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有关于马克思主义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低碳经济进展思路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294 浏览:74331
论文导读:
摘 要:低碳经济是一种通过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开发新能源技术以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环境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它的发展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旨在促进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低碳经济的宗旨符合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基本观点,是该思想在实践领域的具体应用,这对于指导现代经济发展、解决人类生态危机具有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低碳经济;环境保护
1002-2589(2013)19-0035-02
低碳经济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一书中。它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是一种既有利于经济发展,又能促进环境保护的新型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旨在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为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一、低碳经济思想的提出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自然资源与能源被过度开采,废弃物被任意排放,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比重持续增加,这一事实直接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恶化,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人类开始为解决问题做出不懈地努力。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出版了名著《寂静的春天》,抨击了人们对环境的种种错误做法。1966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鲍尔丁发表题为《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的重要论文,认为不断增长的经济系统对自然资源需求的无止境性与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对资源供给的局限性之间,必然构成一对相互对立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就必须让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走生态经济发展道路。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第一次系统地考查了经济增长与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科学技术之间的进步关系。1988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成立,旨在对气候变化科学知识的现状,气候变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化对社会、经济的潜在影响以及如何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可能对策进行评估。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完成了《斯特恩报告》,指出不断加剧的温室效应将会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发展,呼吁全球社会必须采取行动,向低碳经济转型。遏制全球气候暖化,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已成为全球人类共识,从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到2007年的《巴厘岛路线图》,各国都在为碳减排的责任和目标寻求途径和方法。2009年,在丹麦召开的哥本哈根大会达成了《哥本哈根协议》,尽管该草案最终未能通过,但是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了“双轨制”的谈判原则,并且最大范围地将各国纳入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行动。

二、低碳经济的内涵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同时满足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计划,之后围绕这一战略又相继出现了知识经济、循环经济,它们是人类对传统错误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是为探索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而做出的积极努力。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人类不断做出新的改变与尝试,而低碳经济是继知识经济、循环经济之后在生产与发展模式上的又一新变革,这是人类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最新成果。
低碳经济是指依靠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以及政策措施等手段实施的一场能源革命,旨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从而减缓气候变化,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形态。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是一种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是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之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
低碳经济的特点是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高)为基础,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提高能源效率,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低碳技术创新为手段,开发与利用新型清洁可再生能源。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从现代生态学和经济学的视角来看,要想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尤其是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指导。马克思从生态哲学的高度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刻分析,在论述中蕴含了对生态环境及生态危机等问题的关注。而低碳经济正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实践新模式,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必然选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集中体现了马克思这一理论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人是自然界的产物。马克思鲜明地指出:“自然界,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不断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3]马克思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不能离开自然界而存活,作为社会的产物,人归根到底是自然的产物,其生存和发展终究要依靠自然界来实现。
其次,自然是人活动的要素。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到,“被抽象地理解的,自为的,被确定为与人分隔开来的自然界,对人来说也是无”。由此可见,自然是与人的实践活动相联系的自然,它一方面为人类的活动提供生产要素,进入人类的活动,另一方面自然又是科学活动的对象,是人类生产活动要素的自然,存在于人类的科学活动之中。
最后,劳动是人类活动和自然联系的纽带。马克思认为,自然是人类活动的要素,而人类活动和自然则是通过劳动联系了起来,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过程,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相对立。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4]可见,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还具有社会属性,要想充实地生活,就必须善待自然、尊重自然、维护自然的有序稳定发展。 中国免费论文网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