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论高校图书馆员读者服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159 浏览:67730
论文导读:种观念无疑过于理想化,在现实中存在消极作用,而这种消极作用制约图书馆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图书馆员要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转变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不能停留在以前的单纯的借借还还的服务上,先要了解读者需要哪方面的知识,然后为他们提供相关方面的书籍,比如,你从一卡通上了解到这个学生是读文学院的,那么,你就可以推
【摘 要】本文从转变观念、服务内容创新、加强图书馆员的素创新能力和职业道德、与大学生和谐相处以及注重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等方面出发,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员的读者服务理由。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员;读者服务;大学生
近年来,教育部在全国各高校进行本科评估,各图书馆在"迎评促建"过程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高校图书馆网上服务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的总体目前状况还不尽如人意,还存在一些理由。尤其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的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不仅仅是典藏文献和为读者提供书刊借阅的地方,而已经发展成为学校教学和科研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高校图书馆员的读者服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做好读者服务工作。
1 转变观念,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创新
1.1 图书馆员的任务是将馆藏文献介绍给社会,提供给需要的读者,是文献与读者间的桥梁,换言之就是为人作嫁衣裳。但是在人们重视实现自我价值的今天,这种观念无疑过于理想化,在现实中存在消极作用,而这种消极作用制约图书馆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图书馆员要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转变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不能停留在以前的单纯的借借还还的服务上,先要了解读者需要哪方面的知识,然后为他们提供相关方面的书籍,比如,你从一卡通上了解到这个学生是读文学院的,那么,你就可以推荐一些文学方面的书籍;如果这个学生的心理上产生困惑,就可推荐戴尔·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美国的斯宾塞·约翰逊《谁动了我的奶酪》等方面的书籍。要在现念支配下,把以人为本的服务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把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作为高校图书馆的理念和根本宗旨,使每一个图书馆员都能以读者为中心,尽心尽力为读者服务,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

1.2 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手段创新

面对不断变化发展的新形势,馆员要不断拓宽学习领域和调整知识结构,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优良的服务态度,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智能素质,善于从浩瀚的网络信息中发掘,分析整理出最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给读者,像我们图书馆就成立了信息咨询部,为读者提供更深层次的服务,在网络环境下,读者服务方式随着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以及广大师生信息需求的高度专业化和综合化,转向以读者为轴心的"自助型"服务模式,为此,图书馆应依高校图书馆员的读者服务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据读者需求,着眼于文献的内存信息量,对信息资源开展信息化的开发与传递,向读者提供更职能化的信息服务。

1.3 个性化知识服务创新

新技术的应用可极大推动图书馆服务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应大力发展针对高校用户的高质量个性化知识服务。例如:采用交互式技术用户在使用图书馆服务过程中能及时获得图书馆员的帮助;依据用户的特定信息需求,采用信息推送技术,按照用户指定的时间将用户选定的数据主动推送给用户等等。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创新服务模式。是今后图书馆用户服务的主要落脚点。

1.4 加强宣传力度

为了审美观读者在借阅中的规范性,高校应加大对读者的宣传工作,以便减少读者在借阅中的不文明行为,从而避开给图书馆管理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例如,可以加强读者对图书馆中相关规章制度及其重要性的宣传工作,这样,不仅可以促使读者自觉养成良好的借阅习惯,同时也减少了图书损坏与丢失事件的发生。加强对读者的宣传工作,不仅推动了图书管理工作,同时也保证了图书馆服务的质量。
2 加强图书馆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
随着高校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图书馆员不仅要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和事业心,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不仅需发掌握相关的先进技术,还必须有快速获取信息、高效率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否则就会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脱轨。"敬业"是一种高尚的品德,是人们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一心一意,任劳任怨精益求精。强烈的责任感与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是图书馆员的优良传统之一,是图书馆员的职业特征,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无形力量。在图书馆工作中,图书馆员始终要以人为本、以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体现人文关怀,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真诚地对待每一位读者,全心全意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3 图书馆员要懂点心理学,从"心"沟通
3.1 心理学的作用,心理学的作用在于,帮我们沟通心灵的通道,扫除道上的障碍。不仅认识自己,更明白别人。图书馆员要看点心理学方面的书,不论对自己还是对大学生都有很大的益处,读点心理学,一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以良好的心态面对读者,面对生活;二是可以更好的帮助读者,了解读者,走进读者的内心世界。比如,张铁成编著的《这年头一定要会点心理学》、马泽峰、杨英编著的《活学活用心理学》都是值得一看的书。
3.2 从心沟通,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思想或信息的传递与交换的过程,在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如果能很好地运用语言沟通艺术,注意沟通方式,就能够将与图书馆服务相关的信息有效地传递给读者。
心灵上的沟通。倾听是有效沟通的基础,倾听是我们获取更多的信息,正确地认识他人的重要途径。比如,每次临近考试时,学生就会抱怨图书馆坐位太少,没地方看书等等意见,我们遇到这种情况就应该认真倾听,以情为先,也就是首先要“承认对方有五分理”这样才最容易沟通,即首先,肯定他们这种认真学习的态度,再耐心解释,告诉学生图书馆主要是提供读者借阅、博览群书的场所,不是自习室,这样一来,学生就更容易接受。
4 注重大学生的素质培养

4.1 高校图书馆的素质教育

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育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场所,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是在文献资料传递和学生自愿接受的基础上,依赖馆藏丰富的文献资源、幽雅的建筑环境、优质的图书馆员服务,将知识、精神内化为人的潜在能力和内在品质,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和信息服务职能。4.2 大学生信息素论文导读:尊重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你尊重别人时,你就会体会到对方的情感,理解对立的观点,从而取得对方的信任。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每个人多少总会有缺点,如果大家都宽容一些,气氛和谐了,对方信任你了就较容易相处了。我们应该尊重读者不同的阅读目的,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不同方式、不同内容的知识信息服务,不论读者的
质教育
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是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必定趋势。高校图书馆可以开设不同层次的信息检索课,为学生系统讲授信息资源检索基础知识,介绍各高校图书馆员的读者服务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类信息资源,还应重视人文、社科以及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素质教育和服务,为大学生营造学习环境与氛围,推荐高质量、完备的文献资料和知识资源。笔者所在的图书馆就会不定期的开展一些信息咨询和学术讲座,很受大学生的欢迎,并且还成立了大学生读书学会。
5 与读者和谐相处

5.1 真诚对待读者

图书馆是知识信息的集散地,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用诚信来建立图书馆与读者之间融洽和谐的关系。图书馆事业才能健康发展。为人最首要的就是诚和信,如果一个人不讲信用就根本无法立足社会。和读者相处,要讲信用,承诺了的事情要兑现,只有让读者信任你了,他才会向你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5.2 尊重和宽容读者

尊重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你尊重别人时,你就会体会到对方的情感,理解对立的观点,从而取得对方的信任。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每个人多少总会有缺点,如果大家都宽容一些,气氛和谐了,对方信任你了就较容易相处了。我们应该尊重读者不同的阅读目的,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不同方式、不同内容的知识信息服务,不论读者的身份地位如何,都应以“情为读者所系,权为读者所有,利为读者所谋”的胸怀,平等地对待每位读者,只有尊重读者才更好沟通。只有全面了解读者,才能积极主动地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要和读者交朋友,以心换心,笔者相信,只要我们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读者,读者也一定很乐意和我们做朋友,彼此之间就能越来越好相处,达到一种和谐。
6 结语
总之,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信息时代也非常重要,高校图书馆员只要从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加强职业道德等方面努力做好,重视读者的需要。研究读者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笔者坚信,图书馆员的读者服务工作将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邱薇.当前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9):2.
[2]陈穗红.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目前状况与策略[J].图书馆学刊,2012(5):84 2012(7):109.
[3]卢小松.论读者服务工作中的语言沟通艺术[J].图书馆学刊,2012(11):111.
[4]朱斐.论图书馆职业精神与核心能力[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1910:113-114.
[5]李晓文.也谈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创新[J].图书馆学刊,2011(12):83-84.
[6]章文苑.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角色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5):39.
[7]朱若虹.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管见[J].图书馆学刊,2012(6):98.
[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