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述雕塑艺术中人体泥塑写生之得法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088 浏览:83460
论文导读:是和用笔画素描一样,轻松点、随意些使用工具。但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这只是存在于脑海中的理论假想罢了,在真正面对泥土用手塑形时并非如此,真正的表现雕塑的生动自然,必须要让形体到位,就是泥巴的体量够了,准确了,这样作品必定呈现出想要的状态。美院尚晓风教授曾讲过一段关于对用泥做雕塑的认识,他倡导:“用泥去画,
摘要:泥塑把人体写生作为主内容,人体结构作为评判标准,按人体自然形态的比例动态、解剖结构来要求自己。古典主义时期从古希腊到罗丹,人体一直都是雕塑的唯一重要命题。得法是雕塑教学中经常使用的词汇,对此笔者理解为悟得策略。经过长期头像写生直至等大人体的训练,得法至少要涵盖三方面的内容:观察得法、制作得法、深思得法。
关键词:泥塑;人体;观察策略;制作策略
泥塑训练一般是通过对人体的观察和理解,掌握自然界中形体的变化规律。而人体作为自然界中较复杂,并对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的存在。至于感受的强度和内容,因人而异,表现出来的感情也不同。做泥塑应该是具有包容性的、多元的,并形成每个人对模特儿的独特感受,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深思力,这种观察力和深思力的培养是个性化的引导。也就是,对材料使用偏爱的基础上,使我们把自己的感觉统一起来,加强整体观念,就会明白怎么整理自己的感受,将塑造与观察手段统一于鲜明的整体观念之中。
1 观察得法
雕塑的感悟首先之于观察策略的重新认识,文艺批评家丹纳曾在罗丹的工作室问他,什么是好的雕塑?有没有标准?罗丹回答:“一座好的雕塑作品,你从各种角度看,每个面中有一点离你最近。”这就说明,雕塑是讲深度和空间的。初学雕塑时领悟的观察仅仅是360度的对照模特动态的剪影线,在写生中不让大形与动态出差错,但那样会造成总是在远距离观察模特的大动态,而弱化了对形体空间的把握。而其实在观察中,遇到不清楚的形体就即刻走到模特面前,睁大眼睛,并转圈旋转观察,主观的感受力与判断力会有明显的增强。当走近模特观察时,才豁然开朗,原来远观时那些黑暗的阴影部分,并非像远看时那么往里凹,如深坑一般。相反是在人体中有了皮脂这一层覆盖之后,真的就像钱邵武体会滑田友的人体编箩筐时所说,低点也是有张力的。以前在人体写生时经常出现在泥塑中的一道道深深的死横,慢慢消失了,作品开始摒弃了以前常有的生硬的线条,走上了自然整体的康庄大道。
在泥塑写生中,抛开对细节的拘泥,直截了当看到空间,看到体积。并根据自己所看到的空间体积来动手塑造体积,然后沿着已经呈现出的体积再来观察对象。以雕塑家的眼光来看“形”及对整体观念的强调,特别是在人体写生训练中所贯彻的大的动态、重心、比例、形体特征等方面,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并且观察要注意“眼见为虚,手摸为实”,这也是笔者在写生观察中多次被光影欺骗后得出的体悟。因为眼睛始终受到光影的影响而产生错误判断,所以时常需要用手去触摸体验所看到的形体是否准确,这也并非是完全不相信眼睛所看到的,而是要有质疑的观察精神。
2 制作得法
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它自己的说话方式,专业的术语称之为雕塑语言。形体是雕塑最好的表达方式,一件雕塑形式与内容结合完美的作品,一定是行内外大都认可的好作品。雕塑的形体要靠泥的体量的准确到位来实现,初学做雕塑时总觉得如果要表现力度,那一部分泥巴就要拍的实一些,表面的肌理光滑点,使用工具也最好多使点力。相反要表现肌肉的松弛,最好就是和用笔画素描一样,轻松点、随意些使用工具。但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这只是存在于脑海中的理论假想罢了,在真正面对泥土用手塑形时并非如此,真正的表现雕塑的生动自然,必须要让形体到位,就是泥巴的体量够了,准确了,这样作品必定呈现出想要的状态。
美院尚晓风教授曾讲过一段关于对用泥做雕塑的认识,他倡导:“用泥去画,不要在泥上画。”指的是用泥或者用木头、金属,用影像、观念在上帝给我们创造的三维世界里去画,去留一个痕迹,这就叫用泥去画。现在很多人都是在泥上画,雕塑做完以后拍一张看似很生动的照片,雕塑自身没有空间,一点也不生动。笔者初学泥塑头像时,也因不熟悉泥土的性质,经常不知如何来塑造一只眼睛,相反却忘不了以前美术培训时画素描的体会,正好老师也常在素描基础课时强调:“素描是泥塑写生的基础,素描画的好,雕塑也会做好。”于是便借用那时的经验,手拿泥塑刀,对着一尊泥塑的头像,如画素描般的刻画起来。然而最后的效果总是一个字:平!当体会到用泥去塑造形体,用泥来表现每一块结构的体量,那种用泥创作获得空间感的欣喜之情便油然而生。这时人与泥之间是有灵气的,是相通的,人的内心与灵魂达到人泥合一的感受,相当于道家所谓的天人合一。
雕塑谈到最后,谈得最多的是整体性。其实这是一种个人的艺术修养和泥塑习惯的形成。当一位雕塑者胸有成竹时,他作品的每一步都是顺理成章,全然表现出一种整体性,这种整体性的雕塑修养会贯穿于观察策略之中。大人体写生中也经常陷入这样的错误中,因体量较大,经常由于方便,在动手最舒服的位置多处理,停留大量的时间在某些部位,这样常常造成整体不协调。其实这一步到收尾时就必须用一种统一的手法来掩盖对形体掌控的不足,在泥塑表面经常还会出现一些磕磕巴巴的小留痕,这时,用工具从头到尾顺着形体来统一,让每一个面都融合起来变得至关重要。每一块泥巴都要消失在形体中,免于时时都感受一种雕塑未做完的苦恼。好的雕塑形成要时刻将作品往完成的效果考虑,形体之间要联系起来塑造。形体的穿插与起落的理解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掌握,但必须逼迫自己凑近模特,一点点的分析、理解,这个过程是痛苦的,在没有炼成火眼金睛之前,很多时候是费了很大的工夫却依然在山脚徘徊。
3 深思得法
关于深思,其实必须懂得,做雕塑时不应在那里“磨”,却也知道是“磨”不出来,那为什么不去按照自己的节奏走呢?在前期经营自己作品时,每个人大都按照一个模式,去观察、深思、塑造,这会导致同学间的习作像一个模子翻出来的。那为什么不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艺术感觉,以自己独特的深思,并按个人喜爱的手法去塑造呢?统一的要求显然是没必要的,经验已经告诉我们了,课时的长短决定不了我们能否掌握整体观念的理由,能否“开窍”取决于主动地去深思,并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定力,每个人所具有这种定力不一样,就像有人擅长短跑,有人擅长长跑,也有人喜欢走路一样。
做雕塑与做人做事具有很大的关联,学生时代就得强迫自己去应对最难坚持的事情,一旦泥塑写生的规律被掌握之后,论文导读:社会中面对许多其他棘手理由时冷静处理的信心源泉,这就会是前辈们所说的一通百通。而且在不断训练,狠逼自己的同时,潜能得到极大的发掘,会清晰地认识自身今后还能做成多大的事,明白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所以面对众多诱惑与选择的时代,能正确判断自身的能力变得很有必要,会让人变得更加理性与务实,这会对今后的艺术道路与
那种从天而降的成就感会使人获得一种极大地喜悦,这种满足感将是今后在社会中面对许多其他棘手理由时冷静处理的信心源泉,这就会是前辈们所说的一通百通。而且在不断训练,狠逼自己的同时,潜能得到极大的发掘,会清晰地认识自身今后还能做成多大的事,明白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所以面对众多诱惑与选择的时代,能正确判断自身的能力变得很有必要,会让人变得更加理性与务实,这会对今后的艺术道路与人生旅程提供极大的帮助。这也绝对是自己亲历的第一手经验,还可以不断地传授演讲于后学。
4 结语
忽然想起一些萦绕在耳边的话语,“好的雕塑是山上滚下来之后剩余的部分”——米开朗琪罗。而我国著名雕塑家滑田友说“做雕塑要像串葫芦一样”,钱绍武讲的是“麻袋装土豆”,这些大师形象生动的体会都在说明一个理由,在雕塑过程中,碰到再复杂的形体也要把握住内部构造特征的完整性。注重手艺的同时,用心领会前人的教诲必会获醍醐灌顶之感。
参考文献:
[1] 殷双喜.回望沧海[M].河北美术出版社,2008.
[2] 霍波洋.双重基础——抽象造型基础[M].吉林美术出版社,2006.
[3] 吴少湘.雕塑艺术[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