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高校政治参与意识影响因素与培养方法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537 浏览:35506
论文导读:
【摘要】作为社会新生力量的重要代表,当代大学生承继了历代知识分子关系国家时政、关注民族发展的优秀传统,他们积极了解社会政治并热情参与其中。因此,从微观与宏观角度深入研究影响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因素,从指导思想上、实践平台搭建上寻找培养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策略,对于提高培养高校大学生有序、理性政治参与意识,推动大学生自身素质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是推动政治发展,带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政治参与
作为社会新生力量的重要代表,当代大学生承继了历代知识分子关系国家时政、关注民族发展的优秀传统,他们积极了解社会政治并热情参与其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大学生了解和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平台与机遇更广阔。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培养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提供了重要发展途径,对推动全民族全国的政治生活水平和政治生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寻找相应的培养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策略,对于推动大学生自身素质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是推动政治发展,带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1政治参与的内涵与影响因素
《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认为,政治参与就是“参与制定、通过或贯彻公共政策的行动。这一宽泛的定义适用于从事这类行为的任何人,无论他是当选的政治家,政府官员或是普通公民,只要他是在政治制度内以任何方式参与政策的形成过程。”而有关于影响政治参与意识因素是从上个世纪的50、60年代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开始的,在政治学术界中,各色的学者对政治参与的影响因子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阶段的成果。部分学者们将微观与宏观研究视野相结合,部分进行了实证性的研究。从微观心理层次讲,个体的心理素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地位、经济基础都影响着个体的政治参与意识。从宏观的角度看,政治文化、社会与经济发展、社会与经济平等是影响着个体的政治参与的重要因素。三个是主要的因变量。丹尼尔·勒纳就曾经明确的点出:“传统社会是不参与的,而现代社会是参与的。”时至今日,这个说法仍然被广大的学者所普遍认同,而后来的部分专家又对影响人们的社会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国家政治参与水平与其经济发展程度是休戚相关的。
2高校培养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策略
如今,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正在逐步发展,并向着制度化、法制化方向发展。这一重大发展为培养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政治环境。如何借助这一发展机遇,推进高校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意识指向、制度建设、实践拓展等是重要内容。
2.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原则。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寻求自我解放和全世界解放的指导思想,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马克思主义自19世纪传人中国,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了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建设事业。在当代,高校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培养更需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作用,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只有在这一指导思想的引导下,高校大学生才能形成科学的、正确的政治参与意识。首先要求继续深化高校思政教学改革,在教学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在高校的深度发展。并结合时政,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真理性与科学性以及对于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发展的作用,从而在理论与现实之间找到适宜的切合点。同时,以马克思主义为正确的指导思想,把握宣传舆论的发展方向,指明大学生参与政治的正确方向。最后,加强高校大学生政治理论学习,以形势与政策等课程为载体,结合现当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知识结构,充分利用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在大学中的积极作用,实现理论同现实的结合。同时,创设出平等对话机制,加强学生与学校、教师的沟通机制,引导和培养学生对时政的热情,增强学生对政治参与的热情和责任。
2.2契合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培养参与型政治文化。文化是个体存在及其发展必不可少条件,文化同样是区分不同属性社会的标志。中国作为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以培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人格,鼓励儒者积极人世,这区别于道家所倡导的“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的消极政治哲学。而儒家的政治哲学作为深刻影响着国民的心理文化因子,其作用无论是隐性还是显性的都不应当为我们所忽略,高校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影响因素与培养方法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当然这种作用可能存在着积极一面,也可能存在着消极的一面。积极一面在于建立在个体的素养提高的人世行为对于提高参政素质具有提高作用,消极作用在于讲究中庸之道,实践性不强。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分析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价值,辩证地看待其作用,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具体要求,以人文教育为基础,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作用,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育中融入政治参与意识理论培养和实践推行。同时,契合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华,将社会发展中的优良文化同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相结合,推动高校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培养。
2.3完善大学生的利益表达机制,引导大学生有序参与政治。一是各级党组织和政府机关要积极拓宽渠道,加大社会成员参与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为大学生表达其政治愿望提供广泛的机会。如邀请、吸收高校部分学生参与政府决策旁听等,让大学生了解政府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使他们既从中受到教育,又给他们提供表达政治意愿的机会,从而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制度平台。二是在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强化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校要积极适应大学生权利意识不断增强的趋势,推行决策和管理的化,适当地让大学生参与与其相关的规制制定过程,有效地采纳他们的正确意见。三是发挥高校各种学生组织的作用。“在规制人类社会的一切法规中,有一条法则似乎是最正确和最明晰的。这便是:要使人类打算文明下去或趋向文明,那就要使结社的艺术随着身份平等的扩大而正比例地发展和完善。”低组织化的政治参与容易导致参与的低效、无效甚至论文导读:
无序和混乱。在我国,高校大学生的组织化程度是很高的,除院系、年级、班别、宿舍等层级结构外,还有党团组织、学生自我管理机构(如学生会)以及以个人兴趣、爱好为基础的学生社团。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功能,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家”,倾听其成员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愿望,并及时传递信息,通过组织的力量引导大学生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参与学校和自身事务的管理。
2.4搭建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实践平台。高校培养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最终着眼点在于促成学生的对社会政治事件的参与能力的提高,实践平台的搭建与否以及数量多少、质量高低深刻影响着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培养。由此,创设符合当前大学生心理需求、知识结构的实践氛围和平台,为培养高校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提供一种切入点。首先,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微博、博客等新兴的交流媒介,引导大学生关注当前的国内外时政和社会事件,从中启发、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其次,在认知基础上,通过增设学生课题基金方式,引导学生将社会实践调查同自己专业相结合,尤其是社会热点理由的专注。学校和教师多扶持学生的课题,帮助其开展各式各样的调研活动,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程度。再者,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专业性较强的高校,如医学院校、农业院校等在自身专业上存在着优势,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并逐步实现制度化,可以实现两者的共同发展。一方面,学生发挥自身专业优势,走人基层,在服务广大社区群众的同时,了解和深入到了社区生活中,对帮助学生关注时政具有很大帮助。另一方面,社区因大学生服务活动获得了新的发展,推动了社区进一步发展,为大学生的实践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机会,推动了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的培养。最后,更大范围的推动“三下乡”活动,号召广大学生积极投身到其中。农村作为我国政治发展重要部分,大学生有必要对农村基层发展状况进行普识性了解,并逐步深入了解“两推制”、“村务公开”等符合我国农村发展特点的形式。从而引导学生关注三农理由,并积极投身于农村发展建设中,提高为社会服务能力,提高现代参与意识、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