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释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青春电影”多元走向及文化缺失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063 浏览:73653
论文导读:
摘要:新世纪是中国大陆青春电影的一个新阶段,呈现出丰富多元的发展趋向。具体表现为:以回望与反思的态度,再现历史语境下的成长阵痛;用青春影像探讨社会转型中的情感坚守与蜕变;以时尚的影像画面解读消费文化中的流行与先锋意味;无法兼顾艺术与商业的票房成败论彰显了“青春电影”的文化缺失。关键词:新世纪;青春电影;成长阵痛;情感述说;时尚表达;文化缺失
“青春电影”概念界定
青年是电影艺术的创作主体和消费主体,随着社会对青年群体的日渐重视,“青春电影”也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门话题。何为“青春电影”?陈墨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出发,以“人”的发现和“个体青年”的发现为视角认为“直到80年代初期,中国的青年题材电影才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这在某种作用上可说是中国青年电影的真正起点”①。虽然,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青年,他们的生命体验也都会在所处时代的电影艺术中得以体现,放在百年中国电影史中,这一界定略显偏颇,但是作为大陆“青春电影”研究的起点,陈默在“人”的现代性作用上发现并梳理19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青年电影,颇具开拓性价值。陈宇认为,并不是电影里写了年轻人就是“青春电影”,“青春电影”有一个明确关注的主题,就是成长。影片描述的是青年人在逐渐身心成熟,要进入社会之际,他与社会之间进行认知和协调的过程。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认知导致他如何进入这个社会,描述这一段时间他的认知的电影,就叫“青春电影”。②他是从“青春电影”的成长母题角度来定义“青春电影”的。戴锦华把“青春电影”称做“青春片”,在她看来,“所谓‘青春片’的基本特征,在于表达了青春的痛苦和其中的诸多的尴尬和匮乏、挫败和伤痛。可谓是对‘无限美好的青春’的神话的颠覆。”③她突出了青春的残酷色调和主题。以上是目前学界对“青春电影”的研究比较权威的观点,学者们从自身的研究视野给我们提供了可供参照的宝贵资源,也让我们在“青春电影”的研究领域看到了可供努力的空间。
的确,“青春”这一概念,内涵较为丰富,外延也相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青春电影”的多元走向及文化缺失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对模糊,它可以指生命的某一个阶段,一种生理和心理特征,也可以是一种社会作用上的现象表征,或者某一文化作为一种生命肌体在其发展中的存在形态。本文所指的“青春电影”就是指以青年个体成长过程中从“幼者”向“成人”过渡状态的生活为题材,创作母题上既包括上述研究者所说的“青春成长”、“青春残酷”,我们也希望将之延伸到一切与青春有关的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方面,比如情绪上的矛盾性,心理作用上的自我寻找和认同危机,社会地位上的边缘向中心的追逐,文化上的青年亚文化性等所有这些表现主人公的青春体验、成长烦恼、生命狂欢、情绪情感、价值认同的影片,我们皆称之为“青春电影”。在创作主体上,可以是青年导演也可以是经过岁月磨砺体会到青春与真谛的非青年导演。本文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来探讨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青春电影”的多元走向及文化式微现象。
新世纪是中国大陆“青春电影”的一个新阶段,呈现出更加繁荣也更加复杂的发展局面。主要表现为第六代导演由地下转入地上,能够调动更多的电影资源进行创作,一批更年轻的导演的出现以及顾长卫、徐静蕾等其他领域的电影人的加入,为“青春电影”的表达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中小成本制作的“青春电影”数量更多。网络传媒的迅猛发展也助推了《老男孩》、《青春期》等青春微电影迅速走红,这些因素都使得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的“青春电影”呈现出丰富多元的发展趋向。
一回望与反思:历史语境下的成长阵痛
进入新世纪以后,第六代导演大多已人到中年,回望与反思成了他们不约而同的创作态度。他们的故事多是回顾式的,带有一定的自叙传意味。比如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贾樟柯的《站台》等,童年的视野、青春的成长,总能赢得观众对坚硬现实中的纯真童心和成长烦恼的深挚同情,导演通过这样一种夹杂着缅怀、伤感和解构意味的叙事方式,让观影者回忆起曾经的青春与坚持。
《十七岁的单车》中外来务工人员小贵一直保持着隐忍的蜷缩的姿态,默默接受城市给他的伤痕,城市居民小坚,作为一名蜗居在城市一隅的青年,拥有一辆单车成了他的青春梦想,但当因从偷车贼手中买了小贵送快递的单车而被小贵用砖头狠狠拍下的时候,青春的梦想散落一地,影片中微微摇晃的纪实镜头的大量使用提醒着观众青春的残酷。《青红》回忆发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的故事,讲述两代人的精神突围与青春救赎,父亲想要拯救的是自己被荒废的青春,青红想要救赎的是自己的初恋,在父母的巨大矛盾冲突中,悲剧萌生了,粗暴的恋人小根不顾一切地占有了19岁的青红。为救赎而愈沉沦,成长的阵痛使得青红成为那个时代的牺牲品。《我11》(2012)王小帅以自己的童年经历展开了对于那个看似遥远的1970年代的追溯,11岁那年,大家一起做广播体操,为了新衣服而被妈妈责骂,和伙伴一起在河水边嬉戏等童年往事,这不仅是王小帅的11岁,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都有体验的11岁,直到有一天光阴突然撞上了“成人”这堵墙,片中的王憨在无意间窥视了成人世界里的性事、杀戮和纠葛之后,对长大成人的幻想瞬间散落一地,童年瞬间被拔苗助长起来,既青春又残酷。
“贾樟柯的《站台》和《任逍遥》,继续着他青春生命的酸涩旅程。”④《站台》是贾樟柯的一段个人成长回忆录,以灰色为主调,用深沉缓慢的镜头对准了一群最容易被忽视的青年,汾阳县文工团的崔明亮、张军、尹瑞娟等人,这是一群“在路上”的青年,贾樟柯采用历史反思的创作态度,用充满深情的眼光注视他们,让一种历史的背景在影片里发挥着命运的力量。尽管青春酸涩,成长艰辛,但是贾樟柯在影片中却从人文的视角呼唤了青春的被尊重。“《任逍遥》则提供了一副小城市年轻人的画图,面对变革,他们的不适应和迷茫终于使他们走上了犯罪道路。”⑤片中的主人公小济和斌斌是“混社会的”,而女主角巧巧则是个野模。他们都是那种过了今天不知道明天该干什么的人。青春荷尔蒙作用下的躁动、兴奋和非理性让他们经受论文导读:结合,而后她经历了少女的痴迷、青春的,甚而流落风尘,但未曾转变对男人的爱,直至临死前才决定告白。影片采用女性的叙事视角,虽然女人一生历尽磨难,她只是爱上了爱情本身,想要证明爱情,但是影片的末尾,“在女人的来信中,一个老男人处于昏暗的灯光下怅然若失。在这场爱情中,他始终是个失败者,甚至连记忆都不曾拥有,女人却拥
了成长的阵痛,付出了青春的代价。来自摄影领域的导演顾长卫的处女作《孔雀》讲述了生活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北方小城市安阳的一个家庭中三个青年人的青春煎熬与磨难。大哥高卫国患有脑疾,常遭人欺负;弟弟高卫强沉默寡言,是影片的叙事者;姐姐即女主人公高卫红耽于幻想,在想象中以各种方式逃离目前状况,憧憬当伞兵来实现内心深处对飞翔的渴望。可是当理想幻灭、神经抽搐、精神萎靡,以至日子平淡、尘埃落定的时候,青春的隐痛和不安便时时触动着观众的神经,因为对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来说,观看别人同时也是在观看自己。
2010年深秋,筷子兄弟的大作《老男孩》一夜之间在互联网迅速流传,感动了来自60至90后的各年龄层观众,因为从中观众能找到自己关于时光的记忆,关于青春的记忆,主人公肖大宝和王小帅两个痴迷迈克尔·杰克逊十几年的平凡“老男孩”在岁月的打磨下重新登台找回梦想,但就像预期中的那样,他们最后还是被淘汰了。青春的梦想依然只能停留在成长的路上,现实依旧残酷,在这光与影之间,很多人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为此流下了对青春唏嘘的泪水。
二坚守与蜕变:社会转型中的情感述说
新千年以来,我国社会依然处于转型期,伴随因经济转型而来的思想观念、文化形态、价值取向的转变,青年群体的情感追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传统与现代的转型中,情感的坚守与蜕变在“青春电影”中以不同的方式得以体现。
影视画外音
·当代文坛·2013.6
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青春电影”的多元走向及文化缺失
《山楂树之恋》中地主的后代,成分不好的静秋和一群学生去西坪村体验生活,住在队长家,认识了老三。老三很喜欢静秋,甘愿为静秋做任何事情。有人说这是张艺谋在缅怀知青时期的纯净爱情,其实在对爱情的探讨上,我觉得导演把故事放在那样一个时代,通过老三和静秋树枝牵手、跳河相见、一件衣服两人穿、作拥抱状隔河告别、病床诀别等感人又略感可笑的相处方式,也是在探讨“”时代爱情的存在方式。就如《庐山恋》的惊天一吻带给观众和社会的触动一样,《山楂树之恋》其实也暗示了老三和静秋其实并不知道何为爱情的全部。
《茉莉花开》反映了一家三代女性的爱情与婚姻,发生在1930年代、1950年代和1980年代。“茉”和“莉”因为生活在旧时代里,最终没有逃脱出命运安排的陷阱,爱情来的时候是渴望、追求、执著,缘分灰飞烟灭,是无奈、绝望、失败,像宗教般对爱情殉道式的固执占有,使她们失去了所爱的人。到“花”这一代,才学会自己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青春电影”的多元走向及文化缺失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想要的,她驱逐了自私、薄情的男人,独力迎来生孩子的时刻,雨中的那一刻痛苦与温暖同时激起大汗淋漓,但是因固执守护爱而缺少爱的女性悲剧又在延续。
《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故事始自18年前,她初遇男人时,两人有短暂的结合,而后她经历了少女的痴迷、青春的,甚而流落风尘,但未曾转变对男人的爱,直至临死前才决定告白。影片采用女性的叙事视角,虽然女人一生历尽磨难,她只是爱上了爱情本身,想要证明爱情,但是影片的末尾,“在女人的来信中,一个老男人处于昏暗的灯光下怅然若失。在这场爱情中,他始终是个失败者,甚至连记忆都不曾拥有,女人却拥有爱情的全部。”⑥正如导演徐静蕾宣称的“我爱你,与你无关”,在爱情中彰显出新时代女性所追求的独立和自由,可以说这是新世纪东方女性坚持和实现自我的个性宣言。
《将爱情进行到底》导演坦诚而现实地探讨了爱情归宿的多种可能性,第一个故事:文慧和杨铮在外人看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失去变得貌合神离,杨铮离家出走希望妻子满世界找他结果遗憾收场就是最好的证明。第二个故事:文慧、杨铮分别为为人夫,但在残酷的生活压力下,他们各自的婚姻都充满危机并且破裂,二人在同学聚会上再次相遇本以为可以再续前缘,一时的却强过了等待了12年的爱情。第三个故事:杨铮痴痴等待寻找下落不明的文慧,文慧却早已结婚生子,当他们再次相遇杨铮要求文慧跟他远走高飞却发现了文慧对老公的不舍,最后只有独自黯然离去。正值青春的男女,每个人都希望守护心中的爱情,但是现实的日常生活却让纯美的爱情只能蜗居在内心的某个角落,面对现实,蜕变是必定的结局。
“中国青年电影经历了由青年群体到青年个体,由理性关怀到情感体贴再到非理性冲动,由他人陈述到个人表达,由常态的青春体验到异态的青春信息这样一个分阶段的逐次深入的发展历程。”⑦在情感的言说上,也是如此。《十三棵泡桐》和《青春期》系列让我们无奈而又不得不触碰社会转型期青年因价值观念转变而产生的情感蜕变。“泡桐中学”遭人白眼的“理由学生”何风与强悍的陶陶和后来转学而来的魁梧而粗野的包京生的感情充满了青春期的欢乐与疼痛。她追求风一样的自由感觉,但是现实却向她的吉祥物刀子一样,把感情染成了深色。《青春期》中父母离异,正值青春期的“90后”程小雨不相信亲情,更不相信爱情,她常常出入游戏场所、酒店、迪厅,和一群非主流姐妹、富二代鬼混。抽烟、酗酒、逃课、打架、泡夜店,把年轻时能做的坏事基本都做了,直到王小菲的出现。生性胆怯的王小菲被程小雨深深吸引,见面就送千纸鹤,时时关心她,用自己脆弱的身体和尊严,一次次挡在危险前面,并最终用身残的代价验证了“90后”青春和爱情的价值,触动了程小雨冰封的心。这些异化的青春,蜕变的爱情,无疑是导演对社会转型期爱情存在样态的多元化表达方式之一。
三流行与先锋:消费文化中的时尚表达
“消费转变生活”已经成为当下青年人普遍认同的一种存活方式。新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文化的兴起,中国青年亚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对抗性慢慢减弱,“这些大众文化类型致力于世俗梦想的表达,是一种开放的文化游戏和文化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形而上的关怀变成了‘性’而上、娱乐游戏至上、消费至上”⑧,“青春电影”中呈现出更多的符合流行文化的青春时尚因素。导演们把故事的发生地点放在大都市,镜头对准生活与其中的青年男女,他们的情感消费生活、小资情调、娱乐精神、时尚追论文导读:求等越来越吸引处于幻想和做梦年纪的青年观影群体。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青春电影”的多元走向及文化缺失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上一页123
求等越来越吸引处于幻想和做梦年纪的青年观影群体。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青春电影”的多元走向及文化缺失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