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如何增强政治课教学效果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693 浏览:118271
论文导读:
【摘要】政治课教学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它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如何搞好政治课教学是每一个政治课教师都必须深思的理由,许多可行的策略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去不断探索。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应该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转变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创造活跃、的教学氛围三个方面增强中学政治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政治教学效果
社会上很多人都认为:政治课不值得一学,理由是政治课听之无味,学之无趣,政治课理论听过忘记,考过抛弃。作为政治老师,这种说法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那么,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增强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在掌握大量背景材料的基础上,精通教材,熟知学生,创造性地利用教学新手段,运用教学新策略,研究思维训练新形式。并且要注意营造一个充满情感的教学环境,以达到政治教育和能力培养的最佳效果。为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修养,如从知识理论的角度来讲,应积累沉淀更深更广的政治学科的相关知识、储存广博的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以及锻炼自身更开放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从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来讲,教师要学会运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创设情境、开展课堂活动的教学策略,这样就能以昂扬的精神风貌、轻松愉快的笑容、适度得体的动作把学生的心固定在课堂上。

二、转变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从转变旧有的教学思想入手,转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转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被动地位,使其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切实采取启发式的教学策略。新型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一事物,力求参加该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才能可能发挥80%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学习也是如此。创设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最常见的手段。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巧妙地设置情境就成为增强政治课的教学效果的首要条件。
1以言激趣
政治课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来自于教师语言的风采,教师如能恰当运用幽默的语言、内涵深刻的经典名言或诗词穿插于教学过程中,则能使学生兴趣浓郁,思维活跃。如在讲授“现象与本质关系”时,引用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笔者要求学生在欣赏诗句的艺术魅力的同时,更深刻地把握诗句背后所反映出来的本质。
2巧妙布惑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释疑解难,有所进取。创造性活动源于理由意识,没有理由意识,一切创造性活动都无从谈起。然而当前我国中学生主动提出理由的积极性不高,许多学生不懂得发现理由和提出理由。这就需要教师从中引导,让学生明白“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道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为学生释疑解难,还要主动设疑,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深思,激发起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选择事例
思想政治课本身具有理论抽象,偏重知识,趣味性少的特点,如果教师将政治课上成纯粹的理论讲授课,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昏昏欲睡。因此,教师必须想尽办法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将引人入胜的寓言,启迪智慧的谜语,幽默省人的漫画以及国内外重大理由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等融入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较浓厚的学习兴趣。
4运用多媒体
德国哲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说:“真正感觉的观察比之单纯的描述更为可取。”可见,教师以影视显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等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一些可感可知、有声有色的具体对象,给学生以鲜明生动的形象感觉,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产生疑问,提出理由,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和深思理由的积极性,引导其浓厚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深思。

(二)开展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通过开展课堂活动,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重视教师主导为重视学生主体,可以让学生在主体作用发挥的过程中自觉完成知识的学习,这个过程明显地增强了教学效果。
1开展小“教师”讲课活动
教师安排指导学生每四人一组集体备课,在备课过程中,要求学生独立处理教材,搜集材料,强调学生要在解决“为什么”和“怎么样”这两个理由时,除了按照教材讲述之外还要继续追问“还因为什么”“还应该怎么样”,让学生在课本外进行再深思。每节课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总结。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深思能力、处理教材的能力,使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更丰富、更深刻。
2组织学生课堂讨论
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两个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重视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训练,而课堂讨论是训练学生两种思维的有效形式。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由教师提出理由,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间互相交流切磋甚至争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拓宽学生的思路和知识面,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创设活跃、的教学氛围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记的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要求,那种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被动接受,失去独立深思的能力,压抑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放弃高高在上的姿态,以向导者的身份和学生一起探索真理、发现真理。当然,这样的教育氛围要靠教师来创设。教师平时要深入细致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动态,充分利用幽默的语言、亲切的笑容与学生交流,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和教材不一致的见解,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观点。师生之间只有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合作的关系,才能促使学生敢于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其独立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mkszylw/lw50666.html上一论文:试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政治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