夺或开发,最终会把我们这个美丽的家园给毁了。
五、课堂延伸——结合重庆现代化发展的实际,请你为我们的市民、政府说点什么? (这是一个写话说话练习,课堂5分钟)
教学后记
如何让学生从“那树”的一生明白“在工业化、城市化的现代化的进程中,人类正走向与自然和谐的反面,后果是灾难性”,这是潜文本理解的难点和重点,也就是文本文化性阐释的所在。所以细读文本,抓关键词理线索,结合我们当下城市建设、环境生活来感受与体验,并展开辩论,是这堂课成功的所在。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