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谈马斯洛需求理论在高校留级学生管理中应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252 浏览:72333
论文导读:
摘要: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因不能按时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而留级的学生人数也随之逐年增加。留级学生是高校中的特殊群体,因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是管理中的难点。为此将马斯洛需求理论运用到高校留级学生管理中,以人为本,重视留级学生的需求,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是在探索留级学生管理的道路上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关键词:马斯洛需求理论;高校留级生;学生管理
作者简介:钟源(1982-),女,湖北宜昌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教务处,助教;李志海(1981-),男,湖南安仁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讲师。(广东 茂名 525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研专项项目(项目批准号:GDUP201243)的研究成果。
1007-0079(2014)06-0171-02
近年来,高等教育高速发展,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化。[1]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因不能按时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而留级的学生人数也随之逐年增加。留级学生由于其群体的特殊性,经常处在学校管理“边缘化”,成为管理中的盲点,以至于出现二次留级甚至退学的严重后果。把马斯洛需求理论应用到留级学生的管理中,重视留级学生的特殊需求,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是在探索留级学生管理的道路上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马斯洛需求理论的主要观点

马斯洛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2]他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广泛影响的需要层次理论。按马斯洛的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具体包含五个层次:[3]

1.生理需求

生理需求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求,用来维持自身的存活需要,主要指衣、食、住、行等方面。如果得不到满足,人类的存活就成了理由。

2.安全需求

安全需要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威胁、避开职业病的侵袭、免受恐吓和混乱的折磨,有对体制、对秩序的需求,对法律、对界限的需求等方面。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较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要。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都会追求安全的机制,渴望满足安全的需求。

3.归属与爱的需要

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归属的需求,每一个人都具有渴望结群、加入集体、有所归属的动物本能,也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互相关心和照顾;二是爱的需求,人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爱,也希望去爱别人,亲情、爱情、友情都必不可少。情感上的需求相对来说更加具体、更加细致,它与个人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4.尊重需求

尊重的需求是指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获得他人的尊重,得到社会的肯定。尊重的需求包括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两个方面。内部尊重指人有自信、有能力,能够独立自主。外部尊重指人渴望获得地位、威望,渴望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赖。马斯洛认为,满足人的尊重需要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它会使人充满自信,对生活充满,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和作用。

5.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达成个人的理想和目标,成就事业,实现价值,成为所期望的人物。这是一种创造的需要。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似乎能够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马斯洛认为“人必须要忠实于自己的本性,干适合自己的工作,这样才会享受到最大的快乐”。

二、高校留级学生的形成理由及心理特点

高校留级学生是指在高校规定的年限内达不到所规定的学分要求,按照学校有关管理规定需跟随下一年级学习和生活的大学生。[4]如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规定:本科生补考后不及格课程一学期或连续两学期学分累计达12学分及以上者,专科生补考后不及格课程一学期或连续两学期累计达4门及以上者,应予留(降)级。留级制度在各高校中普遍采用。近几年来,学校平均每学期留级学生人数约60人,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些学生留级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大因素:

1.不适应大学生活

在中学,学生都习惯了被老师牵着走,产生了很强的依赖心理。学习上,有老师布置任务,留作业,经常大考小考;生活上,有老师晚上查寝,不许晚上讲话,按时熄灯,发现哪名学生有异样都会及时找其谈话。但是进入大学后,上课考勤没有那么严格,更谈不上有大量的作业要完成,晚上也不熄灯,随便多晚睡都没人管,一名辅导员管理几百名学生,不可能面面俱到。经过了中学的束缚,一进入大学,学生顿时觉得自由的无边无际,不知道该干什么,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人生规划,缺乏自律性。于是,逃课、沉迷网络等现象时有发生。以某校近几年的留级数据研究表明(如表1所示),90%以上的留级生出现在大一和大二阶段。说明刚进入大学的头两年是最易出现留级现象的时间段。究其理由,是学生对大学生活不适应导致的结果。
表1 某校近几年的留级数据
学期留级总人数一年级二年级大一和大二阶段
所占百分比(%)
2009~2010学年
第1学期46231991.3
2010~2011学年
第1学期61352395.1
2011~2012学年
第1学期5634199

4.62012~2013学年

第1学期7159894.4

2.对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存在认识盲区和误区

新生进校后,学校都会给学生发放一本《学生手册》,并组织学习和考试。《学生手册》里面对留级、补考都有详细规定。但是还是经常有学生对此一无所知,对考试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即使正考、补考都没有及格,也还有一次毕业前补考的机会,直到被通知留级、拿到了留级通知的时候才知道学校有此类规定。

3.教师的因素

目前,高校普遍都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风气。迫于压力,高校教师把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科研工作上,而忽视了教论文导读:四、结论留级学生是高校中的特殊群体,因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是管理中的难点,将马斯洛需求理论运用到高校留级学生管理中,以人为本,重视留级学生的需求,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参考文献:李瑞宁,王亦旻,卢秀萍.“以人为本”加强化工类留级生学业管理的深思.中国电力教育,2013,(4):204-20

6.许立桥.高校留级学生

学工作。[5]学生只有上课时间才能见到老师,老师对学生到底听懂了多少、理解掌握了多少也不关心。这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茫然,出现学习困难。
对大多数留级学生而言,中途离开原班级,进入新班级,并且要面对来自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在心理上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由于大学生心理发育尚未成熟,抗压能力弱,在挫折面前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其中最普遍的就是自卑心理。面对原班级的同学,自己觉得低人一等;在新班级,和新同学有陌生感,觉得很丢脸;回家面对父母,觉得对不起父母的辛苦养育,还要让父母多为自己缴纳一年的费用,觉得无地自容。自卑心理导致留级学生处于失落和压抑中不能融入到新的集体生活中,不知不觉就成为了一个孤立的边缘体,以至于更加脱离学习环境,失去目标。留级生大量课程可以免修,空闲时间多,无所事事,更加助长了不良习惯的养成,导致再次留级甚至退学。近年来,我校每学期都有5名及以上的学生是第二次留级,更有不少学生因为第三次达到留级而不得不退学。由此可见,留级对学生造成的心理阴影是很难消除的,并且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影响很大。

三、运用马斯洛需求理论管理留级学生的具体措施

安排好留级生的宿舍和宿管中心、学生处等部门合力协作,把留级学生安排到学习风气良好的新班级中、舍友关系融洽的宿舍中。宿舍是学生生活的“小环境”,做学生工作的人都常说“一好好一窝,一坏坏一窝”,由此可见宿舍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之大。好的宿舍环境不仅是满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的前提,也是爱的需求的一部分。
对家庭条件困难的留级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一方面,可以改善经济状况,减轻家庭负担;另一方面,可以让留级生的富余时间不再无所事事。而且留级学生可以从勤工助学的工作中得到认同感和成就感,这对重塑自尊、满足尊重需求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课程安排人性化,对留级生可以允许部分课程先修,即允许跟着原班级学习部分课程。许多留级生之前一学期不及格的科目只有一两门,留级后及格的课程免修后就只需要修不及格的一两门课程,学习压力小,容易松懈,使得他们可以更充实,而且跟着原班级学习部分课程在心理上有利于从旧环境到新环境的过渡,找到归属感。
给每名留级学生安排一位负责老师,至少每周见面谈话一次,了解其学习、生活等情况,并做好书面记录,学期中和学期末汇总后上报教务处。以往留级生经常许久不见人,老师同学都不知道人在哪里,处于“真空状态”。责任制杜绝了这种情况的出现。大学生主要的需求内容包括希望与老师有接触、交流的机会。相对来说,留级生的这一需求更加强烈,他们需要老师为自己指点迷津,得到老师的关注,满足自尊的需求。
榜样激励。比如有留级学生考上知名大学研究生,或是在高级别竞赛中获得好成绩,这样的榜样都可以对留级学生形成激励。告诉留级学生,留级并不是对自己的否定,要多看到留级正能量的一面,通过留级可以把基础打得更坚实,更有利于今后的继续学习和深造。留级生同样也有自我实现的需要,通过榜样激励唤醒他们对成功的渴望,树立远大目标。
四、结论
留级学生是高校中的特殊群体,因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是管理中的难点,将马斯洛需求理论运用到高校留级学生管理中,以人为本,重视留级学生的需求,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瑞宁,王亦旻,卢秀萍.“以人为本”加强化工类留级生学业管理的深思[J].中国电力教育,2013,(4):204-206.
[2]许立桥.高校留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与转化过程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3]马斯洛.动机与人格 [M].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4]肖梅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探索高校留级生管理工作[J].科技信息,2011,(2):88-89.
[5]陈梦,李明,赵东磊,等.对高校留级生管理理由的若干深思[J].价值工程,2010,(17):187-189.
(责任编辑:王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