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图书馆是跳舞好地方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647 浏览:45320
论文导读:
我曾见过一位长者,年逾古稀,但身体健康。他一开口,周围的人都屏息静听;他一起身,大家赶紧站立,争相帮他拿东西。他走路时,身边总有人相拥相扶,有时是男性,但多数时候是年轻或者中年女性。我相信一个健康的人被架着走路并不舒服,但是他不好拒绝而且享受着这种尊敬。
我们觉得很自然,因为这些行为都是以尊敬老人的名义做出的。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位普通的老人,他在特定的领域可谓德高望重,甚至可以说位高权重。这让我对敬老文化有了更多的认识,原来它可以是一个很漂亮的马甲—所有这些人都可以对自己说:我不是在巴结权贵,而是在尊敬老人。如此一来,不仅不会尴尬,而且还觉得自己很高尚。
让我对敬老文化产生怀疑的还有两件一再成为新闻热点的事:一是公共汽车上老人要求让座,和年轻人发生冲突,以年轻人为主的网民对此颇多挖苦嘲讽。有一张照片上,一个年轻女性凌空腾跃,飞起一脚踢在老人脸上,网络评论一片叫好之声。二是以中老年女性为主要参与者的“广场舞”,更让年轻人深恶痛绝。提到这些“大妈”们,他们会竭力表示出鄙视和厌恶。
跟中国社会相比,德国人没有那么“尊老爱幼”。在公汽或地铁上,除非有特别的需要,一般不会有人给老年人或者小孩让座。换句话说,让座不是因为他们的年纪,而是因为有困难。一个老人没有困难,你非要去帮助他,恐怕只会让他生气。两三岁的小孩抓住扶杆站立,在车内东摇西晃,人们也见惯不惊。逢年过节,人们也会互相送礼物,但只是为了表达友谊,而不会强调“这是给老人的一点心意”或者“给孩子的压岁钱”。
但是,一味谴责要求让座的老人,也不太公平。所有的报纸和电视都在告诉他,“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到处都在“树新风”,他们自然就会有这样的心理预期。更重要的是,在他们看来,这是他们应该得的,只有这样才公平。他们年轻时也受“尊老爱幼”思想教育,自己的座位都让给老人了,好不容易“10年的媳妇熬成婆”,终于可以要回一些让座了,却遭人拒绝,当然很生气。
西方人不会把尊重存到未来,而是即取即用的现世报。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大人也会跟他/她郑重地握手或者拥抱,向他/她问好,和他/她聊天。很多中国人要么不肯弯腰和小朋友握手,要么就过度亲热,把一个陌生的孩子高高举起。
广场舞风行全国,更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在我所居住的德国小镇,老年人是公共图书馆的常客。去年底图书馆宣布闭馆维修半年时,他们立即涌去图书馆,将书架上的书“洗劫一空”。看着空空荡荡的书架,我不禁想起发生在中国超市的哄抢盐巴、大米和板蓝根等事件。更令人心酸的是这个新闻:南京高淳图书馆为读者着想,将开放时间延长至晚上9点。孰料图书馆前空地被广场舞者占领,而且他们投诉图书馆晚上空位太多,开灯浪费,图书馆被逼提前闭馆。
但是我不想附和嘲笑中老年人。的确,“不是老人没文化,而是没文化的人在变老”。他们该学文化的时候,却响应领袖号召当红卫兵跳忠字舞去了,随后又上山下乡去了。然后,他们进工厂学技术,最终被当作没有本事的人淘汰掉了。从来没有机会培养阅读习惯,见到图书馆这么好的地方,首先肯定是想用来跳广场舞,而不是坐下看书。而且,对公共汽车上要求让座的老人及跳广场舞的大妈们的嘲笑,还带有阶层歧视的意味。一个有权有势的老人,不会出现在公共汽车上,出现了也会是左扶右搀。
广场舞的确让人不喜欢,嘹亮的歌声让舞者回想自己的青春岁月,年轻人听起来则完全是噪音。然而,同样是噪音,如果不是来自底层,可能会更好忍受一些。我年轻时曾在一个厂区小住,那里安装了高音喇叭,每天都会有各种通知、提醒、歌曲和节目被强制收听。这比广场舞要严重得多,但图书馆是跳舞的好地方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是人们当作既有生活接受了,不仅不敢投诉,而且也没有觉得有什么理由。
德国也正在进入老龄社会,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推动各种为老年人服务的项目。2010年上海世的德国馆,就是一个为老年人设计的“多代屋”项目,类似中国的四世同堂,让老年人有更多机会享受大家庭的天伦之乐。
中国的年轻人也应该想想,国家为迎接老龄社会的到来做了哪些准备?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mlxlw/lw29728.html上一论文:有关于数字化图书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