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索鄂尔多斯:文化突围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579 浏览:10536
论文导读:
文化不是可有可无的余兴和奢侈品。文化是民生必须,是国家大计。我们的生活内容,尤其是我们的生活品质,其实完全被文化政策所左右。
——龙应台
风口浪尖上的鄂尔多斯
2013年春节一过,我坐到了书桌前,深思这一年的写作计划。
作为鄂尔多斯本土的媒体人,这些年来,我亲眼见证了鄂尔多斯这块被世人称作“神奇的土地”上各式各样的新闻事件——可书写的东西实在太多,哪一样似乎都分量十足,充满了“猛料”,有些事件其跌宕起伏、千回百转的程度,甚至可以成为绝佳的长篇小说的素材,摆在我面前的,只是一个选择的理由。
选择多了反而不好选择。
打开了电脑,百度“鄂尔多斯”,希望电脑能帮我做个抉择。
海量的信息瞬间如潮水般涌来,浩如烟海之中,仍然有大量标题夺人眼目:
《鄂尔多斯每16个人有一个千万富翁,人均GDP超香港》;
《鄂尔多斯50亿建新城如鬼城,清洁工比行人多》;
《鄂尔多斯:天堂垮塌》;
《鄂尔多斯房地产遭遇崩盘危机》;
《鄂尔多斯“经济崩盘”真相调查》;
……
几年前还被媒体捧上了天,坊间到处在研究“鄂尔多斯现象”、“鄂尔多斯模式”,到今天的负面新闻一波接着一波,几乎成为一些媒体树立的“负面典型”,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鄂尔多斯“土著”,我只能一声叹息。
多数的国人,在过去,对鄂尔多斯究竟是一个羊绒衫品牌还是一个地域名称都未必清晰,人们对鄂尔多斯的认识大都来自于媒体,而媒体,又往往出于自身需要,寻找到一个新闻点然后无限放大,有时还需要不断炒作,让新闻热起来,炒来炒去,真实的鄂尔多斯便不见了,留在人们脑海中的是一大堆的标签,我就曾在网络上看到一位网民这样描述他从来没有到过的从媒体上获得的关于鄂尔多斯的印象:偏;远;一望无际的草原;沙漠;气候不好,经常刮沙尘暴;煤矿挺多;蒙古族聚集地,挺能喝酒放羊骑马放牧的地方;以前穷,现在暴发户;有钱,钱多人傻;好车貌似也不少,尤其是越野车;全民放;人挺土的,没什么文化;巨大的房地产泡沫与风险;人均GDP超香港;有一座空城即康巴什鬼城;牺牲环境换取并不绿色的GDP”……
鄂尔多斯为媒体妖魔化,一举一动都倍受争议,也因此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受到一些不明真相的网民的抨击,偶有想写写真实鄂尔多斯的回帖,也被淹没在了浩瀚的口水之中。
一方面是舆论上的劣势,另一方,鄂尔多斯的经济确实因为各种复杂因素出现“重重围困”……
如何突破僵局?如何走出“重围”?鄂尔多斯明天将走向何方……
一阵铿铿锵锵的锣鼓镲声打断了我的思路,我推开窗户向外望去,楼底下,一群中年妇女正在排练《扇子舞》,一看就是没什么经验,她们拿扇子的手发着抖,腰肢也弯得有些僵硬,而且一边做着“不到位”的动作一边相互打趣着。那个教大家舞蹈的“教练”却是非常“有范儿”,她严肃地审视着大家,并大声呵斥道:“你们想不想上‘乡土风’栏目了,想上就给我都精神着点……”队员们一听这话,立马收了嬉笑,一丝不苟地排练起来……
我扑哧一声笑了,“舞蹈教练”所说的“乡土风”是当地一档以基层老百姓为演员的电视文艺节目。种了一辈子地的老农民,或在家里围着锅台转了大半生的家庭妇女们,只要有点文艺特长,能唱两句或跳一段的,就能上电视露脸——这个当地电视台创办的栏目,是当地人的“星光大道”,它让人们疯狂了,全民掀起了文艺热潮……
我突然想到,2011年,鄂尔多斯被国家、财政部确定为内蒙古唯一的列入创建名单的“全国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为什么选择了鄂尔多斯而不是别的地区?鄂尔多斯文化放在全国这个平台之上,究竟有何与众不同之处?正处在风口浪尖上的鄂尔多斯,是否能承担起“国家公共示范区”这一神圣使命?鄂尔多斯人能不能通过文化大发展,通过文化反思,进而寻求到新的精神力量,重新出发……一系列理由浮现出来,在那一刻,我确定了自己的写作主题。
文化饥渴
4月,鄂尔多斯大地克服了干旱与沙尘,所到之处已是满眼的绿色了。
我在春风浩荡中踏上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探访之旅。
乌审旗陶报嘎查是我探访之旅的首站。这里地处牧区,地表趴伏着一种叫沙地柏的植物,据说是世界上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天然沙地柏块;牧民仍然保持着“原生态”的生产生活习惯:居住分散,几里甚至几十里路上一户人家;以养牧为主,为牧而种。与过去不同的是,牧民们都已定居,住房已多数与汉族聚居区没有区别。偶尔可见蒙古包,但也只是把房子盖成蒙古包的样子而已,不再具有迁徙的功能。
宝日脑海是这里出了名的“文化户”,不过与想象中传统的“文化户”不同,宝日脑海这个文化户的精神内涵竟是“马文化”。
到达宝日脑海家的时候,正赶上宝日脑海组织周边乡邻举行小型的运动会。
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坐骑都是宝日脑海多年精心饲养的良驹。的场地就在宝日脑海家门前的土路上。一阵尘土飞扬,七、八匹精壮的风驰电掣从眼前掠过……运动的欢乐在骑手们中间流淌,连宝日脑海家的小狗也感受到了这份快乐,训练有素地跟在马群的后面没命地疯跑……
“每隔7、8天我们就要组织一次这样的比赛,”宝日脑海的儿子吉日格拉图对我们说:“现在牧民们的日子普遍好过了,有了大量业余时间,是我们蒙古族的传统,每个蒙古人都热爱马匹,现在父亲组织了这个‘神马协会’,大家走到一起聚餐、聊天,然后,交流经验,这就是我们的文化生活。”
光赛并组织一个神马协会就成了“挂牌文化户”,其精神内涵似乎不足吧?我站在宝日脑海家大门口挂着的“马文化户”的牌子前想。
“带你去蒙古包里看看。”宝日脑海是个沉默的汉子,只有说到和马有关的话题他的话才能多起来。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lywhlw/lw43757.html上一论文:简析刍议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的共生机理