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释中国农村政治建设中存在理由及策略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536 浏览:21408
论文导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政治建设虽然取得了成就,但也存在理由。农村政治建设不仅决定着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而且制约着“三农理由”的最终解决。加强农村政治建设的制度化建设,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的重要性,因此对我国农村政治的分析与探索是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农村 政治
【分类号】:D422.6

一、我国农村政治建设中存在的理由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社会组织形成、政治关系状况及权力运转机制均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表现在村民委员会的普遍建立和村民自治的实施上。但在农村政治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理由,主要表现在:
一是我国农村政治化程度、方式受到制约。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制约了农民对的有序参与。农村中大部分青壮年长年累月在外务工,对所在地(本村)公共事务知之甚少,使得他们难以正常行使监督权利。对他们而言,生计理由是首位,他们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参与政治活动。有的因返乡参与选举经济成本高,甚至放弃了选举权。另外,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使廉价贿选有机可乘,在一些经济十分落后的地方,甚至花几块钱就能买到一张选票,荡然无存。
二是农村干部、农民群众的意识不强。
一方面,农村干部在领导方式和领导策略上统包统揽,在工作策略上,简单粗暴。没有真正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没有很好地落实农民群众在重大理由上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其结果事与愿违,“好心办不成好事”,造成群众对干部不理解,影响党群干群的关系。
另一方面,我国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文盲、半文盲者居多,严重制约了农村基层建设。列宁说过: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不识字就不可能有政治。由于缺乏科学文化知识,农民的意识淡薄,对的作用和作用认识不到位,因而也就无法正确履行自己的权利。此外,我国农民受封建皇权主义意识影响根深蒂固,面对各种违法乱纪现象虽然强烈不满,但多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或者干脆忍气吞声,这些都制约村民自治向前发展。
三是存在乡镇政府及村两委三者之间的矛盾冲突。
主要是乡镇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上的不适应。尽管法律作用上乡镇政府与村委会是“指导、支持和帮助”的关系,但因这种界定过于抽象,具体操作时弹性过大。从制度安排看,村委会不是一级行政组织,也不是乡镇政府的派出机构,但实践中,由于乡镇管理要依托村委会去实施,村委会实际上同时承担了自治和行政双重职能,而且现行制度安排并没有明确区分两者的界限。由此,乡镇党委和村委会产生了多重密切关系:一是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关系顺延成了乡镇党委与村委会关系;二是当党组织与村委会交互任职、村支书同时兼任村主任时,乡镇党委与村委会关系又进一步演变成了领导与被领导、指导与被指导的双重关系,以至于职能混淆。

三、加强我国农村政治建设的途径

一是完善和落实农村政治制度建设。
推进农村政治建设,必须坚持依法简章立制,从制度上保障《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有关村民自治的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确保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落实到实处。要进一步完善村民选举制度,健全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保障农民充分行使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健全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实行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村委会工作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二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村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制度作为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的现代市场经济基础之上。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在贫穷的基础上不可能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政治。政治发展需要经济发展为其提供物质保障,在农村,就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要“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积极拓宽农民增收领域,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同时地方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找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培育农村市场体系,活跃农村市场,鼓励农户参与市场竞争。历史经验表明,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最坚实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繁荣农村市场,不断提高农村生产的社会化、现代化水平是推动农村政治发展的实际步骤。
三是发展农村教育,努力提高村民素质。
农民观念的形成与变化与其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方式的影响,农民处于自我生产、自我销售、自我一体的状态,而这种状态使封闭落后的传统观念不易转变。所以,转变农民思想观念首先必须转变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将分散经营和各自为战的农户凝聚起来,通过联合经营,促使农民自觉走出小农意识的樊篱,与传统观念告别。同时加大村干部的培训力度,引导农民转变传统观念,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自主、平等、、法制等现代意识,使之适应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管理模式,变“要我自治”为“我要自治”,成长为合格的主体。
四是改善乡村和村“两委”关系。
第一,构建乡村关系。当前首要的是需要借鉴农村选举制度,将现行乡镇党领导的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统一改革为有广大农民、普通党员参与推荐和选举的推选制。实施“推选制”就有可能转变由于乡镇干部权力来自上级而形成脱离农村、忽视农民的官僚习气,使其权力和它的支撑基础保持一致,以利于构建乡村关系。
第二,理顺村“两委”关系。村党组织职能表现为抓大政方针的领导,村委会从事具体、操作性村务管理,两委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具体做到以下几点:(1)制定工作规范。将村党组织与村委会的工作内容、职责权力和决策程序等进行区分和规范,制定两委职责、政务和财务等管理规则,进而划分两委职权;(2)采取“联席会议”制度。在讨论决定众村务之前,先召开村党组织和村委会联席会议,达成共识、形成议案,然后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后由村委会实施。联席会议优点是两委论文导读:党组织和村委会分别确定各自工作内容和职责,然后以此为基础实行支部书记兼任村主任、副主任,支委兼任村委的组织形式,使分别设置的两个组织合为“一套班子”;(4)建立“二选联动”机制。将村党组织的选举与村委会选举互相关联,鼓励当选支书竞选村委主任;当选村委主任的若是党员,则鼓励竞选村支书。上一页12
讨论、议案以集中制原则形成;(3)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分别确定各自工作内容和职责,然后以此为基础实行支部书记兼任村主任、副主任,支委兼任村委的组织形式,使分别设置的两个组织合为“一套班子”;(4)建立“二选联动”机制。将村党组织的选举与村委会选举互相关联,鼓励当选支书竞选村委主任;当选村委主任的若是党员,则鼓励竞选村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