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议我国钢琴作品中古典文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130 浏览:56572
论文导读:
【内容摘要】文章从古曲的传承、古诗词的诠释、国画与书法的写意三个方面,举例论述了中国钢琴作品中蕴藏的深厚的古典文化,强调其“重意不重形”,追求意境美,以其虚拟性表现及泛自然主义的审美理念作为审美价值的核心观念。
【关键词】中国钢琴作品 古典文化 古曲 古诗词 国画与书法
何谓“文化”?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中说:“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①钢琴这一西洋乐器传入中国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经过百年的相交融会,中国钢琴音乐不仅与中国近代历史相互映衬,如一百年前(1914年),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际,音乐家赵元任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第一首中国人自己的钢琴作品《和平进行曲》,表达了热爱和平的心声。更是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哲学观念、文学艺术、风土人情融入创作思想中,形成了自己的民族音乐特色。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两者审美价值观不同。西方传统美学是理性美学,追求写实表现,以及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审美理念。而中国则以虚拟性表现和以泛自然主义的审美理念,作为审美价值的核心观念。汉语语法“重意不重形”“文字有意以立句”,中国古典诗词书画更是追求意境美,寓景于情、情景交融、务求神似。这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和最高境界,许多优秀的中国钢琴作品也正是用音乐演绎了这种境界。

一、古曲的传承

在风格各异的中国钢琴音乐中,由古曲移植改编的中国钢琴作品均采用了古曲的音调和素材,以其古韵独存的旋律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深受大众的喜爱且广为流传,成为中国钢琴音乐中的经典曲目。
例如,黎英海于1972年根据琵琶传统大套文曲《夕阳萧歌》(又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改编而成的钢琴曲《夕阳箫鼓》,是通过对原作品标题意境的描摹和演绎,由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而勾勒出凄婉哀伤的意境。而黎英海根据隋唐时期的琴歌《阳关三叠》改编的钢琴曲《阳关三叠》则是保留了叠奏的曲式特点,全曲整个结构分为:A+副歌+A+副歌+A+副歌,优美的主题旋律在高、中、低各声部反复出现,加以变奏,展现了依依不舍的惜别场景。王建中根据晋代桓伊吹奏的笛曲和唐代颜师古的古琴曲《梅花引》(又名《玉妃引》)改编的钢琴曲《梅花三弄》不但保留了古曲“三弄”(即三次主题旋律再现)的音乐结构,和古琴曲“散—慢—中—快—散”的基本结构,更是通过不断变换的音区、音型和节奏,勾画出梅花不畏严寒、纯洁清高、争奇斗艳的情景。谢耿根据同名唐代歌舞大曲《霓裳羽衣曲》改编的钢琴曲《霓裳羽衣曲》,大体上遵循了唐代大曲“散、慢、中、快” 的结构模式,运用速度的整体变化表现出中国传统曲式的特点和典雅华贵的歌舞场面,以钢琴音乐的形式使《霓裳羽衣曲》这一历史名曲得以在现代舞台上延续。

二、古诗词的诠释

由于汉字是象形文字,“以象构思,顾及事物的具体的显现,捕捉事物并发的空间多重关系的玩味,用复合意象提供全面环境的方式来显示抽象意念”。②因此,由文字组成的中国古典诗词显露的是意象,使文字构成一种气氛。在中国钢琴作品中,以钢琴这一西方乐器来营造东方意境,无疑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效果。
徐振民根据唐代诗人陈子昂的诗作《登幽州台歌》和常建的诗作《题破山寺后禅院》创作的钢琴曲《唐人诗意两首》无疑是此中上品。在钢琴曲《登幽州台歌》中,作曲家以不同音域的和声碰撞,演绎了诗人登古幽州台时,面对苍茫的天宇,平生抱负不得施展和心中无限感慨的思绪。而在钢琴曲《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作曲家以密集且宁静的音群展现了一幅极其幽静、恬美的山水画:黎明时分的江南古刹,鸟语花香、山光潭影,隐隐的钟磬声余音缭绕。林华根据晚唐诗人司空图的以诗论诗的《二十四诗品》创作的钢琴组曲《二十四诗品》,用24四首前奏曲和赋格钢琴曲阐释了诗歌的24四种风格——“高古”“自然”“典雅”“雄浑”等。在原诗作与钢琴曲的结合中,诗与乐相辅相成,将中国风格的审美情趣与西方现代的作曲技法有机地融为一体,堪称中国古典文化与现代西方音乐理论合二为一的典范。再如,汪立三运用十二音体系的现代作曲技法,根据唐代诗人李贺的同名诗作《梦天》《秦王饮酒》创作的钢琴曲《幻想曲二首——李贺诗意》,再现了诗中超凡脱俗、新奇瑰丽的意境。汪立三写此曲时谈道:“李贺是中国诗史上一颗独放异彩的彗星,他那瑰奇的想象和力辟新境的精神是不同凡响的。”

三、国画与书法的写意

国画与书法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以修身养性为本,借笔墨挥洒豪情。其创作手法和意境情感均有异曲同工之妙,讲求“意在笔先”“不似之似”。同时,在构图时注重虚实对比,讲求“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以其特有的笔墨技巧传情达意。
陈培勋的钢琴曲《平湖秋月》,就通过大量线条分明的装饰性旋律和三十二分音符密集的音型均匀流动、声部织体的纵横向推进,使作品产生了立体、空灵的音响效果,栩栩如生地描绘出了一幅镜湖月圆的东方式美景,耐人寻味。汪立三在钢琴套曲《他山集》的序曲《书法与琴韵》中,以大段简洁的双手八度平行上下波动和旋律间的跌宕起伏,极似条幅自上而下的狂草,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行笔时的飞龙凤走和书法艺术中笔墨线条的纵敛刚柔。
结语
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只有百余年的历史,要想立足于世界音乐之林,就必须以本民族深厚的古典文化为基础,融入传统艺术的精髓,加以继承和创新。只有深入学习和了解华夏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才能充分展示中国钢琴音乐独特的文化古韵和民族魅力,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丰富世界钢琴音乐。
注释:
①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
②叶维廉.寻求跨中西文化的共同文学规律//叶维廉比较文学论文集[A].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4.
参考文献:
[1]吴晓韬.浅析钢琴曲《阳关三叠》中的诗词与古曲意境[J].音乐天地,2009(1).
[2]陈黎丽.诗情·画意·他山集——汪立三及其钢琴音乐探究[J].福建艺术,2003(11).
[3]杨凌云.徐振民钢琴曲《唐人诗意两首》的分析与演奏提示[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6).
作者单位:汉口学院音乐学院
(责任编辑:张斐然)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lywhlw/lw47762.html上一论文:试析转型与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