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索理工类高校国学教学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826 浏览:129769
论文导读:
摘要:理工类高校中展开国学教育教学有其必要性和价值,它对于提升学生的道德品格,提高理工科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理工类高校基于自身的学科特点和学术传统,在一定程度还存在不太重视国学教育的理由,学生认为国学或人文教育没有用,国学教育教学也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成熟的经验。针对这些理由,作为理工类高校的国学教师,我们应采取合理措施,如针对理工学生的实际设定清晰准确的教学目标,以国学教育推动理工学生的人文关怀取向,采用适合理工学生的教学策略和策略,设计或编写有针对性的国学教材等,以提升国学教学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理工高校;国学;教学改革
1674-9324(2014)43-0190-04
近些年,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日益关注,人们对国学也展开了越来越多的讨论。社会上对国学的关注与校园中的国学教育教学遥相呼应,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国学教育,理工类高校也不例外。不过,就目前的实际情况看,理工类高校中的国学教育教学还存在各种理由,在实际的国学教学中也还缺乏非常成熟的经验。本文希望结合在理工大学开展国学教学的实践,针对这些存在的理由,在国学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等方面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想法,目的是使理工类大学的国学教育教学不仅有清晰的目标指向,而且争取可以最大化、最优化我们的教学效果。

一、理工类高校进行国学教育的必要性

理工类高校通常具有自身明显的特点,比如主要推行专业技能教育,对学生人文教育起步较晚,人文氛围相对较弱;学生更关注知识的实用性,对人文知识了解较少,忽略其价值等。这种情况下,推行国学教育教学就显示出必要性和作用。首先,理工类高校中的国学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修养有重要作用。这看似老生常谈,实则需要进一步认知。关于大学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历来都众说纷纭。有的观点认为大学教育在于传授知识,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还有观点则认为大学教育的目标在于培育社会精英,培育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西方启蒙运动中“工程取向”和“道德取向”的抉择对当下大学教育仍有启迪作用。现在看来,大学教育绝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高校中培养的大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有良好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品质、较高的文化素养等人文层面的素质。对于理工类高校来说尤其如此,可能以往的理工教育的侧重点是知识和技能,但缺乏人文修养和文化素养的学生不仅个人的未来发展会受到限制,而且对于社会的贡献和价值也会大打折扣。通过在理工高校开展国学教育教学,使学生真正理解国学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并且自觉将这种人文精神内化自身之中,有助于培育其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使大学生成为专业技能扎实而且有深切的人文关怀的人。其次,在理工类高校中开展国学教育教学对提升学生的道德品格具有重要作用。当今社会的物质化倾向已经非常深入地渗透到高校之中,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等消极思想已经对当下的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很多学生对人性、对价值标准产生了怀疑。不少理工类院校,由于自身的学科特点和历史传统,往往都比较注重实用性,因而就更容易倾向于物质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缺乏正确的思想文化引导,学生极有可能陷入思想混乱,丧失方向,最终会形成扭曲的价值观,这对于社会发展必将是不利的。但传统国学中所包含的有关德性教育、礼仪教育、人格教育的丰富内容,都可以为道德教育提供宝贵的财富。再次,国学教育教学在培育和提升理工类高校的校园文化中也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可以说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灵魂,它对于构建一个学校的氛围、塑造学校的形象、提升学校的竞争力和地位都会具有重要的帮助。校园文化可能会体现在不同的方面,但人文精神是必不可少的。理工类院校由于历史和现实等理由,校园文化通常具有实用性特征,人文精神相对淡薄。这种校园文化在特定的时期对于培养出大量的专业人才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新的形势下就不太适应。国学作为浓厚的人文精神的积淀,国学教育的开展对于理工类院校健康合理的校园文化的建构必定会起到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最后,中国一些高水平的理工类大学目前都试图向综合性大学转变,都在尽其所能地发展人文学科,本身就体现了它们充分认识到理工类院校中人文精神的重要性。要建设综合性大学,加强人文教育,开展国学教学就是题中应有之义。它不仅有利于理工类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理工院校综合实力的提升。现在国外一些著名理工类大学,比如MIT、伦敦大学科技与医学皇家学院等,都非常重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很多学校都把重读经典作为必选课程,甚至还将外国政治理工类高校的国学教学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文史哲等都纳入学生学习范围,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人文素质教育的高度。“通过经典研读课程,拓展大学生生命的高度与深度”[1]。总之,种种因素都表明,在理工类院校中开展国学教育教学是必要的,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二、理工类高校当下国学教育之目前状况

根据实际观察和教学实践,我们发现目前理工类院校的人文教育、国学教学虽然较之以往已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也还存在一定的理由,在此对我们这些理由进行简单梳理。首先,从大学生的角度来看,我们发现理工类院校的很大一部分同学还是认为学习国学是缺乏实际用处的,对于自己未来的工作也没有帮助;不少同学认为国学都是过时的东西,它们与现代生活已经完全脱节,甚至有同学认为国学都是一些糟粕,在当今时代是应该全盘抛弃的;也有一些同学认为,深思诸如人生、社会以及价值、作用等理由是浪费时间和精力,或是杞人忧天,因而对人文深思不屑一顾。正是因为对国学持有如上一些看法,所以很多同学上人文课、国学课,完全是为了挣学分,应付学校的要求。这些观念和现象之所以存在,一方面可能是源于市场经济的社会大背景下人们普遍的物质化倾向,这一倾向的渗透之下大学生的思想趋于功利性和实用性,一切以利益和实用为标准;另一方面可能跟理工类院校自身的传统和风气有关,由这种传统形成的重理轻文的学术氛围,其转变不是很快就可以实现的。其次论文导读:佳。而另一方面,理工专业的教师则又往往认为人文学科无用,或一定程度上看不起人文学科的教师。他们通常“只对学生进行理工课程教育,只是关注专业本身带来的经济利益和价值,却很少关注自身专业领域之外的东西,如社会环境、道德、传统文化等等方面的理由”。这就使理工院校的国学教学陷入一个悖论和困境,难有成效。再者,我
,从教师的角度看,在理工院校从事国学教学的教师多数是纯文科专业的老师,他们在承担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之外,为理工科学生开设通识课之类的国学课程。这里存在一个理由,常常是由于本专业教学、科研压力的存在,他们通常很难把重心放在整个学校的国学教学上,对国学知识普及教育显得精力不够。同时,这些文科专业的教师,由于自身知识结构的局限,通常很难真正做到根据理工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国学教学的内容和目标上做出恰当的调整,比如不能设置跟理工类学生的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案例等等。这就往往导致所教授的内容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果往往也就不佳。而另一方面,理工专业的教师则又往往认为人文学科无用,或一定程度上看不起人文学科的教师。他们通常“只对学生进行理工课程教育,只是关注专业本身带来的经济利益和价值,却很少关注自身专业领域之外的东西,如社会环境、道德、传统文化等等方面的理由”。[2]这就使理工院校的国学教学陷入一个悖论和困境,难有成效。再者,我们发现在国学教学的策略和策略上,理工类院校的国学教育也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教师对于在理工类院校中如何进行国学教学也缺乏相应的经验,处于探索的状态。在理工类院校从事国学授课的一些教师由于自身知识的局限,有时候很难根据理工科学生的实际特点,采取更容易为理工科学生接受的教学策略,因而也往往影响了教学的效果。这些理由都是在理工类院校的国学教学中客观存在的,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理工类院校国学传播的不利因素,基于对这些理由的认知,我们可以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克服这些理由,推动理工院校的国学教学。理工类高校的国学教学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