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有关于相结合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任务书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877 浏览:109779
论文导读:
1007-0745(2013)08-0382-01
摘要: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需要在生活化的具体情景中“体验”,在生活化的能力训练中“探索”,在生活化应用教学中“创新”,在生活化的练习中“拓展”。论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育意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生活化的实施方法,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紊养的目的。
关健词:新课程标准 生活化 小学数学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 数学的影响已经遍及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 当代社会数学已不再单独是一种辅助性工具, 已成为解决许多重大问题的关键性的思想与方法。新的课程标准对数学的认识, 更多的是着眼于数学与人的发展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强调数学课程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 并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 使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

1、教学活动与生活实践的结合

1.1课前关注生活实践,促使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案例: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摘自:毕业论文怎么写www.7ctime.com
教版)六年级上册有关“利率”教学中有这样一个实例。在办公室里,偶尔听到同事抱怨:“利率”教学实在难以实施,学生根本没有实际生活经验。在课堂教学情景引入时,学生显得很茫然,只是对“钱”这个字眼有点反应,对其有关概念或专业俗语一无所知。我反思:如果能在“利率”教学之前,先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到银行亲自体验一下存款活动,了解相关的生活信息,课堂上肯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把生活中一些有关数学的问题作为切入点,然后转入正题。但是小学数学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他们往往缺乏实际生活经验,对于一些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根本就不了解,那么这样的课堂情境引入只会增加学生的疑惑。所以小学数学教学要求学生关注生活,留意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多接触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在以后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老师就能以他们的认知水平作为起点,设计具有探究性、趣味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明确探究的目的,产生强列的探究,给思维以动力。这将大大地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1.2将知识应用与生活,激发学生兴趣,锻炼思维能力

案例:课余,学生们有时会玩丢沙包游戏:站在一条横线一侧向另一侧的一个小圆圈中丢沙包,看谁丢得准。有一次我也参与到游戏中去,和三个学生一起比赛,我们四人沿横线站成了一排,丢了几次,突然一个学生说“不公平”,因为有的人离圈近,有的人离圈远。此时,我有意提议让大家一起参加比赛,故意制造麻烦:一个一个丢沙包多费时间啊!站成一排又不公平。这时我建议大家把游戏规则改一改。后来,没过几天,就有几个同学找到我,给我讲解了新的规则:大家站成一个“圆圈”,目标圈就在大圈的圆心位置,这样就公平了,还能节约时间。后来他们还说这是利用了“圆”的半径相等的原理。令我欣慰的是:生活中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1.3用多种手段创设生活情境

采用语言、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社区数学实践等手段,创设生活情境,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例如,教学比例的应用,可在有阳光的日子带领学生去操场(或出示模拟图),提出旗杆高度问题;教学小数加减法,可出示表:一块橡皮0.75元,一只铅笔0.24元,……让学生自己提数学问题;教学按比例分配,可提出一幢楼房某单元,总水表度数大于分户水表度数和,怎么分摊的问题,等等。总之,“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跃跃欲试,急于探索;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数学充满趣味;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问题自己提,规律自己找,结论自己总结。

1.4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数学能力

努力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计算能力、概括能力等等。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组织了如下的教学过程: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向每组提供三个空圆锥、三个空圆柱和一盆水,圆锥和圆柱两两分别具有等底等高、等高不等底、等底不等高的关系;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圆锥和圆柱的体积关系;最后得出结论—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0

1.5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

在教学中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即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如知道了某一物品的单价和数量,用乘法估计一下最多带多少钱就够了;或知道了两种以上物品的,用加法估算大约需要多少钱等等。因此,小学数学新大纲重视加强对各种估算的运用,教师要加强对这方面的技巧训练,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学生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

2、与生活问题相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学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数学练习要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使学生学用结合。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我要学生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和宽,及门窗黑板的长和宽,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测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积。通过学生具体搜索信息,并对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真实体验。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

3、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课外活动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熟练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任何知识只有亲身体验,才会理解深刻,运用自如。所以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还要加强课外活动。例如:教学“步测和目测”后,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到操场测量一下,体验步测和目测。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味到了解决问题也是一种享受。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实践证明,只要教师积极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的习惯,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参考文献:
余文森.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绩与问题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5(5).
段雪芹.走出新课改误区[ J].职业教育研究, 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