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释新时期校园文化在德育工作中重要意义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899 浏览:22500
论文导读:
【中文摘要】学校是用来传承和发展文化的,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地点。校园文化是学校存活和发展的灵魂,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拥有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和良好的环境氛围可以使学生的自主发展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得以展现和提升,并且可以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德育工作有效地开展起来,真正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
【关键词】德育教育;校园文化;学生;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2
【正文】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色的表征,是学校的生命所在,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催生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生命发展的深厚土壤,是学校人文传统和优良校风的根本之源。只有优秀的校园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创新校园文化,是当前学校提升办学水平增强德育实效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校园文化在新时期德育工作中的地位

什么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涵盖学校师生,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隐性课程,具有暗示性和渗透性的特点。校园文化对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无言的教育,是感化学生的熔炉,对学生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与显性课程相配合,成为学校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有效手段,也是学生实践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二、校园文化在新时期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校园文化所具有的德育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导认知功能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区文化,具有鲜明的精神文明和德育特性。我国学校的校园文化,其性质是社会主义文化。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既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武装了思想,又使蕴涵在校园文化中的时代精神对自己的认知与追求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此外,校园文化具有较强的审美性,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新时期校园文化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提高人的认识水平,而且还能使人深刻地认识真、善、美,辨别假、恶、丑。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广泛而有益的兴趣爱好,追求高雅新美的文化品位,塑造活泼开朗的个性品质,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健康成长。
(二)规范行为功能校园文化是由校内师生自发组织创造和享有的精神文明和文化氛围。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校内师生的道德风尚、精神面貌、行为方式以及文娱活动的水平。另一方面校内师生在校园文化当中生活,必定受到有形的或无形的、有明文规定的或无明文规定的等各种规范的要求和制约。校风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氛围力量和精神因素,这种无形的力量可以促使学生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三)陶冶情感功能情感陶冶是指自觉地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情操方面受到感染、熏陶。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是直接的理论输入,而是通过创设各具特色的校园生活、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艺术活动等形式潜移默化进行的。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生活,能够使学生丰富的情感合理地释放出来。
(四)实践锻炼功能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也是学校德育的主体。学生在校园中接受学校德育的同时,亲身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的实践中,使之具有了自我教育、自我锻炼的功能。校园为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大舞台,为学生创造了各种表现自我的机会。学生参与校园文化的过程,其实效是把德育付诸于实践并内化为个人品格的过程,从中可以使优良的方面得到肯定、强化、巩固和发展,使不良的方面得到否定、弱化、矫正和改善。总之,在校园文化活动的实践中,既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熟悉学校,了解社会,又能把德育的知识转变为个人的思想认识,丰富了情感,培养了意志品质,基本素质得以提高。
(五)凝聚激励功能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仅体现在师生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产品方面,更体现在师生参与和创造校园文化的交往活动过程之中。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占领了学校阵地,就能抵制各种不良的社会思潮对学校的渗透和影响,净化育人环境。同时,学生在与不良社会文化思潮作斗争的过程之中,明辨是非、认清了方向,也受到了锻炼,得到了提高。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教育作用,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认识校园文化在德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将其潜在的功能尽可能地发掘出来。

三、新时期校园文化应不断渗透并发挥德育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赖以存活和妇展的灵魂和根基,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一流的校园文化哺育出一流的学校、一流的学生,未来学校的竟争归根到底是学校文化的竟争。所以应不断深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一)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营造优良的校园环境

学校在校园环境建设中,从学校的整体布局、建筑造型、色彩、视野与建筑的协调性以及校园绿化、室内布置、校园卫生、教学硬件的构置、摆放等方面根据培养学生的情操入手进行探索和研究。让广大师生进入校园,既感到热情、开放、豪华,又体会到学校是团结向上,师生关系融洽的一个温馨的大家庭。
校园物质文化具有“桃李不言”的特点,能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受到熏陶、暗示、感染。学校努力转变那种有环境而无环境文化的状况,为校园环境赋上一定的文化色彩和教育意识,增强环境育人的功能。环境教育力量对学校全体成员,特别是对学生,能产生巨大的心理效应。

(二)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形成优良的校园风气

校风是学校集体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积极渲染起来的共同的思想和行为中体现出来的集体心理的定势。良好的校风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它作为校园中普通流行的风尚和习惯,一方面以物化形式,依存于校园环境;另一方面,又以观念形态,存在于个体身上,体现在学校全体成员的精神上,即校风的人格化。
实践证明,一所学校的优良校风一经形成,便可以振奋人的精神,激励人的斗志,规范人的行为,使每个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精神、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及教师教学思路,教学风格,领导的工作作风都出现良性循环。

(三)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完善科学的校园规范

校园规范论文导读:
属于校园文化中的制度性文化,是一所学校贯彻落实日常行为规范的条件和保证。在学校这个有组织的群体中,每个成员需要有一定的行为准则来统一其信念,价值观和行为,以保证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育活动的一致性。学校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和校园规范,就可使师生的行为得到了有效的约束,大大地激发了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热情。
学生是学校管理的主要对象,他们在校行为的表现,是体现学校文化氛围和工作方式的主要方面。学生管理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具有基本的自理能力、自治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对各种不良倾向能自觉地抵制。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加强常规管理。

(四)加强提升教师文化素养以良好形象影响学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形象体现着他的道德修养和精神面貌,教师在学生眼里是一尊特殊的偶像。处于学知识长身体时期的学生,可塑性极大,正是“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阶段,教师的人格修养、知识水平、教学艺术、语言、服饰等对学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和示范作用。这正如加里宁曾指出的:“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那样的影响全体学生”。因此,教师必须在思想观念、个性风格、举止言谈、道德修养等方面为人师表,在教育教学中身体力行,做好学生的楷模,使学生仿效于教师的人格美。从而促使学生完善人格,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要正确处理好与学生平等相处的心理关系,让学生从心里感到他们的老师是真正的朋友。这样,学生对老师就会产生信任感,并在交往中可以沟通师生情感,师生感情就会相互作用,并使师生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思想和心理状态,产生心灵上的互动功能。

(五)加强丰富学生文化内涵引领学生的人生目标

“教育的生命即生命的教育”,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设计、教育模式和教育行为,必须有助于学生的生命成长,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引领学生人生的目标,这样的教育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注重学生文化的研究。
学生文化是学校最醒目也是最富有标志性的文化领域,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自主创新的空间。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艺活动和思想品德教育活动,能推动学生的心理健康。生活和心理环境的优化,人格的健全、和谐、宽松、友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公正、宽容、理解的集体舆论,不仅能使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发挥其想象力、创造力,而且能使校园文化产生学生浓重氛围。
通过艺术节、科技周、运动会、社会实践、夏令营等一系列活动新时期校园文化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学生的道德、意志、情感受到了教育,心理状态得到调整,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发挥特长,表现才能和施展个性的机会和场所,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加强了校园文化的感染和教育作用。
同时,学校还积极拓宽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参与通道,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出了“让学生当家作主,让学生管理学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鼓励他们的敢想、敢说、敢做,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增长了才干,体验了生活,感受了教育。
总之,校园处处皆文化,身边处处皆教育。如果说把教师比作园丁,那么就要把我们的学校装扮得如花园一样,要让学生置身其中犹如走进花园一样,让学生在学习中增长智慧、在学习中体会关爱、在学习中学会协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们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从而推动我们的素质教育不断向新的层面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