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论有关政治文化和政治稳定间关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751 浏览:33381
论文导读:。对于中国的政治而言,其改革的目标就是为了实现依法治国,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保障。但是,政治不稳定性的出现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且不能全盘否定其影响力,因为这也将可能是我们进行政策制定的根本出发点。可见,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各界人们的积极性,共同维持社会政治稳定性,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并切实解决阻碍社会政治
作者简介:胡广兴(1988-),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河北省邢台市,学历:研究生在读,单位:河北大学政法学院,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
摘 要:政治文化和政治稳定是政治体系中两个重要概念,其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即政治稳定是政治文化形成的必要条件,政治文化是保证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政治文化和政治稳定的概念提出入手,着重分析了政治文化和政治稳定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政治文化 政治稳定 关系探索
在政治学中,政治文化和政治稳定既是相对古老的,又具备典型的现代化特征。针对政治学,政治学家对政治文化和政治稳了深入而细致的探究。但是,规范而统一的体系始终没有形成。政治文化和政治稳定在政治学中的地位逐步上升,并日益凸显出来,演变为其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于一个政治体系而言,政治稳定能够准确反应其运转状态。因此,为了保证政治状态的持久性和有序性,必须对影响政治稳定的各项理由进行深入研究和逐个分析,以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可靠的行动指南。在政治体系中,政治文化能够反映其认知、情感以及态度,并将三者进行综合反映,这是描述公民对待政治体系态度的基本方式。目前,虽然学者已经深入探讨了政治文化和政治稳定之间的关系,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掌握其系统性和深刻性特征。

一、政治稳定是政治文化形成的必要条件

从政治文化的形成角度来看,只有具备了适宜的有关政治文化和政治稳定间的关系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政治环境,才能够保障政治文化逐步形成。但是,政治文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很多对于政治体系的评价并且逐步积淀而成的。这主要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第一,只有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政治结构并保持其持久性,才能够保证公民对政治结构进行深入了解,掌握有关机构设置的相关信息。只有长时间的磨合,再加上政治社会化渠道的合理运用,才能够将政治结构的知识引入普通民众的脑海之中。当然,渠道的畅通性能够为公民提供合理的途径,便于普通民众深入了解政治结构,但是这一过程的实现必须是在具备了稳定的政治结构的基础之上。反之,如果政治结构杂乱无章,领导人更换频繁,而且各部门进行明争暗斗,那么保持长期稳定的政治结构成为天方夜谭,这也加大了公民对政治结构进行深入认识的难度,更严重的是出现政治冷漠现象。此时,相对稳定且统一性强的政治文化的形成难度又加大了。
第二,如果政治过程始终保持其制度化,那么必定能够引导执政者以及参与者进行正确的政治活动,始终保持政治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一方面,制度化的政治过程有利于对执行者进行政治约束,保证他们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公民具备更加合理且完备的政治知识,可以对自身的政治身份进行准确定位,争取具备更加完善的政治参与技能,更加合理地参与政治生活,最终推动完善政治体系的形成。
第三,政策与公民的切身利益是息息相关的,这也对公民的政治态度形成了直接性影响。如果政策相对稳定且始终保持连续,那么就可以使公民更加深入地了解政策的内在指向。公民对某一项政策进行考核,看其是否与自身利益相符。除此之外,政策是否具备公正性和合理性,直接决定着其是否能够引导正确的政治文化取向。换言之,如果政策获得了公民的一致认同,那么就可以增加人们对于政治体系的认可度。反之,如果政策始终变幻莫测,那么很有可能引起公民的不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公民对于政治体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可见,只有形成了持续性和合理性较高的政策,才能够推动政治文化的最终形成。

二、政治文化是保证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

1、政治文化对政治稳定的影响

对于政治文化而言,具备同质性、异质性、滞后性以及超前性。上述性质的形成对于政治的稳定性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根据阿尔蒙德的观点来看,政治文化主要包括村落地域型、臣民依附性以及参与型,再加上一种三者的综合型。这些政治文化类型对于政治的稳定性产生了深远影响,且只有保证政治结构的协调性才能够保证政治稳定性。

2、政治文化对政治稳定起到保护作用

政治文化直接影响着政治行为的规范性,且对该民族的价值取向产生了明显的引导作用。对于一个民族乃至国家的政治发展而言,政治文化的推动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对于政治现代化进程而言,政治稳定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以及多种条件的制约。在某种政治文化的引导下,人们的政治价值观念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转变,导致政治体系不断发生动荡,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

三、政治文化和政治稳定的辩证统一关系

从宏观角度来看,只有具备了相对完善的制度并保证其顺利实施,才能够保证政治稳定性的实现。在最初建构政治之时, “刚性”制度对于政治稳定性产生了深远影响,且对其起到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从微观角度来看,并不是通过强加威慑来保证政治的稳定性,而是能够引导公民自愿服从制度的约束,并支持制度的合理实施。可见,制度能否被顺利实施,发挥多大的约束力,并不是通过外加威慑力来强制执行的,而是靠公民的自觉配合来实现的。可见,只有保证了政治的稳定性才能够保证政治繁荣发展,同时政治稳定也是政治发展的价值目标所在。
就中国而言,政治稳定是相对的、动态的。中国的政治稳定是动态的、稳步发展的,最终趋于实现社会主义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对于中国的政治而言,其改革的目标就是为了实现依法治国,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保障。但是,政治不稳定性的出现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且不能全盘否定其影响力,因为这也将可能是我们进行政策制定的根本出发点。可见,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各界人们的积极性,共同维持社会政治稳定性,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并切实解决阻碍社会政治稳定性的各级矛盾,最终推动社会稳步发展。
小结
在诸多社会体系中,政治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政治体系的稳定性对于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研究表明,影响政治稳定性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其中政治文化以其独特的影响力和推动力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所谓维持政治稳定就是人心的稳定,只有构建了积极向上的、同质的政治文化才能够为政治的稳定性提供可靠保证。(作者单位:河论文导读:朱勤军,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政治与法律,2013年01期何志平,周志平.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和执政当建设,改革与战略,2013年10期张冀,崔立敏.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建设,探索,2011年06期上一页12
北大学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 赵建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范畴[J],理论学刊,2012年05期
[2] 朱勤军,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J],政治与法律,2013年01期
[3] 何志平,周志平.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和执政当建设[ J],改革与战略, 2013年10期
[4] 张冀,崔立敏.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建设[J],探索, 2011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