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372 浏览:72941
论文导读:
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 是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的主体。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 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 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理由在于教师习惯于“满堂灌”或“

一、言堂”,

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 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 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 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 过程中。

一、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正确处理好教材要求与学生实际的关系

要提高学生素质,关键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实践“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 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扎扎实实地组织教学。实际上,也只有 观念正确了,才会去设计合理的教学,去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不应该只是满足让学生把握教材,更主要的 是引导他们借助教材的学习来发展思维、情感和分析判断能力等。通 过一堂课的学习,让学生不断地修整自己的认知结构,掌握理解与运 用政治理论的本领,提高认识世界的水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 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实施教学,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 性才能体现出来。所以,正确地协调与处理好教材的要求与学生的实 际情况来组织教学,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关键之处。
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头脑中要有学生,应时时深思学生原有 基础如何?他们能接受吗?他们对现实理由的认识水平怎样?等等, 简单说来,就是在头脑中,带着学生的实际水平去钻研、处理教材, 才能在课堂上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真正的用好、用活教材。

二、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的思维碰撞中,发挥学生主体性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
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 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 西 . 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刻板沉寂的氛围。学生 的课堂行为也就相应地被规范为:正襟危坐,目不斜视,不得随便乱动, 不许私下讨论,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主体性如何能发挥出来呢?
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活动气氛,让学生身体在课堂中有一定的活动 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内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教学 活动应该是让学生阅读教材时,借用媒体充分地利用脑、眼、手等感 觉器官,反复地去体验。在理解教材、领悟人生作用的同时,不断地 提高思维能力。
和谐的课堂是流动变化着的。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和发现力,能迅速地捕捉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反应,调整教学手段 及教学内容,及时设疑,解疑。在学生紧张又兴奋的学习过程中,通 过教师的点拨、引导,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教师在教学中表 现出来的创造性是使课堂教学富有变化、富有的关键。而这种点 拨不是即兴发挥,也是精心设计的结果。可见,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 体性的发挥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谐的教学活动,师生双方都能产生求 知的愉悦,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努力把目标转化为理由,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它决定了教与学的方向。传统的目标教
学是向学生展示“理解……掌握……”等,学生虽然能掌握结论,但 往往靠死记硬背,不能充分发挥主体性,其创造能力也受到遏制。解
决的策略之一 就是把教学目标转化成目标深思题,设计恰当的理由来 引导学生探索求知,最终掌握知识,并在这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
理由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 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理由还要具有一定梯度,能让学生 通过分析和讨论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解答,通过对理由的解答培养学 生分析理由解决理由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在理由情境中掌握课本有 关内容,达到教学目的。具体策略一般有两种:一是针对教学目标和 教材内容设计“提纲式”阅读训练题,按识记、理解、分析的顺序排列, 课前发给大家。二是从实际生活事例,或学习中存在的理由,或从课 本中典型内容出发,提出若干深思题。政治教师必须精心研究教学目 标,设计出符合目标要求、具有一定梯度的深思题。对较高要求的目标, 其深思题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达到“跳一跳,摘果子”的效果。
四、努力促使结论教学向过程教学转化,教会学生探索知识的程序和策略 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知识结论的教学。教学活动是教师讲结 论,学生背结论,其结果是学生里掌握了知识,但缺乏解决理由的能 力。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掌握知识,而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因 为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包括了知识发现、形成及解决理由的途径和手 段,而且也包括了概念形成、理由发现、思路探求的科学程序和策略。 因而必须把结论的教学转变为过程教学,突出“学”在教学中的地位。 当然要正确处理“学”与“导”的关系,重视教师的“导”,教师的 “导”应体现在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独立深思,自己 得出结论,必要时还应参与学生的讨论,巧妙地把讨论引向深入。例如: 我在讲“环境理由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时,播 放了一段 1998 年抗洪录像,展示了一幅“可持续发展”的漫画,让学 生讨论,许多学生认为,漫画提到的“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是野蛮的 “持续开发”,它使人类失去的绝不仅仅是一 片广沃的森林资源,而 是继续存活与发展的前提和潜能,它所带来的必定是生态平衡的破坏, 自然资源的枯竭和人类发展的终止。从而对我国推行的“可持续发展” 战略有了正确的认识。在这一活动中,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点的
形成过程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六、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网络,掌握结构化知识

知识是能力的论文导读:给学生,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一页12
载体。让学生掌握结构化的知识,是培养学生技能、
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前提。在新课的学习中,学生获取的往 往是分散的、缺乏联系的、无序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就必须从结构上 把握并去解决。因而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和搞清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 系,总结概括,连接知识链条,将知识重新编码、排序,使之由点到线、 由线到面、由面到网,由无序到系统。
这样,学生懂得了知识的基本结构,不但能较容易理解整个内容, 而且有助于记忆、掌握,同时客观上也有利于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把 本堂课最为核心的东西教给学生,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