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谈文化教育与娱乐竞赛共舞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784 浏览:15519
论文导读:校的代表队,代表队由多名选手和辅导老师组成。这是采用了日常学习中的课程竞赛模式,团队竞赛的赛制比个人参赛更复杂,你追我赶、峰回路转,一个个环节的过关,增强了比赛的悬念性、对抗性、冲突性。参赛选手、带队教师和亲友团在参赛选手们答题时表现出各种丰富的表情,选手顺利答题时的快乐和振奋,犹豫不定时的紧张、焦虑、
2013年暑期,河南卫视播出《汉字英雄》,节目平均收视率超0.6%,最高收视率达0.8%以上,位居全国同时段电视收视排名第七。随后不久,《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央视10套与1套同时播出,节目同时段收视率飙升4倍,微博话题登顶热门榜。《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以展现汉字魅力、文化传承为主题,限制参赛者年龄为13-15岁(初中生级别),采用听写竞赛和娱乐性节目制作相结合的模式。这种新形态的节目甫一播出,就在充斥着歌舞秀的荧屏里格外显眼。根据央视索福瑞统计,该节目自第四期起收视率已突破2%,第四期的收视为

2.07%,第五期更攀升至16%——收视观众达到了1.2亿。

教育性目的与娱乐性表现手法的糅合
就表现形态来说,文化知识类节目要想吸引普通受众的眼球操作起来难度很大。歌唱类节目有颤动身心的音乐感染力,舞蹈节目有独特的视觉冲击力,文化节目虽有文化内容,比较容易让人有所收获,却很难令普通受众对其充满兴趣。对大部分观众来说,文化内涵和趣味性同等重要。也就是说,文化知识类节目要叫好叫座,在节目表现元素十分丰富的当今荧屏,一定要考虑教育性和娱乐性的结合,也就是要寓教于乐。
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听写几乎伴随了每个人的小学、中学时代。《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采取听写的方式,很容易唤起观众回忆,引发熟悉感,达成心理认同,使节目更容易为观众接受。这种节目形态简单但实用,有利于推动节目达成教育性目的。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采用无固定、有悬念的文化知识作为内容,采用“考试、竞赛”的模式展现其过程,节目不再处于只有授课人和授课内容的局面,而是主持人、嘉宾、选手的立体呈现。作为教育者一方的主持人、嘉宾的作用不局限在输出知识,更多的是在选手遇到不理解的理由时起到引导、答疑解惑的作用,知识获取的途径不限于单向输出,而又包括互动式引导。这种“听写大会”的方式可以让节目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节目。
在听写比赛这个核心环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采用每个参赛选手“单打独斗”的参与方式,每轮由一名选手上台回答理由,每名选手都有机会展现出其才华与个性魅力。虽然形式上还是一本正经的“写字考试”,但无论镜头运用、现场调度、后期剪辑还是视觉包装等各方面,节目都显示出娱乐化的操作。“节目能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金越这样评价《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文化教育类节目的娱乐化展现,确实能吸引更广泛的观众,带来更好的节目体验。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单纯的听写考试,也许人们关注考试的分数和结果,但在考试过程中,每一个参与者都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正是在这种貌似平淡实则内心起波澜的“考试”经历中,我们逐步完成性格的锤炼。对这些情感的关注,使得节目在实用主义的前提下加强了人文主义色彩。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展现的正是“听写”和“大会”两个方面的信息,听写是节目区别于歌舞的内容元素,大会是节目类同于“秀”的形式元素。娱乐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教育才是节目的核心。这种形态的创新,试图将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并行表现出来,以某种制衡的努力将教育性目的与娱乐性表现统一起来。
团队竞赛、场下互动的模式增强节目黏性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参赛选手主要是来自全国部分省份中学的初中生代表,或者说,参赛者不是单纯的个体性的,而是某个学校的代表队,代表队由多名选手和辅导老师组成。这是采用了日常学习中的课程竞赛模式,团队竞赛的赛制比个人参赛更复杂,你追我赶、峰回路转,一个个环节的过关,增强了比赛的悬念性、对抗性、冲突性。
参赛选手、带队教师和亲友团在参赛选手们答题时表现出各种丰富的表情,选手顺利答题时的快乐和振奋,犹豫不定时的紧张、焦虑、比划与叫喊,书写错误时的懊丧与失落,镜头都适时捕捉住这些细节并交替呈现出来,为观众制造了阶段性的刺激和错落的收视期待,增加了节目的黏性。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另外一个特色就是场下的互动。在竞赛场外,由10人组成了“成人体验团”,他们与参赛选手同步听写汉字,在竞赛现场嘉宾解说所听写汉字的构成或作用之时,场外主持人公布正确率。这种场下参与的互动方式,构造了另外一个对比性的“竞赛空间”,对观众形成了感召力,为观众制造了强烈的参与感,许多电视机前的观众在收看节目的同时也跟着书写汉字。可以说,“成人体验团”的互动方式询唤着电视机前的观众共同参与,实际上是构建了“选手——体验团——观众”这样一个立体的节目场域。场域效应具有较强的带动性,观众不再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同时也是被感召而来的参与者。
播音员听写、嘉宾解释构成多层次的释义
作为教育类节目,传播的作用之一就是“解释文化教育与娱乐竞赛共舞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主考官由央视播音员主持人、各大新闻主播轮流担任,包括《新闻联播》的郭志坚、李梓萌、郎永淳,《新闻30分》的李文静、章伟秋等。选取这些主考官,就是为了较大程度避开选手的听觉误差,达成信息传达的准确性,从而实现教育的准确。此外,汉字是形音兼备的语言文字,不仅有视觉上的形体美,还有朗读上的听觉美。央视播音员和主持人字正腔圆的标准话音,为所有的参与者提供了听觉上的享受,也间接地起到推广和示范标准普通话的作用。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聘请了社会上公认的文化名人、教授来担任嘉宾,承担裁判和解释词汇的职责。这些嘉宾的知识含量和语言文字素养丰厚,他们作为参与嘉宾绝不仅仅是担任按键的裁判员判定选手的对错,更多的时候要对字词进行简明扼要的解释,让参与者和观众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促成大家在“音形意”三个方面统一结合起来真正认识某个汉字。嘉宾所发挥的教育、普及和传播的效果,在节目中其实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构成了节目的核心。
当然,学者嘉宾的价值某种程度还体现在“坐镇”上,他们的名誉价值在节目中的体现远远高于学术价值,这也是一种对于主流价值的昭示和引导,超越了节目本身的作用。(作者系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南京大学语言学博士)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mzwhlw/lw11048.html上一论文:阐释新时期校园文化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