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国宾馆钓鱼台文化追踪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092 浏览:12642
论文导读:
从天安门广场沿长安街往西,经西单、复兴门,上木樨地右拐高架桥往北进入三里河路不久,即可连续遇到两个相距不远的红绿灯路口,第二个红绿灯路口向东是月坛北街,路西对着月坛北街有一座大门,门口站着威武英俊的卫兵,这就是钓鱼台国宾馆的东门。由于从首都国际机场经长安街到钓鱼台东门,正好经过北京的天安门中心地带,一路顺畅,又由于从东郊的外国驻华使馆区前往钓鱼台也是走这条路,所以钓鱼台的东门成了主要的出入大门,常见于影视报刊媒体的就是这个大门。按照民族风格设计、建有大屋顶精美门楼的钓鱼台北门阜成路2号,反倒常常不被人们注意。进入钓鱼台的东门,迎面是一个巧夺天工的园艺精品花坛,花坛中间立着看似一柱长条石头、实为一株已有

2.5亿年的古树化石,其准确名字叫树化玉,上刻手迹“钓鱼台”三个大字。

进得院内,果然一个好去处:17座别墅式的楼宇和古建筑群,在树木掩映、花草衬托、绿水环绕之下,散落在南北长约1公里、东西宽约0.5公里、总面积43万平方米的园林之中,气度恢宏庄重,格调精致秀丽。放眼望去,树林蔚然而深秀,花草繁茂而鲜艳,绿水舒缓而萦绕,环境幽静而清新。柳宗元《钴鉧潭西山小丘记》描述的景致呈现在眼前:“清冷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置身其中,如梦如幻如痴如醉,真乃名不虚传,人间仙境是也。
钓鱼台闻名于中国和世界,但她在北京海淀区的地图上只是一个小点,可当我们把这个小点放大开来,这里其实是个博大精深的辽阔世界。她的博大精深就在于她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钓鱼台不过就是一个国宾馆。是的,她确是国宾馆,但她更是一座文化金山,文化宝库,文化殿堂,是文化精品中的精品。
把钓鱼台的文化比作画,画却装不下她的美;把钓鱼台的文化比作诗,诗却难以描绘出她的雅;把钓鱼台的文化比作酒,她的味道远比最好的美酒令人醉;把钓鱼台的文化比作茶,她的浓香超过最好的茶使人迷……什么比喻都难以令人满意,只能还璞归真,就称为钓鱼台文化。
她曾经很神秘,如同天上的宫殿与女神。改革开放后人们发现,这个天上的宫殿其实就在我们凡间和身边,这位女神其实很平易近人与和蔼可亲。走进这个恢弘辽阔的钓鱼台文化世界吧,我们可以在这里品尝一次美味而丰富的文化大餐,得到令人陶醉的精神享受。
独特的中国钓鱼台文化涵义
国宾馆的这个钓鱼台之名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金代章宗皇帝完颜璟(1168年出生,1189年即位,1208年逝世)曾在此筑台垂钓,从此这里就被称为“钓鱼台”。有人说章宗是皇帝中第一个钓鱼爱好者,开辟了皇帝钓鱼的先河,他钓起鱼来常常废寝忘食、不理朝政。在800多年的历史国宾馆钓鱼台文化追踪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长河中虽然这里曾几度辉煌几度衰败,甚至被玉渊潭、万柳堂等名字所遮盖,但终究难掩钓鱼台这个名字的光辉,始终闻名的一直是钓鱼台这个名字,直至今天,乃至今后。
取名“钓鱼台”好像不仅仅是因为有人在此台钓过鱼,而是有着更深刻的历史文化含意。“钓鱼”这件事在中国的历史上似乎总是不同寻常,关于钓鱼的历史名人故事举不胜举,古典文学特别是古典诗词里,以钓鱼为内容甚至作题目的俯首皆是。在我国显然存在着一种延绵不断、生生不息的钓鱼文化。最初的钓鱼者可能只是为了填饱肚子、解决口福、品尝美味,钓来钓去,钓上了瘾,如同愚公移山祖祖辈辈挖山不止那样,祖祖辈辈钓下去,越钓越来劲,越钓寓意越深长。宋代诗人韩宗愈在他的一首诗《钓》中写道:“持竿弄蛇影,两眼看浮沉。欲钓先投饵,鱼情亦世情。”把钓鱼与人世相比,用钓鱼来看世态浮沉。后人把明朝杨慎的词《临江仙》放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卷首,那词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两位白发的渔夫与樵夫,在江中的小岛上钓鱼、赏月、饮酒和谈笑风生议论古今。看来这两位白发渔翁、樵夫可不简单,别看他们一身老渔民、老农民装束,实际上是颇不简单的人物,很是通晓古今天下大事,常常通过钓鱼来表达自己的抱负、情怀和见识。当然,更多的人去钓鱼,是为了如同著名学者林语堂所讲追求回归大自然的意境:“钓鱼常在湖山胜地,林泉溪涧之间,可以摈开俗务,怡然自得,归复大自然,得身心之益。”正因为如此,所以喜爱钓鱼的人越来越多,各地都有钓鱼协会,有个中国钓鱼协会,还有世界钓鱼协会,各种级别的钓鱼比赛经常举行。澳大利亚悉尼有悬崖海岸,笔者在驻澳大利亚使馆工作时曾慕名到那里观光过,那里果然名不虚传,礁石异常险峻,但在那里临海钓鱼别有风味,所以很能吸引钓鱼者。据报道已有60余名钓鱼者在那里钓鱼时不慎坠海而亡成为“钓鱼烈士”,可前往钓鱼的人仍前赴后继、络绎不绝,似乎为了求得钓鱼的乐趣可以超越死生,以至于弄得警方不得不采取某些安全措施。看来钓鱼文化不仅中国发达,外国也很盛行。
在我国最有名的是姜太公钓鱼,姜太公就是姜尚,又名吕尚,字子牙。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和《武王伐纣平话》等描述,姜太公曾为商朝官员,但他不满当政者的残暴腐败而辞官归去,以至弄得年老贫困。可他老先生不但一点也不着急,反而生活得相当悠闲自在,因为他满腹经纶,很有自信,所以始终不去走后门拉关系,干那种跑官要官的事情,而是天天坐到渭水之滨优哉游哉地钓鱼。姜子牙钓鱼时是坐在渭水北岸,水之北是向阳的地方,所以称之为“渭阳”。据说他的钓法也格外奇特,短竿长线,线系直钩,不用诱饵,鱼钩也不垂到水里,离水面有三尺高,并且一边钓鱼一边神经病似地自言自语说:“姜尚钓鱼,愿者上钩。”一个樵夫看到姜子牙这种傻劲儿,止不住哈哈大笑,嘲讽他说:“像你这样的钓法,别说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姜尚不以为然,对那人不屑一顾地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曲中取鱼不是大丈夫所为,我宁愿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的鱼钩不是为了钓鱼,而是要钓王与侯。” 这话传到了姬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耳中。姬昌要讨伐商朝纣王,迫切需要人才,得知年已古稀论文导读:的自然风光外,恐怕就是被“钓鱼台”这个名字及其历史背景所吸引。如上所述,在中国凡叫“钓鱼台”的地方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北京的钓鱼台与姜子牙钓鱼台、严子陵钓鱼台、张志和钓鱼台等等其他地方的钓鱼台相比,又有不同凡响之处,因为其他地方的钓鱼台基本上只是与一人一事相关,而北京由于是数代古都,所以这里的钓鱼台与我
的姜尚很有才干,就斋戒三日,沐浴整衣,抬着聘礼,亲自前往渭河岸边盛情相邀,并封姜尚为相。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帮助姬昌之子周武王姬发灭掉了商朝。成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便源于此。白居易在《渭上偶钓》诗中评论说:“昔日白头人,亦钓此渭阳。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姜尚在渭水钓鱼,实际上不是在钓鱼,而是在那里钓周文王,等待周文王来走他的后门,得到个人的发展时机。他果然等到了周文王,从此放下钓竿,辅佐文王和武帝,打败了纣王,成为一代名臣。姜子牙钓鱼台现在是国家AA风景区,位于距西安150公里的宝鸡市陈仓区天王镇境内。那里有今人根据史料和想象雕塑的姜老先生垂钓形象,风景区的设计者似乎不打算让老先生离退休,而要把历史凝固在那里,要老先生永无止境地钓将下去,表演给一代一代的后人看。喜欢钓鱼的我国历史名人绝非姜太公一人,以这些历史名人命名的古钓鱼台遗址很多,比较著名的就有十余处,分布在全国各地。例如:庄子钓鱼台,在山东郾城县(古代为濮州、濮县),为唐代贞观年间兴建,庄子钓鱼台就在庄子祠附近;屈原钓鱼台,传说是我国伟大诗人屈原的钓鱼处,在湖南省桃江县城关桃谷山,台上原有天问阁,今已不存在了;严子陵钓鱼台,在浙江省桐庐城西15公里的富春山上,严老先生的志向与姜太公正好相反,他虽身为高士且与东汉皇帝刘秀自幼相知,却至死在此山隐居耕作钓鱼,任凭刘秀说死说活都毫不动摇,坚决拒绝出山做官;韩信钓鱼台,在江苏省淮安城北,相传为汉代名将淮阴侯韩信钓鱼处;武昌古钓台,在湖北省武昌市西北江滨,相传三国时期吴王孙权常饮酒观钓于台上;太白钓台,在安徽省贵池城南约10公里的一条小河畔,因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此钓鱼,故名太白钓台;张志和是唐代著名诗人和词人,自称“烟波钓徒”,他写了一首《渔父》词曰:“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是我国古典诗词里最著名的钓鱼诗词之一,在湖北省大冶就有张志和钓鱼台;同是唐代的著名人物文学家柳宗元也是个酷爱钓鱼的人,他在《江雪》一诗中写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灰。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真是一首如画的钓鱼诗,写下这么脍炙人口佳句的诗人一定也有他的钓鱼台,只可惜现在人们还没有考证出此台究竟在何处,一旦查出肯定会引起当地官员大兴土木新造个“柳宗元钓鱼台”出来,以吸引游客发展当地的GDP;在四川合川(现属重庆市)东北一座山上有个钓鱼城,三面对江,依天拔地,山势险峻,1258年当地军民曾据险抗击元朝宪帝蒙哥入侵并将其击伤毙命,南宋时筑城在钓鱼台上,故名钓鱼城;乾隆皇帝除了喜欢在北京的钓鱼台钓鱼外,还跑到江南钓鱼,在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小金山西侧就有一个乾隆钓鱼台,台前湖面宽广,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波光荡漾;南京也有个钓鱼台,它是中华门城堡镇淮桥西到长乐路新桥的一条街巷,虽然不及北京的钓鱼台有名,但发生在这里以及附近的关于朱元璋钓鱼的传说故事可不少。如此等等,只要是有水有鱼的地方肯定就会有人来钓鱼,只要那些钓鱼的人出了名,他们钓过鱼的地方也就有了名气,而且关于某名人在此钓鱼的传说、典故、诗词、绘画等等也就沸沸扬扬广为传播开来。时至今日,要想把各种各样的钓鱼台的故事研究清楚,设立一门“钓鱼台学”也许是必要的。
说起钓鱼台,人们会自然会想起钓鱼岛,因为在我国的文献里,也有把钓鱼岛称为钓鱼屿、钓鱼台的。《水浒后传》第三十六回“振国威胜算平三岛,建奇功异物贡遐方”写道:“再说朱仝、黄信、穆春,到钓鱼岛……走上冈子一看,有座天生石台,直靠在海外,如建康燕子矶一样,玲珑剔透,文采可观,遍生琪花瑶草,石壁上镌下六个大字,虽然风雨剥落,还认得出是‘任公子钓鱼处’。朱仝道:‘原来有此古迹,所以得名。’”虽然这是国宾馆钓鱼台文化追踪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小说,但里面写了许多倭寇掳掠骚扰我国东南沿海的罪行和我国人民抗击倭寇的事迹,这就很难不让人把小说里的钓鱼岛与我们今天所说的钓鱼岛联系起来,有人认为好像说的就是一个地方。
钓鱼台也好、钓鱼城也好、钓鱼岛也好,竟牵动着我国古今人民的心,蕴涵着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传统、我们的民族精神。这个名字如此不同寻常,要想获得此命名没有历史名人在此钓过鱼,或没有重大历史事件在此发生是不行的,难怪一旦某地取得了钓鱼台、钓鱼城、钓鱼岛这样的名字,就一定会传下去而万古不衰,引起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来旅游、瞻仰、凭吊和怀念。
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比较了几个地方后,最终选择钓鱼台作为国宾馆?除了看中这里的自然风光外,恐怕就是被“钓鱼台”这个名字及其历史背景所吸引。如上所述,在中国凡叫“钓鱼台”的地方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北京的钓鱼台与姜子牙钓鱼台、严子陵钓鱼台、张志和钓鱼台等等其他地方的钓鱼台相比,又有不同凡响之处,因为其他地方的钓鱼台基本上只是与一人一事相关,而北京由于是数代古都,所以这里的钓鱼台与我国近800多年的历史息息相关,经历了几个朝代,涉及许多名人,相关的历史故事也格外多。总之,北京钓鱼台的文化积淀更加深厚,含金量更高。选钓鱼台作为国宾馆,并不是说我们要像姜子牙那样,不是为了要钓鱼而是为了要钓人,钓人家外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而是说,我们不仅要招待好我们的国宾,使他们住好吃好,大有宾至如归之感,还希望他们能通过在钓鱼台短暂驻跸,亲身感受一下我们的中华文化氛围,从而达到推动双方关系,广结天下朋友,实现世界和平的目的。从现有资料看,从选择地址到设计、建筑、装修、布置钓鱼台国宾馆,乃至建成后接待国宾,始终贯穿着要体现中华文化的指导思想。这充分表现出当年决策者的睿智。通过钓鱼台接待国宾半个世纪的事实证明这方面是相当成功的。这个地方选得太好了,不妨打开现在的北京地图来看,除了钓鱼台外恐怕无法再找出第二个地方可以作为国宾馆了,这是唯一的最佳选择。
北京钓鱼台文化的历史记忆
记载北京钓鱼台历史的古籍文献主要有明代蒋一葵的《长安客话》,明代刘侗、于奕正合纂的《帝京景物略》,清代乾隆命人编纂的《日下旧闻考》等。这几本书虽然论文导读:
写了北京的钓鱼台,但文字都不多。还有一些文人骚客在其诗中文中写到了北京的钓鱼台。2005年西苑出版社出版了树军编著的《钓鱼台备忘录》,把有关北京钓鱼台的古今材料,包括一些传说和有争议的内容,相当详细地汇集起来,特别是把有关钓鱼台的诗词都搜罗在内,这是一本关于国宾馆钓鱼台内容最全面的专著。2010年文献出版社出版了董保存著《钓鱼台往事追踪报告》,把发生在钓鱼台里的国际国内重大政治风云包括外交事件和国内事件进行了追述,自然也是关于国宾馆钓鱼台的一本重要著作。
经查以上有关书籍材料,北京钓鱼台的简单历史大致如下:
1115年金太祖完颜旻在东北黑龙江地区建立了女真族政权金朝,1125年灭辽,次年灭北宋。1153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颜亮从黑龙江正式迁都到已有两千年历史的北京,称为中都。那时钓鱼台这个地方水域面积不小,是金朝皇帝每年游幸之地。到了章宗皇帝完颜璟,就在此筑台钓鱼,从此这里被称为钓鱼台。国宾馆钓鱼台文化追踪由优秀论文网站{#GetFullDomain}提供,助您写好论文.国宾馆钓鱼台文化追踪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国宾馆钓鱼台文化追踪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国宾馆钓鱼台文化追踪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园林有皇家园林、私宅园林、宗教的寺观园林、公共园林、酒店园林等等,在我国有人统计冠名“西湖”园林的就有三四十处之多。我国皇家园林最多的城市是北京,我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是承德避暑山庄,私宅园林最集中最有名的是苏州。寺观园林遍布全国各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简直是到处都有,老和尚、老道人可会找地方了,他们净到那些景致极美、风水极好、山青林茂的地方建庙建观,好地方早被他们占去许多。唯有1400多年前建成的山西大同恒山悬空寺的主人们倒也与人无争,不抢山不争水,跑到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上,像燕子在房梁屋檐上搭窝那样悬空建了一座寺,庙宇下面用些细棍撑着,走在上面让人心惊肉跳,那叫一个险!如此玩悬的却一千多年又安然无恙,那叫一个绝!而且佛、道、儒三教合一,很有包容性,成为全国唯一,那叫一个奇!由此悬空寺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出奇制胜,真个是举世无双,那叫一个妙!现在我国的私家园林越建招数越多,有的竟在高高的宿舍楼顶上违章建起了假山、园林,那叫一个牛!酒店园林差不多都是近几十年所建造,老板们资金雄厚、技术高超,院内园林营造和室内装饰造型登峰造极,好生了得。几年前笔者曾造访处于北京西单的中国银行大楼,一进大门首先看到的是室内竟有个园林,一棵参天大树矗立其间好不气派,似乎在昭示该行欲占本行业鳌头的雄心壮志。我好生奇怪,这么大的树应该长在大地之上、蓝天之下,怎么能够在室内枝叶繁茂?抬头望去,原来上面是玻璃房顶,太阳光能直射室内,只要充分供应水分与必要的养料,这树老先生照样可以怡然自得地挺拔而立,且不必担忧狂风严寒之扰。我想起我国驻瑞典大使馆,那里也有一个室内园林,且上面的玻璃屋顶是可以随温度变化自动开合的,即使在漫长和寒冷的冬季,室内的植物也能享受到最适合的温度环境,那叫一个美!
北京钓鱼台历史上曾是皇家园林,但在1959年作为国宾馆进行建设时,钓鱼台原有的皇家园林遗迹已经不多,这与皇帝时代建成而且保持到现在的颐和园、北海公园不同。当初钓鱼台虽然尽可能保留了原有皇家园林养源斋等遗迹,但整个院子和各个接待楼都是从新设计建设的,融入了当代中国和世界园林建筑的众多元素和特点,这就很难将钓鱼台国宾馆列入中国皇家园林那一类。中国皇家园林一般都是气魄宏大、富丽堂皇,钓鱼台的确具有皇家园林的气质和某些特点,但她也有江南私家园林的那种精巧别致、富有情趣的特点,可以说是二者的结合。所以笔者认为恐怕很难把钓鱼台国宾馆的园林归到哪一类中,看来只能独为一体,就是独一无二的钓鱼台国宾馆园林。类似国宾馆园林的不只北京钓鱼台一处,像武汉的东湖宾馆、郑州黄河迎宾馆、广州南湖宾馆等等,当年是各省接待领导人特别是主席的地方,后来也接待我国党政军邀请的外国高级代表团,类似北京的钓鱼台,说不定他们是参考钓鱼台而建或在原有的基础上改建,在有意无意地悄悄学钓鱼台亦未可知。不过除杭州西湖国宾馆、南京中山陵5号东郊国宾馆等少数地方外,多数并未明确称其为国宾馆,即使实际上是将其作为国宾馆利用。改革开放后,这些宾馆向社会开放,也接待其他客人。这类宾馆都是或依山或傍水,林木茂密、环境幽静、风光靓丽、别墅式楼房,大有中国园林特色。
钓鱼台的建筑艺术奇迹
说到建筑恐怕是人人都知道的,无非是盖房建楼、修路架桥等等,但怎么与艺术连在一起了?当建筑物很特别、很美观、很讲究、很有文化内涵时,便具有了艺术价值而构成建筑艺术。应该说从人类形成的第一天起,就有了这种艺术。因为凡人必需有吃穿住行,住是人类存活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当人住在树上时要筑巢,住在陆地上时或寻找山洞或挖掘地穴或建造房屋,住在水上时要利用固定或漂流物构造住所。住的地方不仅要遮雨、挡风、御寒、安全,也就是要讲究实用,还要好看讲究美,这就有了建筑艺术。如此说来建筑艺术是与人类生而俱有的事物。这需要利用考古学找出人类第一个住所遗迹加以验证吗?那就麻烦了,因为人类第一个住所肯定是找不到了,在北京周口店发现了人类古代居住的洞穴,但绝非是人类第一个住所。18世纪的法国建筑理论家马克·安东·劳吉亚在《论建筑》中倒是想象了人类第一个小木屋产生的经过,说一位原始先民为躲避猛兽、遮盖灼热阳光和瓢泼大雨,从草原到森林再到山洞,始终没有找到理想的居所,最后还是自己利用树干、树枝和树叶,按自己的想法搭建了人类第一个木屋。有人还为这个小木屋画了一幅画,但这终究只是一个想象罢了。其实根本用不着找这样的遗迹,只要看看蜜蜂构筑的漂亮的蜂窝、蚂蚁特别是非洲蚂蚁建的高达一两米的“高楼大厦”,是那么讲究与好看,就能想到最早的人在筑窝时该会如何?我在非洲还看到一种论文导读:
小鸟在并不高的树枝枝条上筑的巢,一根很细很细的树条往下垂着,蛇之类肯定是无法爬上去的,因那树条枝儿太细,上去就会掉下来,而下面的动物又够不着,有一种小鸟就偏偏选在这样的树条枝儿上筑成一个美丽的窝。陪同的黑人朋友见我奇怪,就蹦了几下抓住给我摘下一个拳头般大小的小鸟巢,我细细看来,里面竟有两室一厅,里里外外精巧得很漂亮得很,一根一根细草编将起来显得技术极为灵巧。如是一个废弃的鸟巢倒也罢了,如果是一个仍在居住的鸟巢,岂不因我而损毁了一个鸟家庭住室?所以后来愧疚不已。鸟尚如此,何况人乎?可以肯定,无论人类生活何等艰苦,只要能存活,他们必讲美,必讲艺术,不但要使建筑用起来好用,还要瞧起来好看。如果有机会你可到拉美的的的喀喀湖去看看,该湖海拔3821米,是世界最高的湖。那里生活着土著的印第安人中的一支乌鲁斯人,他们把湖中非常茂盛而高大的水草压倒漂在水面上,再用同样的水草在上面盖房子、建设施,还用草编制成实用美观的船与外界联系,我们这些人到那里看了不能不惊奇万分,不能不为乌鲁斯人弟兄的想象力所创造出来的当代古老建筑艺术而赞叹不已。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在不停地创造着各种各样的建筑艺术奇迹。
我们中国人与世界各国人一样,是酷爱建筑艺术的民族,为人类社会奉献了无数这方面的杰作,上文提到的承德避暑山庄、苏州园林、悬空寺、北京的故宫等等等等,不胜枚举。到了20世纪的1958年,为迎接共和国建立10周年,在北戴河会议上决定在首都北京兴建10大建筑。在10大建筑中,人民大会堂最宏伟最突出最有代表性,堪称建筑史上的奇迹。它南北长336米,东西宽206米,高46.5米,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18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还要大。那个时候国家是什么实力?那个时候的建筑技术、材料、设备、机械比现在怎么样?比现在差得远,简直无法相比,但这么大的建筑物仅用10个多月(1958年10月-1959年9月)就建成了,这是现在的人无法想像的事情。如果现在来建这样的建筑,即使设备、技术比过去先进得多,恐怕至少需要三五年以上的时间。奇迹是如何实现的呢?这里难以细说,恐怕最重要的理由是当时上上下下都有一种宝贵的精神。首先是领导人,那时的领导人老百姓没有不佩服的。就拿周恩来总理来说,他对人民大会堂的建设投入了很多心血,可以说是在他的亲自关心和指导下进行建设的。他特别注意质量,广泛深入听取专家意见,要专家严格把关,而且让不同意见的专家充分展开讨论,还特别指示让优秀青年专家参加进来;他格外注意发扬,指示大家要解放思想,可以争论,一定要拿出最好的方案出来;他亲自仔细审阅设计方案,在关键部位提出连专家都相当佩服的意见,大会堂的大厅就是在周恩来引用《滕王阁序》的“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启发下设计出来的。参加设计的张鎛说:“在大会堂建设中,我的一个突出感受是,周恩来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还是一个很专业的建筑设计师,人民大会堂的设计建造,如果没有周恩来的神来构想,拍板定案,是不可想象的。”这是吹捧吗?不是,周恩来干什么都注意广泛征求意见,向别人特别是向专家学习;他对人民极端负责,因此对工作极端钻研,深思理由之细无与伦比,如此等等,这就是周恩来总能一针见血地提出中肯意见的秘密所在。关键还在于当年参加建设的所有人员,当时是边设计、边施工的,这是违背工程建设的科学规律的,但所有的参与者用自己的忠诚、吃苦、勤劳、智慧弥补了当时那种做法和客观条件所造成的困难,奇迹般地把大会堂建成了。当时正是大跃进的年代,在农村、在大炼钢铁中,头脑发热、乱提口号、蛮干浮夸、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比比皆是,但至今没有看到谁出来揭露在北京的10大建筑中也是这么胡搞乱来的。相反,参与者写的回忆文章都是充满自豪,赞扬10大建筑。这是什么道理值得研究,恐怕周恩来亲自抓是个重要理由。实际上当时还是受到大跃进的影响的,所以一开始提的上马项目太多,显然有些贪多求大,于是就发生了1959年2月28日周恩来主持会议压缩精减项目的事情。而就后来建成的项目而言,质量是没有大理由的,因为国宾馆钓鱼台文化追踪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50多年已经过去了,人们可以发现那些建筑虽有一些地方需要改善,包括原华侨大厦撤掉重建了,博物馆动了大工加以改造,内装修更不用说那是早已落后很多了,但有谁发现人民大会堂、北京站等有质量理由了吗?没有!人民大会堂给人已过时的感觉了吗?没有!至今人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人民大会堂是个建筑史上的奇迹。说是奇迹绝不仅仅是因为在很短时间内建成了而且质量好,更重要的是在于处处体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特色,显示出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具有怎样的志气、豪情和气概。走过天安门广场来到大会堂东门拾阶而上,迎面的十二根壮观柱子顶天立地好不气派,进了大厅上下一体显得是那么天宽地阔,真让人为我们的祖国和民族感到前途光明,充满自豪。几十年里我到大会堂出席大小活动不知道有多少次了,每次我都尽可能到处看看,认真观察每一个细小之处,都不能不赞叹人民大会堂建筑之伟大、雄伟、美观和精致,的确令人叹为观止!我想,再过50年怎样,我相信那时人们仍然会感到大会堂没有过时,仍然会赞叹不已。可以说这是以周恩来为首的一批领导者包括当时北京市的领导者、建筑师、工程技术人员和所有参加的人员,顶住当时的浮夸作假等坏风气而坚持实事求是、认真负责、勤恳实干、上下团结的精神的结果。建钓鱼台国宾馆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决定和上马的,当时也是边设计边施工,有时候施工单位在旁边等着,设计好了就拿走图纸施工,施工中发现有理由,就拿回图纸与设计人员再商量改善。这确实是不合常规,也的确留下了某些后遗症,但上上下下本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不同的单位没有为自己小团体的利益闹矛盾,更没有任何糊弄上级和他人而弄虚作假的念头。建设钓鱼台的人们与建设大会堂的人们一样,就是用这种宝贵精神去工作的,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在这里首先说说建人民大会堂等10大建筑的理由。人民大会堂是个奇迹,钓鱼台国宾馆是另一个奇迹,这是先辈论文导读:有差别但雷同之处很多;各地庙宇也是大同小异;四合院同样如此,基本上只是大小不同而已。总之,个性不鲜明不突出。这些年竟有几处地方政府的办公楼按美国总统居住办公的白宫样子设计建设,看那照片真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不爱惜纳税人的钱,不懂建筑艺术,不知道什么是创造,只会抄袭和模仿,却满脑子盲目崇外,而又不晓得被人耻笑为何
们在不正常的时期坚持正确的东西,发扬好的传统作风的遗产。难能可贵的是,下文将会谈到,当年那种宝贵的精神在一代一代的钓鱼台人中传承下来了。文化本身通常就是指属于精神方面的事物,讲钓鱼台的文化,讲讲这种精神也是文中应有之义吧?
人民大会堂的建筑给人的感觉是雄伟壮观,如同黄山风景;钓鱼台给人的感觉是秀丽优美,如同桂林山水。
当时外交部是甲方主管单位,决定建筑地址,提出要求,具体负责人是总务司司长杨琪良;设计单位为北京市建筑设计院,设计师为沈勃、张开济;工程建筑单位是北京市第四建筑公司,负责人是董文江。北京市领导刘仁、万里等给予很多关怀和支持。
据张开济回忆说,当时确定的设计指导原则是:“采用分散式的低层建筑,围绕以中国式的小桥流水和庭院,这样既与原有的钓鱼台古建筑协调,又有别于城内高大宏伟的古建筑,使之别有一种风格和情趣。”这样的原则得到了各方的一致赞同,最初建成的15座新楼就是按这种原则布局建成的。
建成后的格局形成了整体效果,使钓鱼台成为一个完整的建筑艺术群,特别是从空中鸟瞰,与我国人民想象的许多神话仙境非常类似。不仅有整体效果,还有局部艺术个性特征,每座楼可以自成一体,构成一个独立的建筑艺术环境,使客人感到十分优雅、清静、舒适,与住在院内其他楼的贵宾互不干扰。既然接待的是贵宾,特别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自然离不开最好的服务、最高的礼仪和最严格的安全保卫,这样的环境给服务、礼仪和保卫工作提供了绝好的条件。这就是说,无论是从功能方面的实用价值来看,还是从建筑学上的艺术价值来看,都是十分令人称道的。
1959年建成的国宾馆总体布局与现在大致相同,自东门开始,逆时针依次排布。当年的15座楼地址布局合理,从北向南以5号楼、19号楼、18号楼、17号楼和12号楼为中轴线,其他楼围绕全院一周分布,利用空间得当。当时17号楼和19号楼为服务楼,后来17号楼重建成为现在的芳菲苑,19号楼拆除。无论是刚建成还是现在,可以看出,钓鱼台每座楼的坐向因地制宜,与周围的树木、草坪、水面、桥梁、园林小品、道路,搭配得浑然天成,形成各自独特的艺术性格。这样设计建筑既继承了中国建筑文化的传统优点,又吸收了西方建筑文化之长,创造了一种建筑艺术的新境界。此话怎讲?中国建筑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不足。比如说,宫殿大多有固定的格局和规定,各处的宫殿虽有差别但雷同之处很多;各地庙宇也是大同小异;四合院同样如此,基本上只是大小不同而已。总之,个性不鲜明不突出。这些年竟有几处地方政府的办公楼按美国总统居住办公的白宫样子设计建设,看那照片真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不爱惜纳税人的钱,不懂建筑艺术,不知道什么是创造,只会抄袭和模仿,却满脑子盲目崇外,而又不晓得被人耻笑为何物的人才会干出此等蠢事。西方的建筑与我们中国的建筑有一个突出的不同点,就是他们必追求不同于别处别人的地方,与他处他人雷同的尽可能不要。我在纽约任职时因总领馆维修而到一河之隔的新泽西州临时在富人区租了一座官邸,那个社区有一二百家,我几次游遍全社区,一家一家地仔细观察人家的房子外形,结果没有看到一户的房子样式是重复别家的。当然这是个富人区,穷人区的房子要差得多,但总体居住平均水平比发展中国家要强得多,包括住房外部造型与内部装饰陈设。可回到北京,看到相同的楼房太多了,只是近几年楼房的样式开始多样化起来。一些近几年建成的新农村,看上去质量不错,但太整齐划一,整个村的房子全部按一个图纸建成,如不记住门牌号,是找不到自己的家的,这说明富裕起来的我国在不少方面还是在低层次面上运转。而钓鱼台国宾馆在50年以前就追求每个建筑的艺术个性风格,的确是值得令人佩服的。是什么风格?就是中西合璧,吸收外国之长,但仍以中国传统为主,把外国的长处融化到我们自己的建筑文化里面,一看就知道是中国的而不是外国的。但当时学习和模仿苏联的地方偏多,有时中西融合得并不理想,所以后来发现有些楼房给人以杂乱的印象,显现出折中主义的建筑风格特点。20世纪80年始对钓鱼台的楼房进行系统改造或重建,总的指导思想是强化我国建筑风格,向中式方向靠,同时仍然坚持吸收西方之长,而且要尽可能把中西合璧做得自然、合理,甚至人给人以天衣无缝的感觉,应该说在这方面大有进步。圆明园应该就国宾馆钓鱼台文化追踪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是中西合璧的杰作,但其中的中西方色彩并未融化到天衣无缝的程度,一眼就能看出哪些建筑是中国的,哪些建筑是西方的。这样的一个建筑群也是一种特色吧,所以能成为建筑瑰宝,很可惜被帝国主义强盗英法联军的一把火毁掉了。到底中西建筑艺术能互相融合到什么程度?专家学者们似可到钓鱼台国宾馆参观、研究、评头论足,发表各种高见,以利于我国建筑艺术的不断进步。
建馆初期钓鱼台的迎宾楼共15座,办公楼两座,按面积大小、外部造形等分为6种类,既有共性又有变换。凡接待楼都有总统套间、夫人卧室、随从人员卧室、会客厅、餐厅、宴会厅等等。随着建国后情况和国力的发展变化,钓鱼台的楼房曾多次进行改建和重建。1966年3月8日河北省邢台发生6.8级大地震时,北京有强烈震感;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七八级大地震,引起北京对建筑物进行全面检查和加固,钓鱼台当然是重点单位。随着建交国越来越多、对外活动越来越频繁,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大力开展全方位外交,我国的实力和国际地位发生重大变化,加之管理方面的现代化需要,钓鱼台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新建设,包括地下的管线工程和停车场的建设等等,使钓鱼台的功能大大提高。对外接待楼和原来的古建筑群几乎都进行了扩建、改建、重建。但这一切不但没有破坏钓鱼台原有的建筑风格和艺术效果,反而弥补了原有的缺陷,使她更具魅力。国宾馆钓鱼台文化追踪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国宾馆钓鱼台文化追踪相关论文由{#GetFullDomain}收集,如需论文.说中餐离不了说筷子,说起筷子,我在纽约结识的朋友、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说过一段话很有见解,笔者止不住论文导读:
想在此引用。他说:“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发明了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高妙绝伦地应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都能做,且不怕高热,不怕寒冻,真是高明极了。比较起来,西方人大概到16世纪、17世纪才发明了刀叉,但刀叉哪能跟筷子相比呢?”我基本同意李教授的意见,但我在纽约发表过《筷子与刀叉的原理》一文,认为筷子有筷子的好处,刀叉有刀叉的优点,中国人和美国人可以悉听尊便,各用各的,无须强制对方非要使用筷子或刀叉不可。我当时不过是拿筷子、刀叉说事,来表达中美双方要互相尊重的观点,不是反驳我的朋友李教授。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也使用筷子,有日本学者测定,用筷子夹食物时有80多个关节和50条肌肉在运动,且与脑神经有关,所以用筷子不仅可以使人手巧,还可以训练大脑使之灵敏。有的外国人热心学用筷子,学会后高兴得喜形于色。
我们现在所说的中餐基本上是指汉族的餐饮,实际上除了汉族之外,我国各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餐饮文化,都应该包括在中国餐饮文化之内。在北京就有西藏餐馆、新疆餐馆、云南餐馆等等经营少数民族的餐饮。但汉族毕竟人数众多,所以其餐饮文化影响也大,几乎成为中餐的代名词。
为什么中餐如此受欢迎呢?这就需要说说我们中国餐饮文化的魅力了。信手拈来可以举出以下几点:
一是在材料使用方面学问很大。什么野生的、人工养殖的,都能量材而用。当然食用需要保护的动植物是个陋习,特别是广东人爱吃这类玩意,这应该而且正在克服。既能使用普通材料“点石成金”,又可使用稀有珍贵材料“特料特做”。材料不同做法不同,不同季节选用不同材料做出不同食物,同样的材料选用不同部位可以做出花样翻新的菜肴,如此等等都十分讲究和有趣,显示了中国人能够充分利用大自然资源的智慧和技巧。
二是烹饪技术精湛,刀工花样、蒸煮炒煎、火候大小、时间长短、色香味形质等等,名堂繁多,技术要求极严极高。如你以为学习烹调太难,只要会煮顿面条之类也能过日子;如你对做菜做面食有爱好,那可供你一辈子学之不尽;如你有志于成为一名厨艺师或美食家,那可是“学海无涯”,值得你一辈子步步进取,其乐无穷;如你只想随意鉴赏一下,那也会给你带来不少乐趣。做中餐不仅最后的结果重要,烹饪的过程充满了乐趣,当你看着高超的厨师端锅耍勺,冒着烘烘燃烧的火焰,像变戏法一样把放到锅里的原材料转眼之间烧制成黄腾腾、金灿灿、红噗噗、绿油油的美食时,不能不目瞪口呆、拍案叫绝、垂涎欲滴。粤菜名厨吴自贵说,当他烧菜看到原材料在锅里逐步变化,最终成为色彩靓丽、味道鲜美的一品菜时,心里特别开心,感到是一种享受,充满了成就感。我在江西农村看到过村子里过年大家一起用杠子捣糯米面做年糕吃的活动,真热闹,大家乐的就是那个过程。北方人过年全家围在一起包饺子,享受的也是过程。厨师的技术无法用机器、电脑之类的自动化代替,火候大小、时间长短、调料多少,全凭厨师多年积累的个人经验和感觉决定,短一会不熟、长一会即老,调料少了味不足、调料多了变了味,他拿眼一看、鼻子一闻,说行就行,说不行就不行,他说怎样就得怎样,真是神极了,对他们不服不行。正是由于这个理由,学厨艺必须拜师,只有高师传授,再加上个人的长年实践、钻研、琢磨和潜心研究,才能成为名厨。
国宾馆钓鱼台文化追踪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三是即使很普通的菜肴都有很高的美学含义,既要好吃还要好看,不仅营养价值高,色彩外形也漂亮得很,明明是道菜,摆在餐桌上竟是一件令人舍不得吃的艺术品。如请行家来论述一下,每道菜都可以写出一篇美学、营养学、烹饪学的论文甚至一本书。我们的中餐既是人类健体的物质食品,还是人类丰富文化生活的精神营养。
四是在一道一道菜肴上有历史、有名人、有故事、有文学,常常与民族节日、历史传承、社会纪念活动、风俗习惯等等密切相关,中秋节吃月饼庆祝全家团团圆圆、甜甜美美,端午节吃粽子纪念屈原,什么“叫化鸡”、“东坡肉”等等故事可以娓娓动听地一代一代讲下去,很多菜肴的名字听起来就充满诗情画意,令人浮想联翩,爱之有加。
五是用餐时的环境、规矩、礼仪、程序、习惯、餐具、餐桌、餐椅等等学问极深,有时严谨隆重,十分讲究,能出席这样的宴会使人感到尊严和荣耀;可有时又因时因地因人而宜,变通随意,各行其乐,令人轻松畅快,尽兴而归。
六是有的食品具有养身医疗价值,使人健康长寿,可以从医学上讲出很多名堂。
以上只是随意列出几点而已。中国餐饮文化的学者们、美食家们著书立说汗牛充栋,从各个角度和各个方面论述了中餐的魅力,书之不尽,并无夸大,中餐馆之所以遍布世界,引起那么多外国人对中餐有兴趣,甚至趋之若鹜,不是偶然的。
按通常的说法汉族餐饮有四大菜系、八大菜系、十大菜系之说,而八大菜系之说最为流行:即山东菜、四川菜、江苏菜、广东菜、福建菜、浙江菜、湖南菜、安徽菜。每个菜系里又可以分出许多分支,例如川菜里有以成都为中心的蓉派菜系、以重庆为中心的江湖菜系、以自贡和内江为主的盐帮菜系等。苏菜里以扬州、淮安风味为代表的淮扬菜就名气不小。以上只是以地域区分,以地域区分是文化的一个特征,对饮食文化也是如此。如若以黄河流域及以北的人以粟麦为主食、长江流域及以南的人以稻米为主食、草原上的人以肉为主食来区分,那又可以分出许多不同的派系,像山西的面食就很有名气,山东的烙饼也颇有特色,新疆的烤羊肉串简直是家喻户晓,扬州的炒米已流行全国。在北京,有不少从皇宫里流传出来的宫廷菜,到了民间也很受百姓喜爱。总而言之,丰富多彩的中餐种类特别多,很难用四大、八大、十大菜系来概括全,只是这些菜系名气大些而已。
那么钓鱼台的菜肴属于哪个菜系?哪个菜系都表达不了钓鱼台菜肴的特色,钓鱼台的菜肴博采各菜系之长,广纳世界各国菜肴之精,上承宫廷肴馔谱录,下采民间风味小吃,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自成一体,独树一帜。所以钓鱼台原局长冯树森曾对笔者说,钓鱼台的菜肴自立于八大菜系之外,就是独立的钓鱼台菜系。钓鱼台国宾馆在自己的网站上介绍说:“经过五十年的实践、创新和发展论文导读:鱼台学习如何做好狮子头。钓鱼台的萝卜饼受到周恩来的表扬,这是钓鱼台从民间选来的刘广玉师傅的拿手好戏。时笔者与刘师傅都到了外交部五七干校,大家请求他做萝卜丝饼品尝,他开了一个所需材料的单子要人买来备好,却并不动手。但第二天大家吃上了他做的萝卜丝饼,果真名不虚传,好吃得很。原来刘师傅是在深夜大家都睡时才做
,针对中外宾客的需求和特点,秉承‘以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的宗旨,采国内各菜系之长,形成了‘清新淡雅,醇和隽永’的钓鱼台餐饮,被国内外宾客称为钓鱼台菜。”要在名厨高手如林、诸多菜系早已名震天下的中国另外创造出独树一格、自成体系的菜肴谈何容易!做菜这玩意如同很多技术含量很高的行业一样,有着自己的单独学问,要有过硬的真本事才行,而真本事又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成的,所以得有这方面的人才才能打出一片天来,不是靠下决心、喊口号就能成功的。
钓鱼台取得了成功,这首先是由于钓鱼台的领导和全体人员在外交部的领导下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对外交人员提出了几条严格要求,其中有一条是“外事无小事”,要求外事人员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务必兢兢业业,为国家负责,钓鱼台的人员是时时刻刻记在心里和落实到行动上的。
所以在钓鱼台无论做什么事情,总是从一开始就把起点定得很高,追求最高水准,力求完美,从总体到细节,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不达到理想的程度不出手。因为作为国宾馆拿出来给外宾特别是外国领导人看的应该是能真正代表中华文明高水平的东西,不能是平平常常的,更不能是劣质的。要亮出最好的自己,亮出最好的中国,这是国家对钓鱼台的要求,也是钓鱼台上上下下全体人员的志向和愿望。在别处出个事故影响可以是有限的,在钓鱼台出个事故可就把人丢到世界上了。钓鱼台在回顾2003年的工作时说“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绝”,这其实是钓鱼台多年以来的一贯追求和目标。
最早主管钓鱼台工作的是外交部国宾馆钓鱼台文化追踪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总务司司长杨琪良,他是从部队调来的一位将军外交家。他虽是小说《红旗谱》主人公的原型,搞革命、打仗是能手,可对搞国宾馆包括创菜系肯定生疏不懂。钓鱼台首任局长翟荫堂也是一个并不怎么懂烹调的领导人。然而他们那一代有个了不起的优点,就是绝对忠于国家,只要国家需要,那就拼命学拼命干,而且能通过自己廉洁无私的模范行动把各方面的人才团结起来调动起来,拧成一股绳共同创造奇迹。翟荫堂对高厨尊敬有加,常常是亲自登门拜请。以后的历任钓鱼台领导直到现任领导继承了这种光荣传统,再加上上级特别是第一代领导人周恩来等了解自己的部下、支持下面的工作,而且那时兄弟单位都是按照全国一盘棋的精神支持国家的外交工作,调谁就给谁。这样就把后来被授予国宝级烹饪大师的北京饭店名厨康辉派到钓鱼台进行指导,把北京饭店另一位后来也被授予国宝级烹饪大师的侯瑞轩调到钓鱼台担任总厨师长。钓鱼台始终没有忘记当年北京饭店给予的大力协助。
康辉是广东顺德人,顺德是粤菜发源地之一,是个出名厨的地方。侯瑞轩是河南长垣人,河南菜虽未能入八大菜系,长垣却是个出名厨的地方,书画家甘泽平写诗道:“长垣厨师遍天下,刀勺声里多名家。色香味形皆入化,赢得古今中外夸。”刘少奇、周恩来、陈毅都与长垣的厨师合过影,、、杨尚昆、叶利钦、卡斯特罗、克林顿等都接见过侯瑞轩。1992年7月3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田纪云题辞道:“侯瑞轩同志烹饪一绝”,“烹饪一绝”四字用大字书写。
“钓鱼台菜”的大名就是在侯瑞轩的带领下,于1993年参加第三届全国烹饪大赛取得集体金奖后,被人们发现和承认的。而这个金奖又是如何得来的呢?那是长期发挥智慧、付出心血的结果。他们不放过任何细节,例如同样是普通的几种原料,钓鱼台的厨师要把一盘一盘冷菜摆成一副副国画、一道道风景,真是出神入化,令人止不住要欣赏欣赏,甚至舍不得吃下去。对于热菜主菜就更加精心了。钓鱼台的乌鱼蛋汤是一绝,被称为“中华第一汤”,该汤有适度酸味却并未加醋,香味浓郁却看不到丁点油星,人人吃了人人夸。笔者每去钓鱼台,只要能吃上乌鱼蛋汤,再加几块面包就心满意足,觉得不虚此行了。为了这品菜钓鱼台的师傅们下过多少功夫,是可想而知的。狮子头也是钓鱼台的拿手好戏,此菜源于淮安菜系,生于淮安的周恩来和生于扬州的对钓鱼台的狮子头赞扬有加。笔者多次品尝过钓鱼台的狮子头,果然高出别处许多,难怪领导人要其他地方的厨师去钓鱼台学习如何做好狮子头。钓鱼台的萝卜饼受到周恩来的表扬,这是钓鱼台从民间选来的刘广玉师傅的拿手好戏。时笔者与刘师傅都到了外交部五七干校,大家请求他做萝卜丝饼品尝,他开了一个所需材料的单子要人买来备好,却并不动手。但第二天大家吃上了他做的萝卜丝饼,果真名不虚传,好吃得很。原来刘师傅是在深夜大家都睡时才做的,所以我们都不知道他是如何像变魔术一般做出那么好吃的东西的。这是刘师傅辛苦一辈子攒下的看家本领,在混乱的时期不想被别人知晓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为了满足外宾的需要,钓鱼台引进和学习了好多外国菜,例如法国的蜗牛、美国的牛排等等,学做外国菜而且做好,对他们来说也是不容易的。但他们不畏困难,硬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满足了那些在中国要吃他们自己国家的西餐的外宾需求,也满足了我们中国同胞想品尝一下外国菜的愿望,孙永和师傅就在做西餐方面很在行。在中餐方面,虽然他们都是具有很高职称的名厨,但仍孜孜不倦,虚心学习,潜心钻研,再攀高峰。海曦在《中华美食药膳》上发表文章,介绍侯瑞轩改善和独创菜肴的故事,写得很好,我们不妨在这里大段引来。海文说:“侯师傅介绍说,钓鱼台餐饮的接待任务很简单,就是让各国贵宾吃好,为了‘吃好’这两个字,侯师傅平时花很大气力研究各国元首的饮食习惯,并把每次外交部送来的来访贵宾的口味特点、饮食禁忌都记下来。然后根据各国元首的要求研制适当的菜品。如考虑到接待对象一般多为老年人这个特点,食物需要软糯、润滑、清淡、爽口,因此在菜肴制作时以蒸、焗、炸、扒为主,传统的烹、炒策略就很少使用。形成了‘钓鱼台菜’清淡、少油、软嫩的特点。另外就是兼收并蓄,把中餐各个菜系和西餐的烹制技法融合应用。如佛跳墙是一款传统的福建名菜,在一次接待中,福建厨师原封不动依照老传统制作,客人不吃,于是侯师傅就在原料上加以改善,去掉了原来的狗、羊等有膻味的原料,改用鸽蛋、鱼翅、鱼肚、鲍鱼、冬菇、鹿筋、海参论文导读:。更不要说时期那种大混乱的灾难时期了。这就是为什么我国虽是礼仪之邦,却不能不经常将礼仪之事立之庙堂,讲于社会,代代告诫,世世相承,使国人特别是接触外宾的人员都明白:礼者国之大事也,不可一日忘怀。说起来我们中国接待外国来宾和使者的历史够悠久的,经验是丰富的。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的周朝就确立了礼仪制度,有专
等质量上乘的原料,不加酱油,而加花雕酒、好汤,转变了口味和感观,并有清汤和浓汤两种,客人们非常喜欢,这个改良的佛跳墙也成了钓鱼台的经典菜品。如云南的汽锅鸡,过去都是用带骨鸡肉,锅很大,为了适合分餐制的要求和客人食用方便,侯师傅就把汽锅改为直径只12厘米的小汽锅,并把鸡肉去骨去脂,出水后放在汽锅中加清汤蒸制,口味更好。侯师傅还把河南名菜红灯里脊改为灯笼大虾;把清蒸白鳗改为酒烤白鳗;把河南的红烧鲍鱼和芙蓉四宝融合在一起,创出新的芙蓉鲍鱼。”从以上介绍可知,同叫佛跳墙、汽锅鸡,钓鱼台的与福建的、云南的是不同的,所以钓鱼台菜肴能形成独特的一个菜系。至2004年,钓鱼台定型了500种菜品,先后推出过80余种新菜品。至今在各接待楼正式宴会中广泛推广使用的新菜品有数十款。可以说每品改善菜和新创菜都来之不易,都是历代厨师及其背后的钓鱼台人付出无数心血的结果。笔墨纸张是有限的,我们无法把钓鱼台这几百种菜肴是怎么改善和创新出来的一一写出,只能举出以上几例略加说明。2008年在第六届全国烹饪技能竞赛中,钓鱼台再次获得总分第一、团体金奖,在个人比赛项目中获得3金1银的好成绩。钓鱼台有9人获得中国烹饪大师称号,5人获得烹饪名师称号。没有平时的千辛万苦练本领打下扎扎实实的深厚功底,哪来的第一、金奖和中外各方的好评如潮?国宾馆钓鱼台文化追踪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钓鱼台是我国礼仪文化的一张国际名片
1986年10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中国一周,下榻刚刚修建一新的钓鱼台18号楼。离开时,女王要身边人员给钓鱼台写信道:“女王和爱丁堡公爵感到再也没有什么地方比这里住得更舒服了。”
女王为什么要身边人员写这样的信呢?难道仅仅是出于礼貌,说些言不由衷的应酬客套话吗?笔者不这样认为。女王自幼受过很好的教育,曾获得四所大学的音乐和法学博士学位,人们评价她生性稳重,温和而又有主见,16岁时曾离开王室家庭,像普通人一样参加了二战反法西斯战争。她继承王位后能处理好王室与政府、政党、社会、民众的关系,所以有相当高的威望,仅在受民众喜爱的平民王妃戴安娜车祸遇难时,女王曾被人批评表现冷漠、与公众感情脱节,对此女王做了补救,最后对王妃表达了深情的哀悼。她还曾于2006年11月22日委托身边人员致函我国驻英使馆文化参赞柯亚莎,对柯参赞转交洛阳王书品祝女王80岁大寿礼品--她本人的铜板雕塑像对柯、王表示感谢。她出访过很多国家,普遍受到有关国家政府和民众的热情欢迎和很高评价。所以,女王作为堂堂英国元首对外说话是认真的和郑重的。
笔者以为女王对钓鱼台之所以给予赞扬不外乎是出于以下理由:一是世纪伟人、中国改革开放之父在养源斋宴请了女王,伟人和女王在典雅幽静、具有高超东方建筑艺术的中国传统庭院内亲切会见,不能不给女王留下美好的深刻印象。二是整个访问全程接待规格之高,安排之完美,使女王感到访问很成功,非常满意。三是女王驻跸的18号楼具有中国宫殿气质,外观金碧辉煌,内部豪华高雅,陈设的是中国文物、艺术品,使用的是名贵的中国传统家具,尽显五千年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对此女王定十分惬意。四是女王在钓鱼台受到尊重、舒适和周到的服务,工作人员的仪表端庄和礼仪优雅,中国菜肴的美味可口和色形靓丽,使女王不能不心怀喜悦,对钓鱼台的接待服务予以赞扬。
2005年11月美国前总统老布什访华住在钓鱼台,他一再感谢钓鱼台提供了如此优质的服务和菜肴,向每位人员表示感谢。有趣的是几天后老布什的儿子时任总统小布什也来中国访问,温家宝总理在钓鱼台宴请了小布什。有人说那一次老布什是为小布什访华打前站的。
2006年8月22日至27日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他成为钓鱼台接待的第1000位外国元首。查韦斯说,钓鱼台的服务让我们感到如同到了自己的家里一样,使我们能够心情舒畅地为两国的团结而工作。据说到本文写成时钓鱼台已经接待了1200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几十万其他客人。
其实,我们对来之各国的国宾一贯友好相待,作为国宾馆的钓鱼台总是尽善尽美做好各种招待服务工作,彰显了我国作为礼仪之邦的大国风范。钓鱼台之所以受到好评第一是硬件,这里的园林、建筑、陈设和环境等等的确是好;第二是软件,是外宾所看到、所接触到和所感受到的钓鱼台人,是钓鱼台人员给贵宾所提供的最好的餐饮、居住和招待服务触动和感动了客人。笔者以为,软件更重要,因为如果外宾得到的是低质量的食宿和招待服务,看到的是冷淡面孔,即使住在设备最豪华的宾馆里,一切都会大打折扣,甚至引起负面后果。如果硬件尚欠缺,也许可以得到客人的谅解,而如果软件的服务态度不好,是无法得到客人的好感和认同的。
钓鱼台的招待礼仪是宾馆、饭店行业里的最高水准,可以说是我国礼仪文化的一个典范,是我国礼仪文化的一张很好的国际名片,达到了亮出最好的中国的效果。达到这样的高水准也是来之不易,经历了一个过程,中间也走过弯路,例如期间,有人在美国代表团住的房间里摆上打倒美帝的宣传材料。
说起来我国是礼仪之邦,懂礼、习礼、守礼、重礼,成为我国文明的象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但纵观历史,与礼仪之邦背道而驰的时期和事情,也是屡屡发生过的。旧礼制毁灭了,新礼制尚未建立,处于混乱时期也是有过的。更不要说时期那种大混乱的灾难时期了。这就是为什么我国虽是礼仪之邦,却不能不经常将礼仪之事立之庙堂,讲于社会,代代告诫,世世相承,使国人特别是接触外宾的人员都明白:礼者国之大事也,不可一日忘怀。
说起来我们中国接待外国来宾和使者的历史够悠久的,经验是丰富的。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的周朝就确立了礼仪制度,有专门负责接待外国宾客和诸侯以及少数民族来京使者的官员,称之为“行人”。秦朝设置了专门掌管外交工作的机关“鸿胪寺”,汉武帝时改名“大鸿胪”,后来也有的朝代仍称为“鸿胪寺”,此名一直沿用到清朝。何谓“鸿胪”?据笔者查找资料,“鸿”者大鸟也,鸣叫时声音洪亮;“胪”者腹前之谓也;“鸿胪”者,谓礼宾官挺着大腹、依程序高声鸣唱,引导众人行论文导读:细的记载和论述。该书作者对新中国第一任外交部交际处(处长王倬如)交际科科长韩叙给予了特别推崇。韩叙处处以开国总理周恩来为榜样,努力学习周恩来的思想和工作作风,是个工作狂,对新中国的礼宾工作建设贡献颇大。他记性很好,但却注意时时记笔记,他留下的笔记本叠起来有好几尺高,他积累的名片有好几箱子。他是个活字典,记人记
使礼仪,其府衙便称之为“鸿胪寺”。这是笔者自己琢磨出来的解释,也许纯属牵强附会,对与不对仅作一家之言供诸君参考。不过,具有权威性的《新华大字典》在解释“胪”字时说:“封建科举时代,进士殿试完毕后,按照考试的最终排名顺序依次唱名传呼召见,叫做‘胪唱’。”此说与我的看法相似。曾长期在外交部礼宾司工作的马保奉著有《礼宾春秋》一书,对我国从历史到现代的外交礼宾工作及其机关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和论述,还顺便对一些外国的礼宾工作做了简介。这是一本很有价值的礼宾专著,值得阅读。曾任外交部礼宾司官员和钓鱼台国宾馆副局长的张国斌也写了一本“浅谈国际礼仪”的书《亮出最好的自己》,但主要讲的是我们中国人出国后应注意哪些当地礼仪,同样值得一读。
但到了新中国成立时,一切都得从头做起,因为中国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革命者在农村山沟里20多年,仅仅经过三年的解放战争就闪电搬进了城,掌握了国家大权,绝大多数成员是不了解国家外交的,可以说基本上是在白手起家的情况下开始办外交的。虽然在建国前曾涌现出周恩来及其手下一批接触过外交工作的人,也曾经在重庆、南京、延安等地建立过外事组,但这样的人在新中国政府里不过是凤毛麟角。《礼宾春秋》和一些老外交官的回忆录讲了这么一些例子:建国之初,一个外国驻华使馆给外交部交际处(礼宾司的前身)打电话,提出要与外交部讨论某个理由。交际处接到电国宾馆钓鱼台文化追踪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话后不是请对方到外交部来谈,而是立即派人骑自行车去大使馆与对方商谈。这好像是对待革命队伍里的兄弟单位,显得十分亲热和客气,但却并不符合外交礼仪。还有一位驻外大使出国前因故没有参加培训班,不知道递交国书的规矩,所以到驻在国递交国书时把手又缩了回来,说国书是给他的任命状,他要放在自己的身边,不能交给对方,经随从人员提醒,才把国书递交给驻在国元首。在国内,匈牙利驻华大使宴请我国一位副部长,该副部长竟不打招呼迟到两小时;有的单位收到驻华使馆的宴会请帖,因事不能出席,事先既不通知、事后也不道歉;还有的负责干部自己不能出席就随便派人代替,主人很不高兴。如此等等。那时外交部的人员常常遇到不知道该怎么办的事情,于是就去请教社会主义友好国家特别是苏联驻华大使馆的人,还多次请他们给外交部和拟派往国外的大使、参赞讲课。还有就是咨询少数几个从国民党驻外使馆起义留在外交部当顾问的旧中国的外交官凌其翰等人。当时外交部干部里懂外交礼节的人屈指可数,一位是副主任阎宝航,他是具有旧中国上层社会身份、常出入外国驻华使团的地下员;一位是懂好几种外语、长期担任驻外国记者的地下党员胡济邦,她是一个很优秀的女性。由他们两位给从军队调来的将军大使和从地方调来的大使以及他们的夫人上课,讲如何穿西装、打领带、用刀叉吃西餐,夫人们如何穿衣、穿高跟鞋、化妆、装扮发型等等。将军大使们的夫人大多也是军人出身,一听说要她们去使馆当夫人,就嚷嚷着造反不干,说堂堂革命军人怎么能像资产阶级那样去太太?经邓颖超亲自出面做工作,讲抗日战争国共合作时期,她自己随周恩来到重庆等地与政权谈判交往,如何当好夫人的感受,这些军人出身的夫人们才解开心里的疙瘩。
像从不懂如何革命到取得革命胜利、从不会打仗到打败庞大的蒋家王朝军队一样,新中国的外交工作者们,也是从无到有、从不会到弄懂,兢兢业业地学习如何办外交。其中一项就是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礼仪文化传统,吸收外国行之有效的外交礼仪优点,了解国际规则和惯例,不断完善并逐步形成和建立起我们自己一套完整的现代外交礼仪。对此《礼仪春秋》有着详细的记载和论述。该书作者对新中国第一任外交部交际处(处长王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